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八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含答案)
《2021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八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八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题 8 8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 课型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2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认识“依、尽”等 10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9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 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认识“依、尽”等 5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4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 语。 2.正确、流
2、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分分 钟钟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 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 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3.题目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准节奏?(登/鹳雀楼)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2) :鹳雀楼名 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 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 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
3、 贴图)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 就从背诵古诗入手。古 诗,背起来朗朗上口, 正是低年级小学生喜 欢做的事情。 】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分分 钟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 看要求。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 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看看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 懂? 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 奏和停顿。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 “
4、尽”是前鼻音, “层、黄、穷”是后鼻音, “依、欲” 是整体认读音节。 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 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 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白日、群山、黄河、大海)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课件(课件 出示出示 5 5)如:即将落山的太阳、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 的黄河等。 (板书:落日 群山 黄河)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 吗? (1)白日依山
5、尽。 “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 在师生共同的作 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 落。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 (依)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板书:夕 阳)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 (板书:依 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 景象吗?(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6:夕阳落山图)夕阳落山图)太 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 显得十分壮丽! (指导学生朗读) 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
6、河是怎样的一 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7 7)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 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 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 5464 公里, 流域面积 75 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574 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 79 米。沿途汇集有 35 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 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 河、洛河。 (2)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黄 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出示文中插
7、图。出示文中插图。 (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 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 呢? (3)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诗人登楼图:诗人登楼图 9 9)出示: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 【设计意图:课前搜集 资料,把自己搜集的成 果展现出来,锻炼了学 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 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 历。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板 书:站得高 看得远) 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
8、么样呢? 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作者的心情。 (2)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读后评议。 (3)有感情朗读。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 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 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 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 “川” ,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
9、甲 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2)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 “依” , “亻”表意,右半部 分表音。 (3)组词扩展法识记: “欲” ,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 (4)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谷”加“欠”是“欲” 。 2.教师指导书写。 (课件出(课件出示示 1111) “依”左窄右宽, “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 “衣” 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 生活经验,谈谈登高的 经历,感受古诗表达的 意思,就变得很容易 了。 】 【设计意图:多元认 字,是统编版教材强调 的重点,书写的指导, 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使学生爱写字、会写 字。 】 侧,竖提的竖
10、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 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 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 作业展评。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登鹳雀楼 群山 黄河 夕阳 依 尽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 jn hung cn ( )傍 ( )头 ( )河 云( )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3.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白日依 山尽 ,黄河入海流。 参考答案: 1.依 尽 黄 层 2.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1、!滔滔的 黄河水奔向大海。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白日: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指太阳落下去了。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认识“瀑、布”等 6 个生字,会写“照、炉”等 5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 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 分钟分钟 一、激发兴趣 正确读诗。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3:庐山风光图):庐山风光图)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
12、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 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 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 多年前,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 于是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 不朽名作吗?(板书:望庐山瀑布)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 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设计意图:出示庐山 风光图,直观、形象地 展现庐山之美,为接下 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 分钟分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课古诗二首 2021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第八 古诗 教学 设计 课后 作业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