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期中检测试卷期中检测试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21 湖南师大附中期末)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 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读“我国集 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完成 12 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分界线相近的是( )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 B C D 2虽然网上对于南方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却难以大面积推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和环
2、境污染 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 费用较高 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 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 时间短 A B C D 答案 1.A 2.C 解析 第 1 题,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近,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 分界线相近, 与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相近, 正确; 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与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相近,错误;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相近, 错误。选 A。第 2 题,由材料“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可知,集中 供暖的改建费用高,错误,故选 C。 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
3、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 时,我们选择了 4 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 线北纬 35 线”。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晚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因为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长 4下列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差异决定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 B海拔高低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受纬度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 3.
4、D 4.C 解析 第 3 题,相对于合肥,广州纬度较低,秋天来得更晚,A 错;西线中,拉萨海拔较高, 秋天来得较早,B 错;中线沿线地形有高原、盆地、山地等,故 C 错;相较于五指山,河套 平原纬度较高,热量较少,水稻生长周期较长,故选 D。第 4 题,秋天早晚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热量,不是水分,因此和距海远近关系不大;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主要由纬度 位置(热量)来决定, 不是地形; 烟台到广州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 是因为纬度位置(热 量)不同造成的,并不是洋流。故选 C。 (2020 安徽马鞍山市期末)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 信誉或者其特征,
5、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 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 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 56 题。 5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 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地理环境优势 C科技优势 D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6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有相对一致的特定性质 答案 5.B 6.A 解析 第 5 题,根据材料“地理标志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
6、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 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 因此黄山毛峰的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B 正确。第 6 题,黄山毛峰茶产地为一个自然区域,其界线不明确,A 错。 (2021 福建福州月考)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79 题。 7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8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位于青、藏之间 B跨陕、甘、宁、晋地区 C主体位于川、渝地区 D跨粤、桂、黔地区 9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7、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答案 7.D 8.B 9.C 解析 第 7 题,根据图示分析:图中生态功能区在三级阶梯都有分布,故 D 正确。第 8 题, 图中位于青海和甘肃交界处;位于陕、甘、宁、晋地区;主体位于湖北、陕西;位 于云南、 贵州、 广西交界处。 故 B 正确。 第 9 题, 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不尽相同, 有些是保持水土,有些是防风固沙,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故 C 正确。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10在农业社会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
8、分布在( ) A著名旅游胜地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铁路交会处 D矿产资源富集地 11在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布局集中 B人地关系紧张 C科学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发展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 10 题, 读图, 农业社会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大, 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 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发达,人口数量多,容易发展成为城市,B 对。第 11 题,后工业化 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此时产业活动布局既有分散的、也有 集中的
9、,A 错;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地关系有所缓 解,B 错;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各种后天性资源如智 力资源、信息网络等地位迅速上升,C 对;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更 加便利,但这不能直接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D 错。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据此完成 1213 题。 12甲、丙区域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域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甲区域年降
10、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D丙区域海拔高, 气温低 13甲、乙、丙三个区域,发展农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广阔,地狭人稠 B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C农作物都有花生、水稻、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 12 题,植被类型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气候差异,甲区域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 量不足,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针阔混交林;丙区域位于山东半岛,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丙两区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都是森 林植被。故选 B。第 13 题,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
11、以西为非季风区。故三地发展农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位于 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 对。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 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 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 1415 题。 14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旱涝灾害 水土流失 A B C D 15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过度用水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上游
12、拦截河水 A B C D 答案 14.A 15.C 解析 第 14 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 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对。故选 A。第 15 题,人口增长、耕地扩大,过度用水, 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面临消失,对;该地区沙漠广布,缺少森林,乱砍滥伐问题并 不突出,错;材料中提到的是耕地面积扩大,不是过度放牧,错;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 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导致下游缺水,绿洲面临消失,对。综上所述,C 对。 (2021 山西长治月考)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 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等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13、。据此完成 1617 题。 16研究人员发现种植密度过大的刺槐因缺水普遍生长不良,出现了“小老头树”的现象, 下列关于缺水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降水量较小 B地下水埋藏深 C下渗作用弱 D刺槐根系较浅 17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 ) 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 提高乔木密度 采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 培育耐旱品种 A B C D 答案 16.C 17.C 解析 第 16 题,晋西距离海洋较远,降水量较小,A 正确;刺槐为落叶乔木,需水量大,加 之种植密度过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埋藏深,B 正确;当地为黄土残塬沟壑区,黄 土疏松,下渗作用强,C 错;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刺槐
14、根系较浅,导致刺槐缺水而生长 不良,D 正确。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 C。第 17 题,为了使重建的植被成活和生长,应 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来保证生态用水,正确;图中表明,乔木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说 明乔木消耗的水量较大,而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因此提高乔木密度会导致缺水加剧,影响植 被恢复与重建, 错; 根据当地的水分条件, 应该采用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重建, 正确; 因为当地的水分条件较差,因此应该培育耐旱品种来恢复植被,正确。故选 C。 (2020 陕西西安期末)鲁尔区曾经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 区位条件优越。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经济逐步衰退。后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下
15、图为“鲁尔区旧貌新颜 变化图”。据此完成 1820 题。 18鲁尔区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共同特征是( ) A原料和能源消耗少 B研发费用占比高 C以大型企业为主 D生产过程分散 1920 世纪 70 年代,鲁尔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政策 C交通 D市场 20综合整治后,鲁尔区吸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环境优美 B煤炭资源丰富 C水运便利 D钢铁工业发达 答案 18.C 19.D 20.A 解析 第 18 题,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均属于传统工业部门,其原料和能源消耗较大, 研发费用占比较低,生产过程集中,以大型企
16、业为主,C 项正确。第 19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煤炭的消费地位逐渐下降,石油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市场需求 增大导致鲁尔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D 项正确。第 20 题,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了生态 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A 项正确;煤炭资源、水运交 通、钢铁工业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较小,B、C、D 项错误。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 2122 题。 2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 开矿 人口增加 气候湿润 过度开垦 A B C D 2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
17、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提高土壤肥力 气候干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酸化 沙尘暴增加 A B C D 答案 21.B 22.D 解析 第 21 题,读图可以看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草地、森 林面积的缩小和农业用地面积的扩大,且出现了沙漠,可推断出有明显的过度开垦等问题, 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人口剧增,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正确,故选 B。第 22 题,明清 时期过度开垦, 水土流失加剧, 造成气候干旱、 土壤肥力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表裸露、 沙尘暴增加。故选 D。 (2020 湖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据诗经记载,3 000 年前库布齐草原水草丰
18、美、牛羊成 群。后来,该草原逐渐变成中国第七大沙漠(位置见下图)。在库布齐沙漠治理过程中,人们 利用供水管道对沙生植物进行适当浇灌,大部分树苗的根系都可以达到地下水位,形成自然 生长的丛林。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该沙漠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得到治理,且逐渐形成沙漠 旅游、食品、光伏等多领域的产业链,成为世界沙漠治理的典范。据此完成 2325 题。 23库布齐草原逐渐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较为干旱 B过度开垦和放牧 C风力作用较强 D过度商业性伐木 24库布齐沙漠能够得到有效治理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增多 B地下水位高 C沙漠面积小 D劳动力充足 25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利于( ) A
19、减少北京沙尘暴的发生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扩大当地农业生产规模 D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23.B 24.B 25.A 解析 第 23 题,现代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干旱、风力作用较强 是沙漠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A、C 错;该地位于农、牧业过渡地带,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 植被破坏,最终使得库布齐草原逐渐变成沙漠,B 对;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曾为草原,不会 出现过度商业性伐木,D 错。第 24 题,该地降水变化不大,A 错;据题干材料,该地“大部 分树苗的根系都可以达到地下水位,形成自然生长的丛林”,且该地靠近黄河,说明地下水 位较高,B 对;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面积
20、并不小,C 错;只靠大量劳动力的投入, 不能很好地治理沙漠,且劳动力并不是该地的优势条件,D 错。第 25 题,读图可知,库布齐 沙漠离北京较近,且处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故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利于减少北京沙尘 暴的发生,A 对;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对当地能源消费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不大;沙 漠植被覆盖率提高,不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故选 A。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 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 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 与中亚、 西亚和
21、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 6 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 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 63 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 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4 分)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6 分) 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4 分) 答案 (1)共同点:多沿铁
22、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及沿海。 (2) 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特色农业 绿洲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水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 (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且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 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海拔 1 0002 000 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 主,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 ,年均积雪日数 169 天,年均 6 级以上的大风 日数 47 天,年均无
23、霜期仅 72 天。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 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从 1962 年开始,塞罕坝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 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 大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 其周边区域简图。 (1)在塞罕坝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低,试从自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 分) (2)结合地图与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塞罕坝林场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4 分)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是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4 分) 答案 (
24、1)高寒(冬季漫长寒冷);干旱(或降水少/水源短缺);多风沙;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 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 (2)防止沙地南侵(或防止风沙对京津冀的侵袭);涵养水源,保障京津冀用水(或是京津冀的水 源地)。 (3)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 展;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 发展。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以“西南煤海”著称。贵州省已探明保有煤 炭资源储量 542.28 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40%以上,贵州是我
25、国炼 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全省煤种多,煤质好,含硫含灰低,热值高,不仅有大量炼 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贵州省为提高当地资 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减轻环境污染和提升附加值,发展了多条产业链。作为煤炭供应基地, 贵州省不仅可以满足本省需求,也是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主要的供煤源地。下图为贵州省 主要煤炭资源、铁路线和河流分布图。 (1)指出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6 分) (2)说出贵州省依托资源优势适宜发展的产业链。(4 分) (3)请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提出贵州省应采取的合理措施。(4 分) 答案 (1)煤炭资源种类多,便于综合开发利用;储量
26、丰富,便于规模化开发;地处铁路沿线 附近,交通便利;距华南、华中等地区较近,市场广阔。 (2)采煤炼焦化工;采煤炼铁炼钢。 (3)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提升煤炭产业附加值;建设坑口电站,变运煤 为输电,落实西电东送工程。 29(2020 北京海淀区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石羊河下游,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 面积的 91%,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 9%的绿洲上(如下图)。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 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水、土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
27、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加强对水、土资源的管理。 (1)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推断水、土资源政策制定的依据。(4 分) 水、土资源政策对当地农户的生计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解决生计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 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措施。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 户)选择生计措施的情况。 措施选择 节水技术 改变作 物类型 设施农业(如 日光温室) 削减种植规模 外出 务工 农户数 479 398 390 262 327 (2)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生计措施的选择多采取“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 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从上面两种策略任选其一,说明对改善农民生计和 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6 分) 答案 (1)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内流区的河流下游,地表径流量少; 上游城市用水量大,来水量减少;人口分布集中,人均水资源量少;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 (2)“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 经济收入;应用渗灌与滴灌等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地盐碱化。 或“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对农业 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