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2020 广东梅州期末)下图甲为陕西靖边的“波浪谷”景观, 该地岩石主要是砂岩, 因其纹路像波浪而得名。图乙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 12 题。 1.该“波浪谷”的主要岩石与图乙中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B. C. D. 2.该“波浪谷”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 )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变质作用 D.地壳上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侵蚀作用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 题,读图,图乙中有三个箭头指向
2、,所以为岩浆;有一个箭头指 向, 所以为岩浆岩; 指向的为变质作用, 所以为变质岩; 则为沉积岩, 由材料可知,形成“波浪谷”景观的岩石主要是砂岩,为沉积岩,所以该“波浪 谷”的主要岩石与图乙中岩石类型一致的是。C 对, 故本题选 C。第 2 题,该 “波浪谷”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松散的沙质 沉积物; 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后来地壳上升, 受外力侵蚀作用, 形成“波浪谷”景观,B 对,D 错;该地岩石主要是砂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没有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A、C 错。 (2020 湖北华中师大附属中学期末)“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作
3、达尔 瓦兹的小镇附近。1974 年,地质学家在该地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 可燃性气体。 将气体点燃后, 大火竟燃烧了 40 多年仍未熄灭。 下图为“地狱之门” 景观及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地 B.地 C.地 D.地 4.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 )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 C.地下水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 答案 3.D 4.B 解析 第 3 题,“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 性气体通过断层向外泄漏。故选 D。第 4 题,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 构造, 可燃性气体密
4、度小, 在最上层, 石油在下层, 再下层为密度更大的沉积物。 故选 B。 (2020 广东清远高一期末)广东肇庆七星岩由两列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 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 5.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 A.火山 B.断层 C.向斜 D.背斜 6.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背斜遭受侵蚀后变成向斜 B.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C.向斜接受堆积后变成背斜 D.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答案 5.D 6.B 解析 第 5 题,七星岩景区是石灰岩,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D 对。 火山活动形成的是岩浆岩,A
5、错。断层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B 错。 向斜岩层向 下凹,C 错。第 6 题,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 侵蚀,B 对,C 错。背斜遭受侵蚀后变成谷地,不会改变地质构造,A 错。塑造 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是内、外力共同作用,D 错。 (2020 山东烟台期末)冰洞一般指在洞中全年都有冰的洞穴。山西省著名的“万年 冰洞”位于吕梁山北坡。下图是吕梁山北坡某段地质剖面示意图、“万年冰洞” 剖面示意图以及冰洞内冰挂景观图。据此完成 78 题。 7.图中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角峰 B.冰碛 C.冲洪积 D.冰川漂砾 8.关于“万年冰洞”“冰挂”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6、 A.灰岩裂隙发育流水溶蚀冰雪进入形成冰洞 B.地壳断裂抬升冰川侵蚀冰雪融化形成冰洞 C.吕梁山北常年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形成冰挂 D.地表冷空气常年下沉入洞洞中水汽冷凝形成冰挂 答案 7.A 8.A 解析 第 7 题,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碛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 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冲洪积是流水堆积形成;冰川漂砾是冰川搬运 的巨大石块;故选 A。第 8 题,根据冰洞剖面示意图信息“灰岩易溶”“裂隙” 可知,万年冰洞的形成过程是由于灰岩裂隙发育,地表水沿裂隙渗漏,受流水溶 蚀形成空洞,冰雪进入,形成冰洞,A 正确,B 错;“万年冰洞”说明洞内冰挂 形成时间较早,再根据图中“
7、冰川湖群”“角峰”等信息可知,该冰挂应形成于 第四纪冰川时期,根据图示信息,洞口较狭小,减小了洞内与洞外的热量交换, 从而维持了洞内的低温状态,使得冰挂得以保存至今,C、D 错误。 (2020 安徽六安高一期末)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 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 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 “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 ) A.是岩浆发源地 B.是岩石圈 C.a 是板块生长边界 D.b 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10.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答案 9.
8、D 10.D 解析 第 9 题, 图中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 并没有进入软流层, 不会是岩浆的源地,A 错;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 分,a 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 错;b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 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 D。第 10 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 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 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 D。 (2020 合肥质检)南岭是由地质时期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体看,
9、我国的 南岭属于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局部看,南岭由五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组 成。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 ) 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 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 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2.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的风化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的侵蚀搬运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 11 题, 南岭为背斜构造, 是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的五条不相连的山岭。 南岭不位于板块碰撞的边界,B 错。也不是断块山,C
10、 错。也不属于火山,D 错。 第 12 题,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020 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月考)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 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 剖面图。据此完成 1315 题。 13.形成最晚的是( ) A.石灰岩 B.页岩 C.石英砂岩 D.堆积砂砾石层 14.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 ) A.V 形峡谷、U 形宽谷、盘状宽谷 B.U 形宽谷、V 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U 形峡谷、V 形宽谷 D.盘状宽谷、V 形宽谷、U 形峡谷 15.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
11、成晚于孤峰 B.目前峡谷以流水侧蚀为主 C.峡谷处在断裂带上 D.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答案 13.D 14.C 15.D 解析 第 13 题, 四项均为沉积岩。 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 石英砂岩位于最底层, 是形成最早的岩层;堆积砂砾石层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形成最晚, D 项 正确。第 14 题,由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 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 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 V 形峡谷是 最后形成的,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盘状宽谷、U 形峡谷、V 形宽 谷,故 C
12、 项正确。第 15 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 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 读材料可知: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 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 , 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峡谷以流水下 蚀为主;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断裂带处岩石破 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 D 正确。 (2020 浙江温州期末)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低山丘陵 地带经济相对落后的古村落。 下图是我国广西某瑶寨房屋建筑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完成 1617 题。 16.该地区交通线路大体上( ) A.呈东西方向延伸 B.沿着等高线分布 C.沿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 地表 形态 塑造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