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综合分析由于海水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导致海陆气候的不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课前准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引入: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使用“学乐师生”APP
2、 拍照 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 “授课”系统中展示。 )2、新授板书:(一)纬度因素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6.
3、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7.活动:做相关活动。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自转 公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完成该题。设
4、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66.5)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春分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夏至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务 星球 地理 年级 第四 五节 形成 气候 主要因素 第一 课时 教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