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文言文 翻译-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 翻译-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文言文 翻译-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必考内容,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 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 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 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 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中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以直译为上策。 一一、理解文中的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 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
2、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 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 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 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 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 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 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二二、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做到“信、达、雅” :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 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 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 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
4、真正读懂读通,搞清楚原文每一个字、 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 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 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 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 “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 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
5、准,也是 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 达、 雅”是翻译的标准。 对于学生来说, 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 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 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 【真题精讲】【真题精讲】 一、 (2018天津)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 911 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
6、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 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任:责任,
7、使命 C行拂 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 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喻”意思是“明白,了解” 。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D 项, “衡”,同“横” 。意思是“阻塞、不通” 。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
8、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答案】B 二、 (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10 分)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9、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朝代)文学家。(1 分) 【答案】宋(或
10、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范仲淹生于 989 年 8 月 29 日,卒于 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执策而临 之 B.东临 碣石 C.故临 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 溪而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 “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 。A 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 面对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 。B 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C 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D 项中的
11、“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 意思。 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 “吞”二字有何妙处?(3 分)来源:Zxxk.Com 【答案】围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 “衔”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 “吞”形象地写出了湖 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回答即可。 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 分) 【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 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在文章中能反映 出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
12、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 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 5 字)(2 分) 上联:_ 下联:_ 【答案】示例 1: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 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 示例 2: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 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能力。注意题干在对联内容上的要求: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3、,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与感悟。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 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相对,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 5 个字等方面的要求。 三、 (2018湖北十堰)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1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15、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而乐 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 开 C.名 之者谁 不能名 其一处也 D.临溪而 渔 而 不知人之乐 【答案】A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 “得”翻译为“领悟” , “寓”翻译为“寄托” 。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
16、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 “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文章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通过“游人之乐” “宴酣之乐” “禽 鸟之乐”来具体表现,C 项中的“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 其乐” 。 22.
17、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 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四、(2018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 题。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18、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19、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 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 魏 马无故亡 而入胡 C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 闻 寡人之耳者 D徒以 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含义、 用法的能力。 A 于: 从; B 亡: 灭亡逃亡; C 闻: 听说使听到;D以:因为用来。故答案选 A。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20、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案】 (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平民发 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表达决心: 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唐雎出使强秦,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 威逼、恐吓,针对秦王所说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轻视,唐雎
21、毫不示弱,盛赞了“专 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并表示自己要 效仿他们,说完后立即“挺剑而起” ,迫使秦王妥协。将选文第 3 段相关内容整合而成即可。 五、 (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18题。来源:学_科_网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
22、能察,必以情。 ”公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 ,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节选自国语) 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又何间 焉 问: (2)小惠未编 编 : .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 (5)智虽弗及 及: . 【答案】 (1)参与 (2)通“遍” ,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狱” (案件) (5)到,达到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肉食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4 文言文 翻译-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 14 翻译 2019 年中 语文 古诗文 阅读 必考 内容 秘籍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