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审美形态论_完整笔记
《第三章_审美形态论_完整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审美形态论_完整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完整笔记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1.审美形态: 受社会文化影响 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它是自由人生境界(审美境界)对象化、 感性化的结果,是审 美情趣与审美风格(强烈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的感性显现。 西:悲剧、优美、崇、喜剧、丑和荒诞 中国:(中和与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以及对命自 身的尊重与热爱。 2.划分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 【简答】 广泛性或普适性:不仅在某一类或某一体裁使用,也在艺术形式中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 使用。 (“典型”“意象”只属于学的审美形态“虚实”在学、绘画、音乐、戏剧、兵法、医疗中普遍使用, 具有泛性和普适性
2、) 统摄性:集杂多于统一 ,将散乱的形态表述梳理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类型。 (术语太多、逻辑不够、太过零散,需要概括。如:中国的阳刚与阴柔、虚与实、意与境、形与神 都可以归之于“道”。) 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经过长期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久的影响。 (如:与“神”相关的神韵、神妙、神奇等。积淀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构成中华民族审美化的识 别特征。 3.审美形态的基本类型: 优美与崇高 悲剧与喜剧 丑和荒诞 4.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简答】 生成性:【审美实践总规律的缩影】 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历史成:许多审美形态是在类明度发展后才出现,如丑和荒诞
3、出现于 19世纪中叶。 个体相对性成:审美形态随着境界的提不断发展。如:悲剧、喜剧 并非能懂。 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窦娥冤-天感应、与社会和谐 虚实、空灵、意境、阳刚、阴柔、婉约、豪放等-道家辩证思维 丑和荒诞-西批判精神 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审美趣味、审美情趣、样态、境界等。 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悲剧俄狄浦斯王、雕塑拉奥孔,惨烈不为中国化所有,宏达壮丽中西共有。 意境为中国独有,但是虚实相中西共有。 第二节 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1.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4、实践的发展 (1)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 西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2)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当代性】 古希腊悲剧-命运悲剧 古典主义-个对社会的牺牲 现实主义-社会对的摧残 2.审美形态和思维 最基本的思维单位:中国-象数思维 西方-抽象概念 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触类旁通、神与物游 西方:逻辑归纳和演绎 特点:中国-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 西方-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 3.审美形态与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5、 4.审美形态与文化 西方审美形态宗教意识 中国的审美文化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密切 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受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中和”审美理想,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刘勰文心雕龙 悲剧喜剧:人生境界底蕴,人与外界的冲突 崇高:心灵对形式的超越,对优美的突破 丑:批判精神的张扬 荒诞:在丑面前的无奈 第三节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一)优美 1.优美本质: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 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对优美的理论探讨必考单选 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
6、不断明晰起来的。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 柏拉图: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 亚里士多德:“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 意大利(中世纪)阿奎那: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培根:美的精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 荷迦兹: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近代以后,博克认为“优美和美,没有太大区别”。 康德:主要从对象给人的快感内在情感想象等角度分析优美(审美效应角度)。领悟到优美是一种 生命处在放松状态的特殊形态。 席勒:美可以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总
7、结:秀雅协调的形式 浑然一体的内容 轻松愉快的美感 不同领域中的优美【了解即可】 (1)在自然领域里:自然中的优美也主要表现于客体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上。 (2)在社会领域中:社会领域中的优美首先必须具有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3)在艺术领域内:艺术领域中的优美多体现在和谐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中。陆机在文赋中 说。诗缘情而绮靡。这就是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3.优美的特点 第一,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第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姚鼐:阴柔之美就是优美。 第三,是和谐化一的内容。即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先秦伍举:夫美也者,上下、内
8、外、大 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第四,是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立普斯: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二)崇高 1.崇高: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 产生敬仰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扩大了精神境界。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选择】 毕达哥拉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将之与“优美”并举。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 述。崇高:“伟大心
9、灵的回声”。 博克:18世纪,英国哲学家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 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博克的崇高理论:博克从人的生命欲望来看待崇高感,他认为,人的情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延长生命的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二是安全的需求,即维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本能。崇高感来 源于人的第二种本能情欲。当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会引起他的恐怖和警惧,引发心灵深处的痛苦, 但是痛苦的情绪也同样可以产生愉悦。【 简答】 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康德的崇高的两种类型说: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崇高无形式、崇高是一种消极的快乐】 康德的崇高理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
10、巨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被 康德称为数学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被康德称为力学的崇高,它们是崇高的两种类 型。【 简答】 席勒:使崇高从一种审美形态降为一种艺术效果,崇高的含义在席勒那里变得更狭隘了。(优美 和崇高都是活的形象) 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意义与有别于意义 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另一方面是这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 崇高在利奥塔德的美学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作用。 崇高的概念: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
11、 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 仰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扩大了精神境界。【消极的快乐】 3.崇高的特点 无形式、无限性超越 首先,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其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再次,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最后,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4.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简答】 崇高与优美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 谐中人的存在。 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而崇 高则主要体现的是主体在实践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审美 形态 完整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