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4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1.放大镜【教材简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
2、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3.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4.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3.能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增强对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使用放
3、大镜观察的意义,在探索微小世界的中的应用。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过程中发现放大镜的作用及特点。难点:探究放大镜的特点,知道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教学准备】教师: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保鲜袋、水等。小组:1号袋、2号袋中的放大镜、通用包中的滴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它是什么样的呢?人类的最高视力只能观察到1/5毫米大小的物体。那又该怎么观察呢?(预设:放大镜、显微镜等。)2.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信
4、息的。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关于放大镜你知道些什么?(1)放大镜的结构镜片、镜架。(2)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3)放大镜的用途提问: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学生交流,发表观点,记录于网状图中。小结:放大镜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公安、考古、鉴定等。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放大镜广泛被应用于各个工作领域,怎么使用呢?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2)根据学生的演示,请其他学生评价。(3)课件出
5、示放大镜2种使用方法。2.活动:分别用2种方法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比较用放大镜与肉眼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学生开始探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研讨放大镜的作用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吗?(预设:适时板书)(1)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屏幕、计算机屏幕,我们还发现: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四、放大镜的特点1.探究一: 放大镜有什么特点(1)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哪些材料具有放大功能? (2)学生领材料,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
6、)交流研讨放大镜的特点。它能“放大”物体图像的秘密在哪里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并点出:根据它这样的特点,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总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有凸度(中间较厚,边缘薄)2.探究二: 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留下1号、2号、3号放大镜片,其它材料放回材料盒。(2)每个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找到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秘密。(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研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问:你们组里3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同吗?它和什么因素有关?你是怎么发现的? 请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补充。形成共识:与凸度有关,凸
7、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 有关,它们的关系是:放大镜的 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五、总结拓展1.寻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2.放大镜的历史 (1)放大镜的发展历史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放大镜 作用: 1.放大物体的图像 2.观察到更多细节 特点: 1.中间厚,边缘薄 2.透明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2.怎样放得更大【教材简析
8、】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
9、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学生分析】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
10、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片2#,凸透镜片3
11、#,印有小字的纸片、A4白纸、剪刀、透明胶带、餐巾纸、供观察的物体(如头发、花蕊、纸纤维、昆虫标本等)、学习表。教师准备: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每位同学发一张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提问:(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纸片上的信息吗?(2)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放得更大吗?(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二、探索和研讨(一)自制显微镜提问:提供两个放大镜,把它们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1.第一次活动
12、。(初步尝试)(1)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2)研讨:通过尝试,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2.第二次活动。(找准方法)(1)谈话:我们发现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距离会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这两者哪个要优先保证?(板书:清晰度)我们要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放更大倍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距离,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PPT出示)。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个放大镜。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
13、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2)学生用上述方法边观察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并比较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所得的放大倍数和一个放大镜观察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差异。(3)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固定放大镜的组合。(1)谈话: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解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2)提供
14、材料: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做一个纸筒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提示: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长度大于刚才测量的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应课前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表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
15、有什么新的发现?(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出示PPT图片),它和我们做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2.出示光学显微镜,用课件介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和调节旋钮等结构。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的功能。三、拓展1.了解电子显微镜: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
16、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利用放大镜能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这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放大倍数清晰度优先保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清晰度(优先保证)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得更大显微镜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17、身边微小的动物,了解人肉眼看不清的物体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片,提示学生可以以昆虫为例来进行观察研究。第二部分探索,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不同方式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用示意图和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交流,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第四部分拓展,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
18、学生没有亲自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对物体微小结构的探索充满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
19、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难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蝴蝶标本(自备)、红色卡纸(自备)、放大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自备)、观察记录表。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20、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 图片导入。(1)出示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的图片(2)学生欣赏图片后,组内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微小的物体)(3)揭示课题: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板书补充课题)2. 提问:要看清楚这些微小物体,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书:肉眼、放大镜、显微镜)3. 聚焦问题:这些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以身边各种微小的物体图片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对象微小物体。二、探索(一)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安放
21、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光学显微镜。1. 出示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图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镜座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白亮的视野。 (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正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
22、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2. 学生亲手操作,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手持式显微镜。1. 谈话:实验室还有一种简易的显微镜手持式显微镜。(板书:手持式显微镜)2. 出示手持式显微镜及其操作步骤,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操作。(1)掰开镜筒,打开灯泡。(2)透明罩对准、紧贴被观察物体。(3)眼睛对准目镜观察。(4)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5)观察并将图像画在学习表上。3. 出示
23、红色卡纸和显微镜下的卡纸图像,学生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红色卡纸,直到观察到目标图像,教师巡视指导。(二)观察蝴蝶1. 谈话:今天,我们用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昆虫蝴蝶。2. 出示蝴蝶标本图片。(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选择蝴蝶身体上的一个部位进行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并用文字记录我们的发现。(2)出示学习表1,介绍学习表及记录方法,可以参考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内容。3. 蝴蝶标本观察结束后,再任选两样微小物体,用手持式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画出示意图,记录在学习表2中。4.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观察内容的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教 六年级 科学 上全册 教案
文档标签
- 2021新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新教科版科学教案
- 六年科学
-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新教科版
- 新教科版六年级
- 新教科版六年级试题
-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试题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5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2.5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6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7
-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