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教学设计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1.1.工具的妙用工具的妙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关于工具与仪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历,知道了使用 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到了高年级,从本课开始将侧重于对简单机械 的学习,注重了解人类对简单机械的设计与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并体会工具在生活中改变力的方向、 大小,以及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方面的作用。 (2)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体验中明确探究方向,在观察与实践的基础上提 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 评意见,反思、 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
2、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 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完成挑战:画有一个圆的白纸、螺丝钉、木块、粗铁丝、铆入 铁钉的木板、老虎钳、螺丝刀、圆规、起钉锤、手工剪刀、转笔刀、镊子、指甲 钳、瓶起子。 工具的本领:修枝剪、内六角扳手、花边剪刀、手摇绞肉机、绳 索滑轮、压蒜器。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由三个主要活动组成:对比徒手和使用工具完成相同任务时的不同体验; 观察和分析一些不常见的工具的结构和功能;对建造金字塔搬运巨石的工具及使 用方法进行假
3、设。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1)导入活动:完成挑战。 师:这节课,我们先完成四个挑战任务,分别是撕一个圆、 把螺丝钉拧进木块里、 折断一根粗铁丝和拔出钉进木板里的铁钉。 操作时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大家能徒 手完成这些任务吗? 动手试一试吧。 操作时戴上手套,并且注意不要伤到自己。 (学生分组逐一进行实践尝试) 师:挑战得怎么样了? 大家有什么体会吗? 生:我挑战的是徒手撕一个圆,我们小组里我觉得我撕得最好了。 师:那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展示作品) 生 1:还是不够圆呀! 生 2:不用工具很难的。 师:其他挑战呢? 生:也都不好完成,要是有工具就好
4、了。 师:看来徒手完成这几件事有一定困难,有同学也提到了想用一些工具去完成。 师:既然同学们提到了工具,那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工具。 请大家找一找,这些工具中有没有能在我们挑战任务中使用的,然后再借助工具试 一试。 (学生分小组观察工具、选择工具、动手操作) 师:使用工具与徒手相比较,完成相同的任务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吗? 生 1:使用工具比徒手更省劲儿。 生 2:使用工具比徒手方便、容易。 生 3:使用工具更省力,就像我的力气变大了似的。 生 4:画圆就得用圆规才能画得更圆。 生 5:起钉子就得用起钉锤才方便。 师:人类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并且有些
5、 任务需要用的工具还很特别。 (2)作出假设:工具的本领。 师:这里有几种工具,我们可能不熟悉,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结构,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脑筋猜一猜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出示几种一 般家庭生活中不常见的工具:修枝剪、内六角扳手、绳索滑轮、压蒜器、手摇绞肉 机、花边剪刀等)。 (学生分组观察研究) 师:自选一种工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生:这把应该是剪刀,有刀把和刀刃儿,我猜它可能是剪树枝用的。 师:对,它叫修枝剪。 生 1:这把应该也是一种剪刀,可是它的刀刃儿不锋利,我猜不出它是剪什么的。 生 2:我观察发现这把剪刀的刀刃很漂亮,刀刃儿还能换,它是不是剪
6、彩纸做花 边用的呢? 师:你真聪明,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它就是剪纸用的花边剪刀。 生:这个工具应该是拧螺丝用的,但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师:它叫内六角扳手,是一种专门拧内六角螺栓用的工具。 而且有专门的型号, 拧大螺栓要用大扳手,拧小螺栓要用小扳手。 生 1:这个工具我家有,妈妈拿它压蒜瓣儿,叫压蒜器。 生 2:这个工具有个摇把,里面有三个刀片,应该是用来切菜或者肉的。 生 3:它叫绞肉机吧。 生 4:我家的绞肉机是用电的,这个不用电,而是用手摇的,应该叫手摇绞肉机 吧。 师:是的。 生 1:这个我不知道是什么。 它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轮子边上还有一个凹 槽。 生 2:这个真没有见过。 师:你知
7、道凹槽里可以放什么吗? 生:可以套上绳子吧? 师:对,这是一个可以套进绳子的轮子,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教师讲述傈僳族孩子利用动滑轮滑绳索过江的故事并展示图片) 师:这种工具叫滑轮,虽然它不大,结构也很简单,却帮助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 1: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生 2: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 生 3: 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一种比较陌生的工具或机器,可以先看说明 书,或者像今天这样,通过观察结构去思考它的功能。 (3)迁移应用: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 师:让我们从现代一起穿越到古代,到古埃及去看看。 这是金字塔,它是古埃及 法老的陵墓。 著名的胡夫
8、金字塔是用 230 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的平均重 量超过 2 吨,最大的超过 100 吨。 把这些巨石运到建筑地点后,古埃及人面临一 个难题:怎样将这些巨大的石块运到塔上面去呢? 猜一猜,古埃及的建设者们是怎 样利用工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生 1:可以用吊车,我见过大吊车吊东西,很厉害的。 生 2:那个时候有吊车吗? 生 3:用人抬可以吗? 不过要很多人才行。 生 4:应该是用工具帮助运的,但是用什么工具就不知道了。 生 5:是不是给大石头下面装个轮子推上去的呀? 生 6: 师:在接下来的几课里,我们将分别研究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都能帮助 我们用较小的力抬动较重的物体。 等我们在这
9、个单元研究完这些简单机械之后, 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学生活动丰富,有动手体验,有动脑思考,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知识,在 动脑中发展思维。 最后的迁移应用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 为后面几课学习奠定基础。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先组织学生做一个模拟活动尝试 一下,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提供一些感性认识基础。 【总结点评】 本课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挑战任务,从徒手撕一个圆、 徒手把螺丝钉拧进木块 里、 徒手折断粗铁丝、 徒手拔出钉在木板里的钉子等,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徒手操 作费力、不方便等缺点。 然后让学生使用一些工具再次完成相同的任务,
10、在活动 的对比体验中体会到工具的作用,这样有趣且有深度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科 学探究实践活动的兴趣,又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对工具的研究。 学生接着对几种一般家庭生活中不常见的工具(修枝剪、压蒜器、手摇绞肉 机、 花边剪刀等)进行观察与思考,观察工具的结构,思考使用方法,明白工具和机械 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这个活动需要进行科学思维的参与,学生将获得一次 积极思考的训练。 本课最后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基于对古代技术手段和机械工具的认识,对古 埃及人完成把巨石搬运到金字塔上面去的方法及所用的工具进行了假设,使其进 一步关注机械的结构和功能,此环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感性的引导作用,有 效培
11、养了学生对“作出假设”这一探究要素的学习。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2.2.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杠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主题了。 虽然五年级 的学生已具有较为丰富的使用杠杆类工具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 简单机械,不具备对杠杆作用与分类方面的明确认识。 学生在本课将通过实验探 究并运用归纳、 概括的思维方法发现杠杆的作用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深 入理解各类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节课以改进跷跷板作为任务驱动,具有明确 的学习目标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类型,以及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 具有的不同作用;能
12、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2)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杠杆作用的 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 的批评意见,反思、 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 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杠杆尺平衡实验中用到支架、杠杆尺、垫圈、记录单。
13、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将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和要素进行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基于经验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迁 移应用回归生活。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参与, 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1)引入活动:巧玩跷跷板。 师:大家玩过跷跷板吗? 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它。 如果一个小朋友和他的 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可小朋友怎么也不能把妈妈翘起来。 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来 帮他出个主意吧。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在妈妈的座位下边放上两块磁铁,地上一块,座位下一块,让它们同极相对。 我们学过,磁铁同极相斥,
14、这样就能把妈妈弹起来。 师:大家觉得这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设计得怎么样? 生 1:我觉得这个方案可以,我同意。 生 2:我们也同意。 师:表扬这个小组的设计,因为他们不但动了脑筋,还利用了科学课上学到的知 识。 还有别的设计吗? 生:我们觉得也可以在小朋友的座位下放两块磁铁,让它们异极相吸,帮助小 朋友翘起妈妈。 师:看来这个设计也可以实现。 还有吗? 生 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在妈妈的座位下放上一个弹簧,弹簧可以把妈妈弹起 来。 生 2:可以在小朋友的座位下绑上一块大石头,小朋友的体重加上大石头的重 量等于妈妈的体重就可以了。 生 3:再找来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坐一边,妈妈坐另一边,这样也可以。
15、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想呢? 生 1:因为小朋友没有妈妈重呀,只要他们一样重不就可以玩跷跷板了吗? 生 2:还可以让小朋友的妈妈往前挪一挪,这样也行。 师:这样也可以吗? 你们为什么这么想? 生 1:我们在公园玩跷跷板时,发现越靠近中间,越容易被翘起来。 生 2: 师:没想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听到在有的同学提出的建议中运用 到了一种简单机械的知识,它的名字叫杠杆,关于杠杆我们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我听爸爸说过跷跷板就是杠杆。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师:我们看这个杠杆,如果是你,怎样用较小的力把重物撬起来呢? (3)作出假设。 生 1:我听过阿基米德的故
16、事,他说:如果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棍子和一个支点, 他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生 2:阿基米德撬地球用的长棍子很像杠杆呀。 生 3:那么我想是不是杠杆的动力点离支点越远,用力就越小呢? 生 4:我们玩跷跷板的时候,坐得越靠后面,用力就越小。 生 5:这也是因为动力点到支点距离变长了。 生 6:也可以把阻力点靠近支点,应该也可以把动力变小。 生 7: (4)搜集证据:杠杆尺平衡实验。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师: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吧。 (师介绍杠杆尺平衡实验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得的数据,分析后可以发
17、现什么规律吗? 生:我们发现如果两边距离一样,那么用力也相等。 师:说明这时候,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 生 1:应该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 2:我们发现也是这样。 生 3:我们还发现,如果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动力就小。 师:请说清楚是谁和谁比呢? 生:是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动力就小于阻力。 师:那么这样的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呢? 生:是省力的。 师:能完整说一下吗? 生: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动力小于阻力,杠杆就 省力。 师:说得非常清楚。 生 1:我们还发现如果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动 力大于阻力,那么就不省力了,还费
18、力。 生 2:我们发现了一个计算方法,就是将两边相乘,得出的数是一样的。 师: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 1:大家看这一行,就是 2 乘以 2 等于这边的 2 乘 2,这行是 1 乘以 3 等于 3 乘 1。 生 2:我们也发现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使用杠杆工作时,如果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用的动力会小于阻力,也就是省力;反之,不省力。 (5)迁移应用。 师生谈话: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有没有杠杆类的工具。 大家要认真观察,仔细分 析,因为有的杠杆类工具会“变身”,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就不 容易发现。 生 1:跷跷板是杠杆,中间的支柱就
19、是支点。 生 2:起钉锤也是杠杆,只是它是弯的杠杆。 生 3:剪纸用的剪刀好像也是杠杆。 生 4:它应该是两根杠杆吧。 师:对,它是支点重合的两根杠杆。 我们根据自己用剪刀的经验,分析一下怎样 用剪刀剪东西更省力呢? 生:把纸放在越靠近支点轴的地方,用力就越小。 师:这是用到了我们刚刚发现的什么科学知识呢? 生:是当支点到动力点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距离时,杠杆会省力。 师:像这种由两根杠杆支点重合的工具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请大家找一找吧。 生 1:我看剪刀好像都是这种杠杆。 生 2:上节课我们用过的花边剪刀也是。 生 3:钳子也是。 生 4: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压蒜器好像也是杠杆,但又有些不像。 师
20、: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找一找哪里会是支点呢? 生 1:最前面的这里应该是支点,压蒜的地方是阻力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 生 2:它和剪刀不一样的是支点不在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生 3:它的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是省力的。 师:还有像这样支点在一端的杠杆吗? 生 1:我们解剖种子时用的镊子也是这样。 生 2: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这节课刚开始时提到的改进跷跷板的难题,学完了杠杆的 知识,对我们提出解决办法有什么帮助吗? 生 1:我们知道了,让妈妈往支点那边挪一挪,就是使支点到动力点距离大于支 点到阻力点距离,这样可以省力。 生 2:那就造一个支点可以移动的跷跷板不就可以了吗?
21、 生 3:还可以造一个座位可以移动的跷跷板,小朋友的座位往后移,妈妈的座位 往前移。 生 4:我还见过这样的跷跷板,一边是一个位子,另一边是两个位子。 师:关于简单机械还有别的类型,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教学反思】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学生对比较规则的杠杆是比较容易识别 的。 但在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以下两点困难: (1)支点的寻找。 如撬物体时,向上用力和向下用力的支点不同,学生在确定支 点时不能根据实际来确定,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围绕转动的点不能很好理解,很可能 把它理解成与物体接触的点。 (2)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寻找存在较大的问题。 例如用剪刀剪物体时,知道 手是施力物体,剪刀是
22、受力物体。 能够把手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画出来,可画刀口上 阻力点时,却画在了被剪的物体上,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对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在分析和区分上是非常模糊的,对研究对象也没有确定好。 在今后的 教学中需注意这几点的教学,要多举例子,多练习。 【总结点评】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 明白简单机械的原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教 材通过玩跷跷板的活动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杠杆的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研究杠 杆的规律,得出了杠杆的五要素,即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动力臂、阻力臂从杠 杆的平衡条件出发,总结出杠杆可分为三种
23、,并讨论了每种杠杆的特点。 这节课有如下的特点: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 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 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 这一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4.4.轮轴教学设计轮轴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产品,如方向盘、辘轳组装作品, 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开展分析,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轮轴,以及轮轴的作用,并认识到 当轮带动轴转动时,轮越大轴越小就越省力。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教学设计 2021 大象 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五 单元 小小 机械师 教学 设计
文档标签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壳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2.杠杆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4.轮轴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5.斜面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科学机械摆钟课件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 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3.滑轮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第五单元
- 五年级上册科教版 科学
- pep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2021年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