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5 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 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15 15 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 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 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 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
2、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 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诗中抒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如怀古 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幕或惋 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 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3、。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 知”,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 君王卷土来?”表达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 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 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 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
4、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 其含蓄意,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年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 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 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7. 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答
5、案】 他阐述的心态是: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 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 外景色。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 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 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
6、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 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据此作答。 【二、【二、20202020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9. 对于本首诗,杜
7、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 【答案】 9. 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或: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 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解析】 对于杜甫和黄庭坚的看法,可任选一种合理阐述理由即可。同意杜甫的说法。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 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 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 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 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 同意黄庭坚的
8、看法。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 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 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 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三、【三、20202020 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4.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
9、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 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写法。“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 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答案】 14. (1) 侧面描写; (2) 乐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 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由题目“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 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可知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 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
10、张 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 表现它,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 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可知最后一句中的 “醉”是表象,“乐”才是村民真正的心境。 【四、四、20192019 淄博】淄博】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 乐之处。 B
11、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 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 体现了“大中取小, 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8.A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有误,诗中的“前朝” 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BCD正确。 故选:A。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 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 虏去,历史就要改
12、观。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 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五、五、20182018 年江苏省镇江市】年江苏省镇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8. 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8.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 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的理解。也就是解释“虚度好春朝”的原因。“今日花前病里销” 是说花开依旧但自己独卧病榻,“独倚破帘闲怅望
13、”是说因身边无朋友相伴而孤独寂寞难耐。将这几个意 思综合起来就是答案。 【六、【六、20172017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 【解析】 7.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 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
14、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长”意为振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 杯酒长精神.”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 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考点: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怎样归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判断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必须从论点的本质、特点,以及它和其他内容的关系等方面去考虑,从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5、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 州(今湖北黄冈)。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吟啸:高声吟咏。 芒鞋:草鞋。料峭:料峭:形容微寒。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苏轼这首词的风格是风趣幽默。词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这种风格?(两句即可)我们从中应学习苏轼怎 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体现风趣幽默风格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6、 一蓑烟雨任平生。或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风格的鉴赏能力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选择符合要求的句子分析作答即可。“莫听 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 骑马扬鞭疾驰而去,体现了诗词的风趣幽默。“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 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阅读下面诗歌
17、,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注】三四句:表面写淘金的辛苦,实质表明自己的心志。 16. 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你认为刘禹锡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古仁人”吗?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6. 示例 1:刘禹锡是“古仁人”。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使诗人蒙受不白之冤,但是他并不会因 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正体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 神品质,所以他可以算得上是“古仁人”。 示例 2:从本诗中并不能看出刘禹锡就是“古仁人”。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 的思想根源在于,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本诗中诗人不为 谗言诽谤、小人诬陷所困扰,不因遭贬谪而沉沦,只能看出诗人有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并不 能看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与表达。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古仁人”之心应该是“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本首诗中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 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的形 象,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启示。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 尽
19、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如果认为刘禹锡是“古仁人”,可从“尽管刘禹锡蒙受不白之冤, 但是他并不会因此而沉沦”的角度谈论;如果认为不能看出刘禹锡就是“古仁人”。可结合范仲淹笔下的 “古仁人”忧国忧民之心来谈,本首诗中并不能看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1 题。(4 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 14 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 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
20、,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 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 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 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11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 析。(4 分) 【答案】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 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 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5 古诗词观点态度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 15 古诗词 观点 态度 分析 评价 2021 年中 语文 考前 大分 技法 鉴赏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