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八省新高考年八省新高考考前考前模拟模拟语文语文试题(二)试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 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 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 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
2、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 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 ,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 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 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 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 影视、 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 一批网红产品,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 融入生活日常, 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
3、”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 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 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 缺乏像动画电影 功夫熊猫花木兰 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 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 推动中 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 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
4、 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 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 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 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 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 材料二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 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 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 这是一次成功
5、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 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 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 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 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 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 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
6、民族的独特道路, 力图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 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 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 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 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 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
7、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 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 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 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 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 已经显现出中国文 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 材料三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
8、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 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 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 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 中国智慧、 中国价值的理念、 主张、 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 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 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发挥宏大传统优
9、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 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 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 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 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 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 产品和文化品牌。 D.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 助数字技术。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 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 材料一以动画
10、电影功夫熊猫 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问题, 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 材料二指出“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 冷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 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 包含对二者的褒贬 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 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 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 中国立场、中
11、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 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 (4 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 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 16 分)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文本一: 渔风渔俗渔家乐渔风渔俗渔家乐 蒋子龙 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 “世界真小! ”觉得一只鼠标 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 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 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
12、,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 “过度开发” 的今天, 只一个舟山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 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 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舟山古称“海中洲” ,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 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 ,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其 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一大渔场。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门” , 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 。 据传舟山海上有“十六门”之多,沈家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 势连
13、亘” ,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险。自唐宋起便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其“东 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 ,是我国东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鲜等国的必经之地, 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及来往使节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当时中国的规 定,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名叫“沈家门” ,其实是国家的东大门。明清时期,倭寇屡犯浙东,沈家门遂成为海上 要塞。沈家门外常常硝烟弥漫,海水为赤,沈家门人抗倭御敌,战绩累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 战舰长阔、高大, “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鹚首,屈服蛟螭” “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 。 在那个时期,被尊为“天朝”的
14、泱泱大国,士气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 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樯如 林,万商云集,市肆骈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 汛、鳓鱼汛、带鱼汛、海蜇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旆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 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 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尊为“海天佛国”的普 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 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 就在这样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资源, “上承吴越 古风,下
15、创列岛特色” ,从而积淀形成了沈家门独具特色的渔家风俗习尚,成为中国海洋文化 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一个“仁”字。 以仁对海,心存敬畏。出船先“祭海” ,回港要“谢洋” ,甚至还要“敬鱼” 。在海上遇到 大鲨鱼、鲸鱼等,渔民要向海祷告,向大鱼撒米、丢三角旗,此谓“撒米施食,丢旗引路” , 以免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 以仁对天,崇拜神灵。普陀山梵风习染舟山诸岛,信佛便成了沈家门渔民的重要风俗, “一 门都仗佛扶持” 。同时还崇奉妈祖、祭拜龙王 但,在“仁”的含义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人。这也构成了沈家门渔民文化中最温暖、最多 姿多彩的那一部分。“一船遇难, 众船相救” ;“一家有客, 全岙接待”
16、 ;“避风难胞, 一宿二餐” 内陆人乃至行驶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见死尸都会觉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门 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渔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鱼群或丰收在望,也 要立刻停止作业,将浮尸捞起,布裹席包,旋即返港。回港后将尸体摆放在岸边,等待家属认 领。无人认领者,将尸烧化,骸骨存瓮,葬于“义山” 。自明代起,由几家米行牵头,在沈家 门创建了 “存仁局” : 饥荒施饭, 流行瘟疫施医药, 为收敛无名露尸及无钱置买坟地的死难者, 开辟“义冢山” ,分“本地义山”和专门埋葬闽籍海难者和无主死者的“福建义山” 。沈家门的 “存仁局”乐善好施,扶困济危,积德无数。 能像渔民
17、这样仁厚地看待生死,就会勇,就会强,就会豪爽,就会快乐。千百年来,渔民 把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演绎得精彩纷呈、浩瀚广大。过去在各种各样的祭祀、庆典和节日中, 渔民们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文化形式。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沈家门民俗文化节” 。其 实是全球渔民的狂欢节, 来自世界各地的渔民文艺表演队, 融入到舟山锣鼓、 渔歌号子、 舞龙、 舞鱼等当地的民俗文艺节目中,群情欢娱,渔港沸腾。中华民族的整个传统道德体系,也是以 “仁”为先的。仁,然后有义、礼、智、信,有这样淳厚的民俗风尚,必然会成就渔家最真实 的快乐。 沈家门,是历史之门,文化之门,大通之门通海通陆通世界,天助神佑通过去、通未 来。门里门
18、外,风光无限。 (有删改) 文本二: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 情感时,便写散文。 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 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 ,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 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 否则,只有美,没
19、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通过对网络时代那些自以为“一只鼠标在握”就能“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 的虚幻狂妄之人的批评,引出对舟山的描绘。 B. 以沈家门为代表的舟山群岛历史悠久, 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俗和精神, 当地渔民具有勇、强、豪爽的性格特点。 C. 这篇散文常常使用连续的四字词组成句子,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练而又雅致,将读 者引向深渺悠远的历史场景。 D.
20、 文章既从大处落笔,又注重在小处着墨,始终围绕沈家门的“渔风渔俗渔家乐”展开记 叙与描写,突显以小见大的恢宏的写作风格。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沈家门因为历史悠久,岛屿众多,逐渐由小小的渔船避风港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 中转大港,千年不衰,是“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 B. 抗倭名将戚继光驾舰于大洋上御寇的表现,与他马上作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 是横戈马上行”的句子一样,都令人感到气势豪壮。 C. “仁”是沈家门风俗习尚的核心,渔民以“仁”对海、对天和对人,与子夏“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仁”的观念一致。 D. 中国人历来看重“养生丧死
21、”, 孟子曾向梁惠王指出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国家的发 展,沈家门人则用行动来体现了孟子理论的正确性。 8. 文本一中,在叙写沈家门的人文环境时,作者为什么对历史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 (4 分) 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 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 ,著忘言之契。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
22、簿、功曹。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举秀才,除郎中。久之,拜赵 国相,迁尚书吏部郎。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 俱无恨焉。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 “西偏吾自了 之,后事深以委卿。 ”给亲兵五百人,镇邺。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 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冀州俗薄,无相推毂 。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 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入为侍中,迁尚书。 涛以母老辞职,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会遭母丧,归乡里。涛 年逾耳顺 ,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
23、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 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吴平之后,帝诏 天下罢军役, 示海内大安, 州郡悉去兵, 大郡置武吏百人, 小郡五十人。 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 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帝称之曰: “天下名 言也。 ”而不启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 如涛言焉。 初,涛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 ,而无嫔媵。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 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凡所以 赂,皆见推
24、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得不坐。 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诏赐衣服钱器等,以供丧事,策赠司徒,祭以太牢。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B.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C.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D.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
25、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11. 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竹林之交,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游集于竹林之中,后用来比喻亲密的友谊。 B. 推毂,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此处指荐举、援引。 C. 耳顺,对六十岁的代称,同时六十岁还可以称为“花甲”“杖乡”“耆”等。 D. 千乘,四马一车为一乘,战国时仅天子持万乘之兵,诸侯都只持千乘之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山涛为人公正,不偏不倚。钟会作乱时,山涛受文帝之托,带领五百亲兵镇守邺城; 裴秀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八省 新高 语文 考前 模拟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