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修水坝、开 矿山, 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这些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据此完 成 12 题。 1.上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水质下降 影响生物多样性 抬高水坝上游水位, 容易产生库区沿岸滑坡 入海泥沙量减少, 容易导致三角洲萎缩 加剧区域 资源短缺 A. B. C. D
2、. 2.针对上述问题,以下三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B.先把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上述问题 C.可以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 D.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第 1 题,河流大坝建设利于区域资源的开发,故错误。第 2 题,在区域 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保护,故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 1.B 2.D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按性质可 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下图
3、示意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 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 A.煤炭、潮汐能 B.生物能、石油 C.地热能、天然气 D.太阳能、土地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B.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C.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均衡 D.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解析 第 3 题,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 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水能、气候资源、生 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天然气、煤、铁矿石等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故 选 D。第 4 题,我国林地主要分
4、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耕地比重小,人均 耕地少;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不均衡;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 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故选 B。 答案 3.D 4.B 读下表,回答 56 题。 5.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A. B. C. D.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 第 5 题,根据甲代表的环境问题在山西最严重,山西主要以黄土高原地区 为主,而新疆最弱,判断为水土流失;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新疆
5、最严重,四川和 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故选 B。第 6 题,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治理措 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广东省采取的优化燃料消费结构的措施。B 对。改进种植制度,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体作用不大,广州冬季气温较高,供 暖需求量少,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对酸性气体影响不大,A、C、D 错。选 B。 答案 5.B 6.B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 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图为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完成 78 题。 7.“人类足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最小的区域是( ) A.内蒙古 B.黑龙江 C.西藏 D.陕西 8.
6、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 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 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 解析 第 7 题,仔细读图,注意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的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位森林面积内,森林的蓄积量越多,人类活 动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越小; 通过计算或者读图可知西藏的森林面积与蓄积量之 比最大,人类足迹最小,故选项 C 正确。第 8 题,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广大,有 我国最大的林区;该林区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 等与发达地区相连,森林的过度砍伐现象严重,森林质量下降,所
7、以单位面积森 林蓄积量最少,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7.C 8.D 2018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读中国土地资 源分布图,完成 910 题。 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10.下列举措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A.在陡坡垦荒,扩大耕地 B.利用耕地扩大城市建设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有毒农药 解析 第 9 题,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故 A 符合题意; 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
8、区。故 B 不符合题意;天然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 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故 C 不符合题意;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 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故 D 不符合题意。第 10 题,我国人均 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 地, 加上使用不合理, 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因此, 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 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我 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
9、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 9.A 10.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体现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 1112 题。 11.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问题不需要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会自己扭转 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排放废弃物总量就越多,环境问题就越突出 C.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出现环境污染程度拐点的重要途径 D.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水平落后 1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新技术革命后开始降低,其原因是( ) 增加了环保投入 工业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发展速度迅速 减慢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 B. C.
10、 D. 解析 第 11 题,读图,在拐点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到达拐点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故 B 错。随 着经济发展, 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意识增强, 所以出现拐点, 故 A 错,C 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但不是唯一 原因,D 错。第 12 题,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环境污染水平会降 低。工业技术进步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排放的三废减少。产业结构的调 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新技术 革命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仍在较快水平,没有迅速减慢。城市化
11、水平不 断提高,会增加环境污染。故选 B。 答案 11.C 12.B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历史上罗讷河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目 前,法国罗讷河流域兴起拆除水坝的运动。据此完成 1314 题。 13.低坝多级开发的优点是( ) A.增加发电容量 B.减少移民规模 C.增加水资源量 D.减轻水土流失 14.拆水坝原因( ) 用电规模减小 恢复河流生态 减轻地震威胁 能源供应多元化 A. B. C. D. 解析 第 13 题,低坝蓄水少,淹没范围小,故低坝多级开发的优点是减少移民 规模,B 正确。第 14 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规模总体是增加的,错 误;水库建设会影响河流的生态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自然环境 人类社会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