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第一单元 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等高望远、微波传送等。2.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一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3.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极半径是 7357 千米,相差 21 千米,说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二经纬网知识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 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
2、圈,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和南纬(S),越向上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下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90。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长度约为 2 万千米。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经度以 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 ,越往右度数越大是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经,经度最大是 180。4.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5.20W 和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
3、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6.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说明:经度小于 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 160的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小小在东,大大在西)7.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8. 普通经纬网的判读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24 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1 年,约 365 天。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
4、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昼夜现象、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季风。4.地球上的时间东边比西边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5.经度每隔 15划分 1 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东 12 区和西 12 区合并为一个时区。示意图如下: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2)东经在
5、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 8 区区时,纽约在西 5 区。6.时间计算:(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 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 时区数(度7.5)15(结果取整数)7.二分二至日:(1)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 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 23.5S 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2)3
6、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在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在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
7、。(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 3、4、5 月作为春季,6、7、8 月作为夏季,9、10、11 月作为秋季,12 月及次年 1、2 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示意图:箭头的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上半年:春分日后 1 天到秋分日前 1 天(3、229、22) ,昼夜下半年:秋分日后 1 天到次年春分日前 1 天(9、24次年 3、20) ,昼夜8.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 5 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月寒带的分界线。热带
8、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9.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先作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 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第二单元 地图一地图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3.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 都是东经,
9、度数大的在东;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 180,西经在东,和小于 180,东经在东。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 3 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二地形图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 与 B 的相对高度等于 A 的海拔减去 B 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 5 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P2
10、4)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4.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 5 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25) 。5.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一海陆分布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 29%,海洋占 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
11、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3.重要的州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4.要掌握的内容:七大洲的形状辨别;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青藏高原、落
12、基山山脉、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的位置;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5.陆地地形之最(P38) 。里海是最大的湖泊。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在美洲版块,是丹麦的属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二海陆面貌1.各大洲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为主,
13、称为高原大陆;欧洲:以平原为主;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南极洲:冰雪覆盖。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由大陆坡、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组成。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位于亚洲西部;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3.东西半球图:三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 1915 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3.板块构造学说
14、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 6 大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或者海沟;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原因: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 、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象。5.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第四单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