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
《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天津市天津市 20222022 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 第第 I I 卷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 9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一种异代回响,魏晋精神为什么能渗透在李清照的文学世界中呢?可以推测的一个原因是家学的影响。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对于魏晋时期刘伶、 陶渊明的文章_。 他曾经说: “至刘伯伦 酒德
2、颂 、 陶渊明 归 去来辞 ,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不仅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 而且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 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在李清照夫妇的行踪里,屏居青州归来堂的一段生活极为难忘,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深刻地抒发了那份 “眷然有归欤之情” ,所以“归来堂”的命名也自然地寓有心灵_之意,从而染上了陶渊明式的底色。 在李清照的学养中, 世说新语是相当熟的一部书,她用到书中的典故时,对书中所记各种人生情境的况 味_,笔致颇觉有神来之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3 分) A情有独钟 安放 俯拾即是 B情有独钟 安顿 信手拈来 C爱不释手 安放 信手拈来 D爱不释手 安顿 俯拾即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不仅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而且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不会是不着痕迹的。 B不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而且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李格非对刘、陶等人 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不会是不着痕迹的。 C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不仅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而且意味着坚定地
4、走向隐逸,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第 2 页 D不仅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而且代表看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倾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 曹操 短歌行 古体诗 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散文 C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东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古体诗 D 柳絮因风起 南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小说 二、二、9 9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
5、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晰的内 涵和且体的指向。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清明节以风命名,清明风 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清明风从东南吹来,大地气象景明,万物 茂盛生长,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 ,在一天中对应 11 时至 13 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 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
6、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 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 礼记月令 ) ,这一天,白天时间 最长,是“阳极” 。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 “阳极”之中藏着“阴变” 。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 , “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 ( 周易正义 ) 。 汉代 淮南子 天文训 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 “阴生于午, 故五月为小刑, 荠、 麦、 亭历祜” 。 “夏至一阴生” , 荠莱、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
7、怕干 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 门前悬葛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取材于端午节的由来 ,穆涛) 材料二 第 3 页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唐代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竞渡与屈原相关: “竞渡相传 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这也许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还不能看作 是竞渡起源的真实因由。 端午竞渡的由来,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 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又据曹娥碑说与伍子胥有关,或引越地传说与越王勾践操武有关。
8、 这说明至迟在南朝时,长江中游地区已将竞渡标示出屈原背景。唐代除白居易外,刘禹锡及李群玉等都在以“竞 渡”为题的诗作中提到屈原。 考古发现了一些装饰有“竞渡纹”的文物,揭示竞渡可能起源较早,甚而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宁波博物馆 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划舟纹青钢钺,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 年出土于宁波云龙镇甲村的一座土墩墓。钺 的背面光素无纹,正面通体施纹饰。在边框线内,上方有两条相向的卷尾龙,前肢弯曲,尾向内卷,昂首向上。 下部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乘员四人,头戴羽冠,双手持桨划舟,整个画面勾画出一幅竞渡的生动场景。 越人素以擅长水上航行闻名,划舟的越人头戴羽冠,体现了越族风俗特色。根据
9、纹饰特点,可以称之为竞渡 纹铜钺,时代认定为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研究认为,这件铜钺更接近粤地风格,值得进一步探讨。 初夏时节,竞渡成了南方水乡水上活动正式开启的序幕。当它与屈原故事发生了联系,也就带上了一丝忧郁 的色调。不过飞舟竞渡,更多体现的是振作的士气和协作精神;成为古今人享受自然乐趣的水上狂欢。 竞渡也出现在唐宋诗词里。如刘禹锡的竞渡曲 ,记述了楚国故地沅江一次彩舟竞渡, “扬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瞽鬣动,蝀饮河形影联” 。竞渡由刺史临流揭竿,评定雄雌胜负,官民同乐。 飞舟竞渡,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文化符号。由古器物上留下的纹饰记忆,由古诗词留下的文字记忆。我
10、们知道 了这符号的久远历史。 (取材于说说古老的竞渡图 ,王仁湘) 材料三 第 4 页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 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 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端午节临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蘊,不仅为公共空间拓展了 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让人们近距离体验了一次有“文化味”的端 午节。 古语有云,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11、的传统信仰、伦 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 2000 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 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这些丰富 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 德力量根植人心。 然而,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不少人索性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仿佛 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 纪念。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生活
12、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才能让传 统节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 让人们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节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 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适应当代生 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 仪式性物品, 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将传统文化通过当
13、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 们面前。比如,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 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 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 人搭建平台。 (取材于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刘阳)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 B端午节正是处于“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之间,是最热的季节,在一天中也是最热的时段。 C夏至这天的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 ” , “阳极”之中藏着“阴变” ,阴气由地心
14、开始上行。 第 5 页 D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是从汉代开始的,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此习俗起源于屈原。 B古器物的纹饰与古诗词证明了作为中国节日文化符号的飞舟竞渡历史久远。 C龙舟、菖蒲等内容只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 D选择适应当代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就一定能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 6结合文章观点,下列属于“把传统节日过得很时尚”的一项是(3 分) A初夏时节,人们头戴羽冠,开启南方水乡水上正式飞舟竞渡活动。 B在一些公共场所,龙舟、菖
15、蒲等让人们近距离体验有“文化味”的端午节。 C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 D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三、三、1515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 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 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 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 人。是 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 此以其人权之。 轻敌者败, 重敌者无成功。 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 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 ,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
16、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 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隅,其用兵制胜,固 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盖尝试论之。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刘备有盖 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 敢加兵者终其身。 孙权勇而有谋, 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魏武不用中原之长, 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 一日一夜, 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 危疑之间, 卷甲而趋之, 虽兵法之所忌, 可以得志。
17、孙权者, 可以计取, 而不可以势破也, 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 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 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 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 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 其能一也。 (宋苏轼魏武帝论 ,有删节) 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第 6 页 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 集高 岳。故有荀彧、郭嘉等,
18、或敛风长感,或 一见尽怀。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 显至公,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唐朱敬则魏武帝论 ,有删节)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而审 乎计之得失 审:仔细考量 B则必有所格 格:阻止,阻碍 C此用之于新造 之蜀 造:拜访 D或 一见尽怀 或:有的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则是有时而穷焉 盘盘焉 ,囷囷焉 B而权之以 人 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特欲侥幸于 权之不敢抗也 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D游尘之 集高岳 不知东方之 既白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知
19、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B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C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D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认为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的一组是(3 分) 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与之争于舟楫之间 行三百里以争利 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 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 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 A B C D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
20、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 B苏轼认为曹操过于重视刘备、又过于轻视孙权,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 C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扶持幼主,使朝廷稳定。 D两则选文摆事实、讲道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 第 7 页 第卷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 四、 (四、 (2525 分)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2)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2022 年高 语文 第一次 月考 模拟 评估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