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时教案(附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时教案(附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时教案(附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4.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知道物质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哪些性质。 【素养目标】 1.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科学判断的态度。 2.初步尝试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区分物质。 3.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
2、 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 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所必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 性质。 【导入 2】 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蜡烛的燃烧”等小实验,让同 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1.分组实验(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对小组长事先进行 操作培训) 实验(1) 水的沸腾 实验(
3、2) 胆矾的研碎 实验(3) 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4)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学生分小组实验,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 实验 序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 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无新物 质生成 (2) 块状的 胆矾 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新物 质生成 (3) 蓝色的硫 酸铜溶液 蓝色的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等 有新物 质生成 (4) 颗粒状石 灰石(或大
4、 理石)等 块状的固体逐渐溶解,溶液 中有气泡冒出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 质生成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提问:观察实验记录表,这四个实验有什么区别? 生:实验(1)(2)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3)(4)中有其他物质生成。 讲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如图片中展示的气球因碰到利器而爆炸 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如牛奶变质、铁生锈等。 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生: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小麦磨成面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般表现为物质形状破碎、扩散、
5、蒸发、凝固等,并没有其 他物质生成。 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往往还会伴随着发光发热、 产生 沉淀或气体等现象。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 1 - 4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 1】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C ) A.干冰升华 B.胆矾研碎 C.粮食酿酒 D.苹果榨汁 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 项,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故C项正确;A项,干
6、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项错误;B项,胆矾 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错误;D项,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项错误。 探究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 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 1 - 1(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 成,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7、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例如:色、味、态、 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能”“会”“可 以”“易”“难”等。例如: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铁生锈 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 -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
8、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 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用途。 【例 2】 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B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会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解析: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 性质,故B正确;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盛有水 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会得到乳
9、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错。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B ) A.火药爆炸 B.手工剪纸 C.粮食酿酒 D.烧制陶瓷 2.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C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D ) A.氧气
10、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D ) A.用钨制作灯丝 B.用铝制作导线 C.用石墨制铅笔芯 D.用焦炭冶炼铁 5.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 放出热量使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硬度小;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颜色是银白色。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以及对人体吸入的空
11、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掌握实验 探究的步骤及方法。 【素养目标】 1.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 和评价能力。 2.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 展示由一些化学实验得到的图片,以及西方 17 世纪的化学实验室与当今实验室的图 片。 提问上面图片中的这些物品是从何而来? 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些物品是怎样得来的,从而
12、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导入 2】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同时 也是研究物质组成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们家没电时点过蜡烛吗?你们仔细观察过燃 烧的蜡烛吗?你们能对蜡烛燃烧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地思考过呢? 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前 现象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
13、可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结论石蜡的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 现象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 逐渐变黑。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火柴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壁上出现水珠, 说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灭后 现象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结论见下表: 探究步骤
14、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一根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 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壁 上出现水珠,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 冒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实验结论 蜡烛点燃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分析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 烧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
15、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熔化、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 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 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 的结论。 【例 1】 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B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空气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 酸钙。 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利用排水吹气法收集两 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 集气瓶,其
16、中为空气。向空气 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 空气中几乎没有变 化; 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 空气中的多 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 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中无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火焰变 小甚至熄灭 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 氧气多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水蒸 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 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 显现象; 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 珠 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 的水蒸气少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 【例 2】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时教案附答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 课时 教案 答案 第一 单元 走进 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