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8 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8 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8 08 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 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间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 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方法探究】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 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
2、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人,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 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 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
3、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 向前奔流的情景。 【解析】 本诗是杨万里作品,写溪水在山中经过万山的阻拦,经过千难万险始终不屈不挠,终于冲出重围,非 常符合“诚斋体”风格,在一个小事物、小细节上表现了高尚的品格情怀。 本题考查学生析句子的能力。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 “不 许”“拦”“日夜喧”等词本是人的动作,这里写山和溪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中的“溪 奔”“溪声日夜喧”及下句的“堂堂溪水出前村”,可知写出溪水并没有被崇山峻岭阻住,喧哗的溪声已
4、形成阵容盛大的气势,日夜向前奔流。 【二、二、2020 年江苏省泰州市】年江苏省泰州市】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 7 题。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 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 原年少 ,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恣:一作“争”。觞(shng):酒杯。浦:水边。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画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2 分) 【答案】 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解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 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
5、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 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 “上 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 别。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 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 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 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将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飘,运
6、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 出了浓浓的离愁。 【三、【三、20192019 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3.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13. 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 【解析】 考查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 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万里的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明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 之广、长
7、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四、四、20192019 年江苏省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 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答案】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 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 绪低落。 【解析】 (2)古诗词句
8、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 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沙明连浦 月,帆白满船霜”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 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 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烘托了诗人心绪难平和忧愁。据 此理解作答。 【五、【五、20192019 年四川
9、省巴中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1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 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拟,打算。 (1)请结合诗意从修辞角度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 情感和表达手法。 题干要求结合诗意, 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 这句诗的 “弄”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行为赋予山光物态,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晖之下,万物生机勃 勃的景象。 【六、【六、
10、20182018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乙卯:指 1195 年,这年作者 71 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答案】 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修辞与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
11、考即可。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的意思是“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就像“发髻”,这是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从句式来看,这两句“粽包”与“艾束”,“分两髻”与“著危冠”词性相对,属于对偶。“粽 包”是端午节吃粽子习俗,“艾束”是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 故载于帽子上。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插艾枝。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古诗词中的 11 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12、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 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 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苏轼江上看山)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 形象生动。“
13、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 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 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
14、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 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 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 5】“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析】这首诗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 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15、,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例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 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 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例 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
16、愈晚春) 【析】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 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 【例 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 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例 5】“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咏白海棠)
17、【析】“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 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 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 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例 6】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 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咏白海棠) 【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 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18、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 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三、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 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 春思)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 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 情怀。 【例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19、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 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 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四、借代 (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 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
20、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 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例 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析】 诗中以“杜康”代酒。 【例 5】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 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 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 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
21、考。 【例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例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 8】“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析】 “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例 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析】 “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22、五、夸张 (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
23、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 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六、对偶 (一)概念: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二)作用: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例 2】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8 古诗词修辞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 08 古诗词 修辞手法 鉴赏 2021 年中 语文 考前 大分 技法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