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试卷(含答案)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 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 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主要论述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与封建土地私有制无关, 故A项错误; 联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纷争的史实可知,在实现了“消除国野差异”之后, 对诸侯国而言,可以实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故 B 项正确;分封宗法制度
2、的主要 对象是西周时期的统治阶层,而题干述及的是“野人”,故 C 项错误;题干述及 的是“野人”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 故 D 项错误。 2.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 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记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 而私家依附人口、 奴婢及流亡人口、 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关于魏晋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 合理的是( ) A.说明当时百姓的人身自由度增加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及国家赋税的增加 C.自耕农是官府赋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 D.促进了当时耕作方式的改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
3、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 维护统治秩序”“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记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并结合所学可知, 自耕农是当时官府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 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百姓的 人身自由度增加,故 A 项排除;题干并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且大量人 口不在官府的户籍里,不利于国家赋税的增加,故 B 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当时 耕作方式的改进,故 D 项排除。 3.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 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 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 解最准确的是(
4、 ) A.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 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答案 A 解析 中国基层社会之所以是“熟人社会”,原因在于宗法纽带长期存在,基于 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 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说明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对地方的治理,A 正 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议政权利,排除 B;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 与题干 主旨无关,排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实现了长治久安,并非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受到挑战,排除 D。 4.“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
5、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 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 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 ) A.有利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 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故排除 D 项,选 C 项;南 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 A 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农业生产 经营模式,因此限制了其生产规模,排除 B 项。 5.北宋初年,
6、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占总人口的 40%, 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 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 30%,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也就相应上升了。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赋役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 D.土地流动不断加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1069 年开始的王安石变法, 通过改革赋役和户籍管理制度, 调整了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导致北宋客户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拥 有土地、缴纳赋税的主户上升,A 项正确;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佃农比例下 降的原因,B 项错误;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会导致土
7、地兼并的加强和佃户的增 多,C 项错误;土地流失不断加强不是导致拥有土地的纳税户增多的原因,D 项 错误。 6.明代以后民间宗族祠堂兴盛, 较大的宗族都有自己完整的公共设施和管理系统, 每个宗族即是一个小社会,由族长行使地方政权的部分权力,通过宗族管理协调 族人间关系,并稳定地方基层秩序。这种情况( ) A.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 B.利于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 C.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 D.消除了地方割据潜在隐患 答案 A 解析 由宗族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改善族人间人际关系,并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的 和谐稳定,有利于提高区域稳定性,A 项符合题意;宗族管理的提高实际上巩固 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居民稳
8、定性的增强会降低人口流动性, B 项不符合题意; 宗族管理未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C 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宗族治理某种程度上 有利于地方治理,但不会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7.521 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 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 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梁武帝“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
9、 A 项错 误;材料中梁武帝仅要求“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而不是调节 社会贫富差距, 故 B 项错误; 梁武帝要求郡县“置孤独园”,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 C 项正确;材料 中梁武帝仅要求 “郡县置孤独园, 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 , 仅涉及孤儿与单身老人,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故 D 项错误。 8.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 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 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0、 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的“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 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来看,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削弱,出现了原来 清政府不允许民间自主进行的救灾行为,故答案为 D 项。A 项“居主导地位”材 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所述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 B 项;发生变化的不是 政府政策,排除 C 项。 9.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 2 270 处,清代更是多达 3 234 处。此外, 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
11、完备 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确有社会保障,但不能说明清时期社会保障体系较为 完备, 故 A 项错误; 明清两朝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 无法说明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 2 270 处,清代更是多达 3 234 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 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可知明清时期积极贯彻重农政策,故 D 项 正确。 10.公元前 133 年,罗马森普罗尼乌斯农地法规定:租借国家土地每家不能超 过 1 000 尤格(约 2
12、50 公顷),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租借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土 地租借权可以继承但不得让渡他人。这项规定( )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B.违背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罗马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罗马关于“租借国家土地”的法律规定,每家租借国家的土地有一定 数额限制,以保证需要土地的农民有地可种,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A 项正确;材料是对租借国家土地的人的限制,没有侵犯私有财产,B 项错误;土 地租借可以继承不能让渡,保护了国有土地的稳定,不利于庄园经济发展,C 项 错误;该项法案确保了农民租借国家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与“罗马社会中间
13、阶 层的稳定”无关,D 项错误。 11.英国于 1835 年实行 市镇自治机关法 , 创设了自治市, 市区创设于 1872 年, 为自治团体的性质,乡区创设于 1894 年。1894 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 会管辖区域内设立自治市、市区和乡区层级的自治政府。这不能说明( ) A.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早期发展 B.英国地方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C.英国以立法维护地方自治 D.自治市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答案 D 解析 经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A、B、C 三项内容都能从材料中得到说明,不符 合题意;D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此项内容,符合题意。 12.1935 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
14、法 ,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 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 ) A.恢复国家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扶助弱势阶层 D.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从 社 会保障法的内容分析可知,其目的是扶助弱势阶层,故 C 项正确;A 项是金融 方面措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 项是工业方面措施,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 劳资关系,故 D 项排除。 13.1985 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 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 A.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试卷含答案 2021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第六 单元 基层 治理 社会保障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