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史籍 记述 礼记 射义 古者天子之制,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 天子试之于射宫 后汉书 左雄传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 周礼 地官 记载有乡大夫具乡饮酒之礼, 考察其乡人士的德行、 道 艺,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以备选用 A.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 B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 C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 D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
2、, 以备选用”可知,一些有才能的人被荐举,步入仕途,故选 C 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开始实 行的选官制度,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不能解释礼记 周礼的选官记述,排除 A 项;世官制的标准是出身、血缘而不是德才兼备,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贤能之士通过荐举 选官步入仕途,不涉及世卿世禄制,排除 D 项。 21975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其中置吏律中规定县、都 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 规定( )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 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答案
3、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置吏律中对官吏的考核、升黜工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规定,这样有 利于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秦朝厉行法治的信息,A 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B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了对地方官的考核、 升黜工作,没有“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D 项错误。 3 汉书 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朝, 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 这些记载反映出( ) 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B汉朝对秦朝官制进行了变革 C汉朝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 D中央监察满足
4、了皇权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由材料“在 秦朝,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选 D 项; A 项与秦朝史实不符, 排除; 材料介绍的是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和职责, 与汉朝无关, 排除 B、C 两项。 4 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 然其实质却是中央 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 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
5、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 里选的模拟”,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 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 A 项符合题意。 5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 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 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 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 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旨
6、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 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铨选侧重于考查应考者实际应用能力,故选 D 项。 6.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 年)中榜的601 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答案 C 解析 由“进士”可以推断是科举制,再结合题干图片分析,它给平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 会和途径,故选 C 项;A 中“彻底”过于绝对,
7、排除;B 项中“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 准”说法太绝对,排除;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排除 D 项。 7 明代规定, 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 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 给予有贪、 酷、 不及、 不谨、 老、 病、 浮躁、 疲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理方式。 地方上, 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 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 ) A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 B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C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 D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问题的官员 以不同处理方式”“地方上,
8、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 用的凭据”表明明代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官的考察,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 制,故 D 项正确。 818301834 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詹姆士 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 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 这反映了( ) A文官素质提高促进政党制度完善 B两党之间矛盾造成文官制度腐败 C政党利益之争影响文官制度确立 D任命文官在当时并未能真正实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 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
9、务的秘书的谴责”可知,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重要 地位,影响了文官制度的确立,故 C 项正确。 91829 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安德鲁 杰克逊在任职的八年期间更换了五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当 时的纽约州参议员声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上述 现象( ) A体现了文官政治的弊端 B说明三权分立受到挑战 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政党分肥制,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 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故选 D 项;文官制度属于对政党分肥制的改良 措施, 故排除 A 项; 政党分肥属于行政权的瓜
10、分, 并没有挑战三权分立的体制, 故排除 B 项; 这一体制不适应工业革命对于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故排除 C 项。 101884 年,美国的文官只有 13 000 人,占联邦政府雇员总人数的 10%左右。到 1939 年前 后,美国文官人数已经超过 60 万,达到联邦政府雇员总数的近 80%。这一趋势( ) A推动了国家体制中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B削弱了政党政治在国家运作中的作用 C说明行政权独大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 D从根本上扭转行政权不断扩大的趋势 答案 A 解析 文官主要负责行政事务,文官制度下,政务官与事务官形成两个体系,有利于政治与 行政的分离,故选 A 项;文官政治的发达不妨碍政党
11、政治的发展,故排除 B 项;材料不涉及 资产阶级民主被破坏,故排除 C 项;“根本上”说法绝对,而且文官只负责具体事务,并不 对行政负责,故排除 D 项。 111901 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 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 为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 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学堂选官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答案 D 解析 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 A 项错
12、误;当时科举考试仍旧存在,还有选派留 学生,故 B 项错误;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故 C 项错误;材料“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 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 论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体现出中国教育新旧交替的 特点,故 D 项正确。 12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 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 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 ) 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 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 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
13、 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 答案 D 解析 留学生可以授予官职,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故选 D 项;“中体西用”是 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当时已经破产,而且从材料看不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渗透,故排 除 A 项;维新变法当时已经失败,故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故排 除 C 项。 13北洋政府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参加司法官考试的“甄录试验”:曾任推事或检查 官,继续办理审判或检查事务 3 年以上者;曾任法部秋审要差,确有成绩者;曾任督抚臬司 等刑幕 5 年以上,品学夙著,经该署长官或荐任以上京官证明者;等等。这体现了北洋政府 ( ) A公务员选拔的开放性 B文
14、官选拔任人唯亲 C司法体制的效率较高 D文官选任注重经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3 年以上者”“确有成绩者”“刑幕 5 年以上”可知,北洋政府文官选任 注重经验,故选 D 项;从材料看不出公务员选拔的开放性,故排除 A 项;“经该署长官或荐 任以上京官证明者”不一定是“任人唯亲”,故排除 B 项;从材料看不出司法体制的效率较 高,故排除 C 项。 141953 年 4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 ,将 全体共产党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 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员干部自愿参加。1954 年,中共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 单元 官员 选拔 管理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