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3 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是“咏物诗”,以某类事物为描摹对象,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即把诗 人的志趣品格或是思想感情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客观事物就是 我们所说的事物形象。例如于谦 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再比如,菊、牡丹、莲也是经 常被古代诗人选作托物言志的象征事物。 所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 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情感。 方法探究 一、解题思路 1.积累一定数量的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一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有时表现为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 等,便积淀了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对于我 们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必需的。2.鉴赏物象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处境、诗歌的写作 背景,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典型
3、特征,分析寄寓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 1.首先,总结概括诗中所用主要物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抓住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结合诗人风格、人生经历,剖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情志意趣。 三、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的物象,刻画了它.的特点,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4、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8. “纸笔”代指_,“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_,“杯中物”代指_。 【答案】 学习,读书 十五岁 酒 【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 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可知“纸笔”代指 学习,读书;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 之年。“且进杯中物”意思是姑且饮酒莫论理。杯中物:指酒。 【二、【二、20202020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年北京市中考语文】
5、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 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8.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 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 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 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
6、淡淡哀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物象和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 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 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 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 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 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 二联则从视
7、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 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三、【三、20202020 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两三枝,点破 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 难竟。 【注释】的:鲜明。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点破”写出了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幽香”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8、梅 花的喜爱和追求之情,对孤傲不群的品格的追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用“的皪”这两字点出梅花的 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 破”二字,以示不凡,写出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一句意思是想化作梦蝶 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幽香”一词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同时这两句借物抒怀,表达了作 者对梅花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借梅花的高洁清香,表现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洁品格的情 怀,刻画了作者品格高洁、卓尔不凡的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四、【四
9、、20202020 年年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 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 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6. 词作中,“一城”与“_”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 【答案】 6. 千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
10、”,在句中设对,以 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因此“一城”所对应的词是“千家”。 【五、【五、20202020 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15.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5.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
11、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 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 朗秀美的意境。 【六、【六、20202020 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 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_的氛围。 【答案】
12、12. (1)漏断 (2) 清冷、孤寂(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 这句话的展现的画面是: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 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 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 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句诗中的意象有 “缺月(残缺之月)” “疏桐(稀疏的桐树)”“漏断(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指深夜)”,通过这些 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物象 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
13、情、言心声。 要写好这类文章,首先是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物象。这个所借物象和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合乎情理。天地山川,风云月露,花草叶木,鸟兽虫鱼,当这些具体事物寄托了作者某种特殊的意义时, 这个物象就具有了“生命”,它就应该是鲜活的。有了物象这个载体,抒情才有所依附。 然而,找到了这个物象,还远远不够。只有对物象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 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 地表达出来。 总之,行文中恰当地借物象来表达,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 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
14、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余地, 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一、物象和意象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 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 意象。 如: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 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 在短短的四句(首段)用了六个含秋的意象,由花儿枯了,到草儿黄了,到天又黑了
15、,夜又深了,秋风 紧了,秋雨滴落了,秋天一日比一日凉了,由秋衰败写出了心的惨淡。秋风秋雨相伴着守在长夜孤灯窗前 的人儿,秋凉如许,人何以堪! 这四句写秋夜的景色和离人的情绪,以景衬人,借景抒怀,从而点明了秋窗风雨夕的题意,主体 形象的凄凉、孤独、悲伤之情(意)被这些叠加的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 /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 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 歌的
16、艺术特征。 一、使用众多密集的 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心中有春气,秋是不会 降临人间的以意求象或喜或悲、或绚烂或萧瑟)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 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蒙太奇手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 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 情的
17、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 “情景 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 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 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18、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 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融入了诗人 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李贺在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赋予了对“主父”的深切思念之情,因而是一个意象。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柳则给人一种清新嫩绿的感觉, 写出了京城春色之美,人情之温暖,反衬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寂寥,流露出作者对朋友前往安西前路 难行,未来难卜,环境寂寞的忧心。 诗经
19、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 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译成散文意思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 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 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 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
20、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 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 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 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 4 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 一个“我” ,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 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同是一个“柳” ,借以抒发的情感不同,则意象的使用与组合手 法也各异。 “竹”也是
21、一种客观事物,它在诗词中也会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成为意象。郑板桥的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中的意象“竹”象征不 畏逆境、坚强刚劲的君子风范。 在诗词中,同一个物象往往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如由“蝉”构成的意象,在柳永的“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赋予了“蝉”一种离愁别绪;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中,诗人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则把蝉当做高贵圣 洁的象征。 由“酒”构成的意象,在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琶琵与羌笛” 中,具有惜别的意味;在李 白的“抽刀断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 03 古诗词 事物 形象 鉴赏 2021 年中 语文 考前 大分 技法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