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六)含答案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六)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六)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八省新高考年八省新高考考前考前冲刺系列冲刺系列模拟模拟语文语文试题(试题(六六)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成之所,是道德秩序、乡土礼俗、故风旧习等传统的发生和 维持的场域。随着乡村被卷裹到全球化的现代浪潮中,乡村的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乡村社 会记忆也面临消退。 乡村社会记忆,首先是生活在乡村中个体自身的社会经历反思,通过记忆的方式重构过往 的个人生活经历,是个人生活史的重新赋意;
2、其次是一场针对过往乡村生活的集体性追忆,是 集体记忆的鲜活建构;最后是构建某一特定的地域、社区在国家民族层面中的社会记忆,构成 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生命档案。 对个体来讲,记忆强调过去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呈现出的意义。记忆 内嵌于富有生命意义的日常生活大背景中, 个体与集体的行动或交互行为附着于历史性的生活 世界之中。 个体的行动是在其所属集体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进行的,这种秩序也 反映了历史变迁的轨迹。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个体,都可以用他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灵 世界,保存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的印记。近年来出现的短视频、返乡体、影视记录片等形式, 开启了技术下沉与全民
3、记录结媒的时代,正好反映了当代人对加速的现代性的不同“写作”方 式。 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构成历史语境中的“记忆之场” ,它们成为呈现记忆消失的印 记以及社会对过去或者失去的记忆重建的物质和精神依托。这些“记忆之场”正是勾连永远逝 去的过去和当下这两个时空极值并重新阐释它们的媒介,其间,每一个体在这些“场”中赋予 自己生活以意义与情感。 总之,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记忆,生成于现实社会并内嵌于社会框架之中,其本质是对过去 的当下重构, 在回忆与忘却的辩证关系中持续存在并达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记忆产生于 社会又缔造了社会(或社群) ,个体记忆是在社会记忆中形成的。同时,记忆具有重建性并通 过依
4、附一个社会“意义框架”被保存下来。乡村生活世界的记忆成为生活在其间或曾经生活在 其间的人们的一种遗产性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紧密地关联着传统、风俗、故土、人情, 真实地表现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 (摘编自项继发重拾乡村社会记忆 ) 材料二:材料二: 当前,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留住乡村肌理,传承民间记忆,是每个新 农村规划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浔龙河村位于长沙县,距离长沙市仅 30 公里,但由于耕地面积少,外出打工的人较多,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这些劣势在柳中辉眼里却可转化为优势:人少,集中安置就相 对容易;耕地少,土地多样性就丰富 于是,柳中辉带领团队携巨资返乡创业
5、,2009 年,他当上了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返乡创业之初,一切并没有想的那样简单。单单说服村民们搬到统一规划的地方去居住,就让 他们费尽脑筋。 “一开始我们想建楼房,但乡亲们习惯了独门独户,嫌楼房憋屈,后来我们设 计成了联排别墅, 每家都有前后院, 都有车库, 一楼可以做门面商铺; 大家说想吃自己种的菜, 我们就在住宅旁边规划了 50 亩耕地作为景观菜园;乡亲们又说锄头耙头放哪?于是我们又在 菜地里增加设计了工具房”经过无数次协商,柳中辉及其团队不厌其烦地修改规划,以满 足乡亲们的意愿。如今,破旧脏乱的农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白墙灰瓦的联排别 墅和青砖铺成的乡间道路,每家门口都
6、停放着小汽车。 柳中辉认为,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民都进城住,而是在考虑农民的需求的前提下,让城市 文明融入乡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可以享受征地拆迁等开发带来的收益,但这毕竟是“一锤 子买卖” ,如何才能实现农村经济与文明的长期发展? 因此,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创业,才能由 “输血”变“造血” 。 目前,浔龙河小镇形成了以蔬菜、花卉苗木和果木基地等为主的生态农业,不施用农药、 化肥,生产健康绿色食品;以地球村、农业观光、养生度假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为项目聚集 人气,拉动消费;以亲子教育、青少年国防素质教育、与北师大合作建校等为主
7、的教育产业, 形成固定消费人群;以田汉文化、湖湘化、亲子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提升小镇艺术气息和品牌 影响力; 以养生服务、 健康生活打造的康养社区引导市民下乡居住, 满足市民品质化生活需求。 “浔龙河项目区产业之间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 作为基础产业,做到盈亏基本平衡;中短期内强调发展康养产业,实现盈利;长期则以旅游产 业等形成持久稳定的收入来源。 ”柳中辉说。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管理民主的活力浔龙将进一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摘编自常理过“城市生活”留古镇乡愁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8、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全球化的现代浪潮给乡村带来了极大冲击,乡村社会记忆面临消退的风险,这是材料一 立论的背景。 B. 个体的乡村社会记忆,是个人对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的反思、重构,其中也可以反映乡 村的历史变迁。 C. 浔龙河村新农村建设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是乡村发展中的“新”与“旧”的冲突,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 D. 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是浔龙河小镇长远发展的重点,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是 其必要的补充。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 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是重拾乡村社会记忆的媒介,在重拾乡村社会记忆的过程中 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B. 重
9、拾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乡村记忆,需要着眼于乡村的过去,准确回忆乡村的历史,形成 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 C. 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分析“重拾乡村社会记忆”这一话题, 材料二则用具体实例回答如 何“留古镇乡愁”这一问题。 D. 重拾乡村记忆成为了一部分生活或曾经生活在其间的人的自我选择, 材料二中柳中辉身 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选择。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已经离开凤凰的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边城中深情地描绘了湘西端午节赛龙舟、捉鸭 子,青年男女对歌传情等民俗。 B. 侗族作家潘年英用文字书写故乡一个坐落在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名叫“盘杠”的小山 村,探讨故乡的常
10、与变。 C. 2020 年,农业农村部指示,各地不得阻挡已落户城市但拥有宅基地的人返乡建房,自 建房可以登记自己的名字。 D. 从 1991 年起,每年的公历 4 月 1 日至 10 日,洪洞县都在洪洞大槐树明代迁民遗址举行 大型的寻根祭祖节活动。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结构层次。(4 分) 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愁”。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 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 16 分)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
11、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 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 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 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 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 他教人做活, 不但要求规格, 而且要教架势。 因为规则太多, 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 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
12、下边沟岸上 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 王新 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 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 手掌好像四方的, 指头粗而短, 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 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 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 “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 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 “怨不得
13、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 一双手哩! ”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 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 不是开山, 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 这样了! ”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 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 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 “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 ”向手 上试着套了一套, 巴掌不够宽, 指头也太细、 太长, 勉强套上去, 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 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
14、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 “慢慢用着就合 适了! ”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 “还好! ”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 “暂且给我放 过去吧! ”儿媳妇也说: “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 “戴上它搬石头不利 落! ”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 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 “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 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 ”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 媳妇说: “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 ”说
15、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 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 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 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 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 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 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 “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
16、! ”可是走了不几步, 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 ,这才又扭回 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 见 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 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 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 老人束上腰带, 戴上手套, 也走出了房间。 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 院子还来不及清理。 院里有两截
17、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 “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 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 就来动手转木料。 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 才发现手套又丢了。 “算 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 ”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 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 “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 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 材料二: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 都不怎么出色。 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 我总得到一些启发, 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 ,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 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
18、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 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 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 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 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 。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 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 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 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19、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 ,有删改) 6.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 很高的农民形象。 B. 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 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 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 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 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20、项是(3 分) A. 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 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 老舍认为, 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 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 以小见大, 比 老 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 套不住的手 构思巧妙, 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 故事有起有落, 让人意识到: 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 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 兴趣。 8. 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
21、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 的“窍门儿”。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 ,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 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逆为 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 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
22、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 “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 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温然其言,乃追还谦。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 传 ,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 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 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 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 “今海内 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 。 ”
23、谦被诏,乃上书曰: “自古在昔,未 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 ,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 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遇恶止乱之 务也。 ”又曰: “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 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 ”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 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 ,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
24、羌/大破之 B.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C.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D.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官员的一 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 公羊传 ,又称春秋公羊传 ,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 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间的休息,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八省 新高 语文 考前 模拟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