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共8课)
《2021年秋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共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共8课)(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1 1. .让小车运动起来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任务是用垫圈作动力,探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引发学 生对“运动和力”的思考和研究。围绕核心概念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从古到 今不同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为后续用拉力做小车动力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二是 学生通过组装(重力作为拉力)小车,体验力对小车的运动状态(运动与静止)的作用,用科学 的方法来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 车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等。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
2、物体启 动或停止”这一概念。最后,通过与儿童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踢球, “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 的运动状态的”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情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已经见过和体验过各种各样类型的车辆,也对这些车运动起 来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知道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对“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有模糊的认识。但是对于重力转化为拉力是比较陌生的。如果把垫圈和 小车绑在一起,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这是学生不需通过实验也能知道 的概念,但是如何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力的关系,是本节课中学生所要学习 的科学方法
3、与科学实证的严谨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的小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4.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 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
4、证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拉(推)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拉(推)力越小,运动越慢。 【材料准备】 学生小车、绳子(绳子上系上小钩,绳子长度与桌子高度基本一致) 、铁垫圈若干、秒表、 计算器、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 的自行车静止呢?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 学生思考:用力踩脚踏板,按住刹车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这些问题都与“力”有关。 【图片展示马车、推车、火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等各种动力类型的车。 】 2 教师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思考:提
5、出各种各样车的类型和动力。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进行板书。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用类型的小车有不同的动力,意识到要使小车运动 起来必须依靠力,为后续用拉力做动力小车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 2.探索 (1)组装动力小车 教师提问: (出示材料)不靠手去推或拉小车,只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动 起来,并且让运动的小车停止下来。 学生思考: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尝试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以及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思考:学生交流想法,总结归纳绳子的长度不可过长或过短;垫圈的重力,使得绳子
6、产 生拉力,带动小车运动。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使小车动起来 的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更多,比如垫圈如何使车运动起来,试着增加垫圈数 会怎样等有价值的问题。 (2)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师提问: 预测一下, 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如何用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猜测?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学生的预测可能不准,1 个、2 个甚至更多的垫圈,使学生能 意识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教师提问: 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 小车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根据学情,
7、可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如:怎样来控制拉力大小?怎样来比较小车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希望能迁移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相同距离内比较时间的快慢 来比较速度或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距离,通过时间来比较速度” ,初步制定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播放微课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步骤: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 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实验时注意小车从桌子上坠落,可以用手挡住小车让它停止;从挂 一个垫圈开始, 一个一个增加垫圈, 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记录刚好使得小车运动起来的垫圈数; 挂上刚好启动小车运动起来的垫圈数量,记录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测量三次
8、,求平 均值;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小组实验,用实验搜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让小车动起来,再到深入思考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从猜测 设计(完善实验方案)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逐步构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3.研讨 教师提问: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 么关系? 学生思考: 基于数据进行汇报研讨, 生生交流, 达成共识:“垫圈的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 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越多,重力越大,拉力就越大,小车运
9、动越快;垫圈越少,重力越小, 拉力就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论证观点,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拓展 出示踢足球的图片。 教师提问: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学生思考:用“运动与力”的关系来阐述观点,比如用脚踢静止的足球,截住足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后记】 3 2 2. .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以气球小车实验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推理的思维过 程,感受反冲力是如何推动物体运动的,以及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反冲力的大小。
10、并把实验现 象转化为证据,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理性思考建构更高层次概念。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运动和力”的核心概念,设计了 2 个活动,先是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 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试着作出解释;第二个活动是用 气球驱动小车,通过组装一个气球动力小车,测量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什么办法使小车行驶 得更远,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 反冲力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又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 课的研究,可以先从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开始实验探究,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气球大小和喷嘴 粗细对气球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上, 并通过实验结果, 找到一些与研
11、讨问题相对匹配的合理解释。 当然,除了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有很多无法在本节课进行实验探究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小车 重量、操作方法、结构组成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推理分析,进行相应的辩证思考和深度 论证。最后将这些研究结果迁移应用到一个相对复杂的情境里(比如对火箭动力系统设计的简单 思考) 。 【学情分析】 和火箭运动的原理类似,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就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 是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可以用生活常识解释的简单现象。学生也不难想到,如果把气球和小车绑 在一起,气球产生的反冲力也可以带动小车的运动,且气球越大,小车运动越远。但除了气球大 小,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小车反冲力
12、的大小,进而影响小车的行驶远近吗?如果有,它们对小 车的行驶远近有什么影响呢?如何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出一个符合实际 情况的解释呢?这些都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性设计,并 根据研讨内容的要求,在实验材料、操作方法、记录单设计等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 小车行驶的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
13、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有些小车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反冲力的大小影响了小车的运动。 2.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对小车的动力大小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气球大小和喷嘴粗细对反冲力大小及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难点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进行综合考虑,提出 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 【材料准备】 自制塑料小车,可更换的粗细不同的两种规格喷嘴,打气筒,喷绘小车跑道,大头笔(记录 用) 。 1. 小车跑道规格
14、:宽 90cm,长 400cm 2. 小车来源:链接【7.0 ha:/!rtNkXRm0yYm!气球动力小车 反冲力小车模型益智玩具小学 4 生作业科学实验器材 DIY】 3. 喷嘴规格:小喷嘴(内径 5mm,外径 8mm) ,大喷嘴(内径 13mm,外径 16mm) 链接【8 hihi:/,rMLTXRmcPUc 啊水管 L 型方角弯头 两通接头 弯型接头 385 水泵气泵塑料 等径弯头】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察气球小车的结构特点。 教师提问:气球小车怎样才能动起来?(操作方法的思考)气球小车的运动方向和气体喷出 的方向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气球小车依靠什么作为动力?气体的喷出方向与
15、物体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生成“反冲力”的概念,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气球小车”的动力原理为切入,从学生的原始概念中,提炼出“反冲力”的 科学词汇,并针对反冲力的产生,作用方向,作用结果,达成初步共识。在一个熟悉的情境里, 提炼出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新问题。 2.玩懂方法 学生活动:每人轮流操作气球小车,掌握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否能快速掌握气球小车的操作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本课后续实验的效 率和结果。例如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一筒气的标准,保证气密性的方法) ,跑道的使用规范(分小 组使用跑道,按照规定方向释放小车) ,如果单独花时间讲解操作
16、规范,不仅耗时多,且容易消磨 学生耐心,效率低下。借助“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让孩子在“做” 中掌握了操作方法,不至于在后面的正式数据采集活动中,造成因为抢玩材料可能导致的合作默 契问题。 3.玩出问题 (1)打气量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教师提问引导:如何能让小车跑的更远?打气量的多少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是什么?有数 据可以说明我们的猜想吗? 学生思考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打气量越大,小车行驶越远。 (2)喷嘴粗细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教师提问引导: 如果换一个细一点的喷嘴, 和粗喷嘴打同样多的气, 哪个会让小车跑的更远?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猜测喷嘴粗细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17、,并简单说明理由,用实验搜集数据,通过数据分 析,喷嘴粗细造成的结果异同是如何发生的。 设计意图在玩小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生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最简单的打气量对小车行 驶远近的影响分析,到存在分歧的喷嘴粗细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分析,进而引发他们对小车动 力系统设计更多的有趣思考,是本环节的最终目的。 4.玩会思考 教师实验引发思考: 观看实验视频换一种不同的小车, 不同的喷嘴, 实验结果大相径庭。 原因可能是什么?要让反冲力尽可能大,车子行驶的尽可能远,工程师可能会怎样做?不是简单 的增大打气量,也不是简单的加粗或变细喷嘴,而是要系统性调整各个细节的设计。 学生思考:从打气量、喷口粗细、车体形
18、状、重量等多方面对车子行驶远近的可能影响进行 综合分析。推而广之,在火箭的动力系统设计中,工程师会如何考虑呢? 设计意图站在工程设计的角度,从真实的简单情境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后记】 5 3 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材分析】 前两节课分别知道了小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并用气球喷出的反冲力做动力驱动小车,本课 将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弹力。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 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弹力作用于车轴,带动小车 轮子转动,即“轮驱动” ;活动二是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小车
19、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对于弹 力概念的引入,在本节课是逐渐渗透的,聚焦和探索部分让学生注意弹力的效果和产生条件,拓 展部分引入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凭借“橡皮筋受力变形”的例子来理解什么是弹力。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学生能知道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会越紧,以及在弹弓上安 装小石子,弹弓拉得长,小石子飞得更远,但是很难从这些例子中抽象概括出“弹力”这个概念 的本质。在本节课中,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弹力的本质概念。 如何将橡皮筋安装在小车上,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来驱动小车运动?这是学生不明白但是十分 感兴趣的,通过在教学过
20、程中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期待学生认识到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和探究素养,对于如何研究“小车运 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说出基本的方法。但是一些实验的指导 需要教师及时点拨,以及给学生小组成员明确的任务分工,以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会做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科学态度
21、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 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 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 【教学准备】 学生小车 1 辆(小车的一端车轴上装上齿轮,车身用磁铁负重,防止打滑) 、橡皮筋 1 根、 测量距离的皮尺。 教师小组实验材料一套、钩码若干、实验微课指导视频。 【教学过程
22、】 1.聚焦 (给每个学生发一根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后松手) 教师提问: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呢? 学生思考:手被橡皮筋拉着的感觉;越用力,橡皮筋越紧,被拉得越细;松手后,橡皮筋会 弹回去 6 教师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状改变、弹力。 教师提问: (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我们能用橡皮筋来驱动小车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玩玩橡皮筋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对于弹力 的前概念,为后续深入理解弹力奠定基础。 2.探索 (1)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教师提问: (出示小车和一根橡皮筋)如何将橡皮筋安装在小车上,才能使橡皮筋驱动小车运 动起来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观察小
23、车,思考应该在小车哪个部位拧上橡皮筋才能带动小车运动,动 手尝试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师可根据学情对器材进行简单处理, 以此引导学生想到安装的驱动方 式,如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前端中心处)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安装视频展示橡皮筋的组装方法: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前端中心 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教师提问:若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使车轮转动起来的力来 自哪里呢? 学生活动: 根据实验指导组装小车, 在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能发现, 要使小车向前运动, 车轮必须向后旋转;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带动车 轴转动,从而使小车运
24、动起来。因此使车轮运动起来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 (学生尝试让小车动起来后)师生归纳弹力概念: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形变,橡皮 筋为了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就会产生一种力,这就叫弹力。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 消失了。 设计意图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是整堂课的基础。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 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思考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方法。对于想不出安装橡皮筋小车的学生,利 用视频展示组装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2)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教师提问:老师在你们的活动中发现:有的小车跑的远,有的跑的近。小车行驶的距离跟什 么有关系呢? 学生思考:
25、预测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 行驶的距离越远。 教师提问:如何用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猜测? 学生思考: 分组设计实验, 如在车轴上缠绕不同的圈数来做对比实验。 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通过汇报交流完善实验计划。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其完善实验计划: 如怎样 比较它们行驶的距离?这个对比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公平性,哪些条件要保持一致?为了避免 偶然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过程如何做?) 教师活动:播放实验指导微课。将橡皮筋缠绕两圈,小车的前轮对准起始线,松开小车, 小车停止运动后,小车的后轮的位置记为终点线,用软尺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2021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四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运动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