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 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 此可知( )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B王位世袭制的完善 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D贵族政治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而周王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故 选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商王、周王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同,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是否完善, 排除 B 项;公元前 221 年,嬴政在统一六国以后才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度,排除 C 项; 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排除 D 项。 2 “秦兼天下, 建皇帝之号, 立百官之职, 不师古, 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 丞相总百揆, 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 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 治,官僚政治体制建立,故选 C 项;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制度日趋固化,排除 A 项
3、;题干没有 体现监察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实行,排除 D 项。 3 唐朝中后期, 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 称为“使相”。 据下表可知( ) 唐朝中后期使相变化 时间阶段 数量 (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44 年间) 8 多科举出身;安史 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 曾经或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至唐懿宗 (100 多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 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 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至唐哀帝 (34 年间) 67 强藩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 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4、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使相”的出身多由科举到由强藩霸臣推荐,所在由大部分曾经或一直 在中央到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以及从结果上来看由代天子巡边到藩镇之间频繁征战等 方面可以看出,“使相”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故 B 项正确;藩镇割据 前使相制度即已出现,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 C 项;战争不断是藩 镇割据的结果,不是使相制度的结果,排除 D 项。 4北宋节度使在权力方面比唐朝时小,但职衔更高、待遇更丰厚,如宰相带节度使职衔者与 地方节度使的俸禄明显高于不带节度使职衔的宰执。节度使作为荣誉被赏赐给
5、宗室、元老旧 臣,也被授予那些在边疆重地手握重兵积极维护北宋王朝统治的将领。据此可知,北宋节度 使的设置( ) A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B利于提高中央权威 C位高权重威胁中央 D利于巩固北宋统治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的节度使除了授予宗室和元老旧臣还被授予手握重兵的将领,并且待 遇非常丰厚,主要目的是笼络人心,即为巩固宋朝的统治服务,故选 D 项;节度使的设立并 不一定能保障边疆的安全,排除 A 项;材料中节度使位高待遇丰厚,没有体现利于提高中央 权威,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的节度使主要是一种荣誉,排除 C 项。 51376 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
6、,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 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这反映了明朝初期( ) A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 B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 C布政使掌握着一省全部权力 D行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答案 A 解析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 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可以得出,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故 A 项 正确;材料只说了承宣布政使司,无法得出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故 B 项错误;布政 使只掌握地方行政事务,故 C 项错误;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故 D 项错误。 6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公、议事会、陪审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
7、 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数量不同 C古代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代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答案 A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中以公民大会为核心,体现了民主政治,而古代 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以元老院为核心,体现了贵族政治,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二者 执政官数量是否相同,且这并非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故 B 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罗马法影 响深远,因而 C 项无从得出,故 C 项错误;古代雅典更重视平民利益,故 D 项错误。 716 世纪中叶,某次改革提出: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
8、随意游荡 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 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世俗权力强化 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会不满,限制教会活动 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 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 答案 A 解析 “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等信息说明 罗马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是英国国王,故 B 项错误;“除非另 有许可”说明不是禁止宗教发展,且体现不出是法国,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权力 的强化,神圣
9、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错误。 8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 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 使用之。”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 ) 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 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 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 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 答案 B 解析 材料“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说明此时 英国国王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故 B 项正确;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权利法案等 法律的限制,A 项错误;国王不是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排除 C 项;1
10、8 世纪中叶时,英国国 王已经没有左右政局的实权,D 项错误。 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 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 )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 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 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了充分权威,故选 C 项。 10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 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
11、烈竞争。这一现象( ) 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 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民国时期政治进步的表现,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代议制的建立, 政党出现并开展活动,竞争激烈,故 B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国民革命发生 于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D 两项错误。 111947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要 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 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的贫雇
12、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 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正式形成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答案 D 解析 据“1947 年 11 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 A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正式建立于 1954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 进攻始于 1947 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 C 项错误;据材料“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 分之二”分析可知,这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故 D 项正确。 12有学者指出,中
13、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 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 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 )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D 解析 材料“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 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政治协商制度符合 中国的国情,故 D 项正确。 13北魏前期,鲜卑民众“畜牧迁徙,射猎为业”。482 年孝文帝下诏:“虎狼猛暴,食肉 残
14、生,取捕之日,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这一诏书的内容体现 出( ) A北魏猎捕野味风气盛行 B孝文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北魏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D孝文帝重视生活习俗改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到“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反映 了北魏正逐渐改变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因此体现了北魏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 正确;A 项 与“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正好相反,故排除 A 项;孝文帝的做法并不是为 了保护生态,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习俗的变化,排除 D 项。 14从 1550 年到 1644 年明朝灭亡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 单元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