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13 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近几年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拓展阅读,要求考 生在初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要求答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 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或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等。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分析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 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思想观点必须正确,要辨证地思考和历史地评价。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青海省中考语文】年青海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
2、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3、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 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8. 示例:学习要勤奋刻苦;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 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解析】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 结合内容,从作者少时无法得到书,只能借书并抄书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奋才 能有所得;从作者“执经叩问”的过程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要多问,要虚心求教;据此来阐述,
4、言之有 理即可。 【点睛】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着赶快送还人 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 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 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 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
5、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 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
6、概就是这样。 【二、【二、20202020 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年海南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十二章) 11. 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
7、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 写在横线上。 【答案】 示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 本题考查选用论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甲文 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 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 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8、,就不知道它的好 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 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 ( 雍也 )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 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
9、了呢?”(学而) 【三、【三、20202020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 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 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 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 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 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 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尘俗:世俗,流俗。质:质朴,朴实,绮:华
10、丽,美妙。癯:瘦, 这里有精练的意思。腴:丰厚,丰裕。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 1173 年。 9. 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 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答案】 9.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 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 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 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11、【9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结合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谈启示。“人胸 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要长 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 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由此我们得到启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读书可以陶冶 情操,洗涤心灵,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提升,增进语言表达能力。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分析。 在丙文中,找到运用叙述表达方式的句
12、子概括故事。由“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 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分析概括,陆游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回来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诗作,直到 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在文中找到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对岑参诗作的感情。由 “令儿曹诵之”可以看出陆游对岑参诗作的喜欢,由“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分析,这是陆 游对岑参诗作的高度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 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
13、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 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苏轼东坡续集) 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 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 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县陆游题。 【四、四、2020 年江苏省盐城市】年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 仅可步。如四五里
14、,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如蜗鼠缭绕, 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 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 ,声切切 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13.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 【答案】 13.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可知,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 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于是“因追记之”。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 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根据“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桃花源记中 刘子骥的“欣然规往”,更多的是身处
16、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的向往与追求。 【点睛】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 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 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 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 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
17、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 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大家又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 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 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五、【五、20202020 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18、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 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4. 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 从“德”“才
19、”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答案】 14. 示例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 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 立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的迁移拓展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一是要选取古代人物,二要从“德”“才”两 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示例:我推荐诸葛亮,他忠心辅佐刘备,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 且他足智多谋,草船借箭、隆中对、空城计、火烧博望等等都展现
20、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点睛】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 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 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 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 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
21、的不认识千里 马吧! 【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 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 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六、【六、20202020 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完成 10-14 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贫吊死,与百 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 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23、。吴士民罢弊 ,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振:救济。吊:慰问。成:讲和,和解。弊:同“疲”。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 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困难挫 折,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炼自己才能的机会,积极面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 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
24、同 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所以,【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 事,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 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述。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 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5、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 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 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 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 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 亲自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拓展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 13 文言文 阅读 拓展 教师版 解析 2020 年中 语文 考前 大分 技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