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6 6 章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2019 石嘴山三中期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能遗传 C.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2.(2019 西安期末)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B.在
2、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表现为协同进化 D.隔离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环境发生变化,对某种生物既无利也无害,则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A 正确;在 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 人类却不能生存, B 错误; 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是同种生物, 不会发生协同进化, C 错误;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而不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 D 错误。 答案 A 3.(2019 赤峰二中月考)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3、.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协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进化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 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以 种群为基本单位,A 正确;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 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 正 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 正确。 答案 B 4.(2020 盐城市高一期末)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
4、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解析 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 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 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 的地雀,A 正确;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B 错误;同 种地雀在相同
5、环境自然选择下不会形成地理隔离,C 错误;同种地雀在地理隔离后需要经过自 然选择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D 错误。 答案 A 5.(2019 铜陵一中月考)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下列 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 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升高 解析 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A 正确;栖息地片段化会阻 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
6、迁出,阻碍基因交流,B 正确;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容易 发生变化,C 正确;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 错误。 答案 D 6.(2020 洛阳市高一期末)桦尺蛾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蛾体色的影响, 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 结果 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本研究中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来获得相关的数据 B.位于两个不同区域的桦尺蛾的浅体色基因频率相近 C.结果支持桦尺蛾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 D.结果可以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重要原因 解析 对桦尺蛾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应是采
7、用标记重捕法获得相关的数据,A 错误;依题表数 据可知, 非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蛾的浅体色基因频率大于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蛾的浅体色基因频率, B 错误;实验结果支持“桦尺蛾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C 正确;依题文分析,实 验结果不能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重要原因” ,D 错误。 答案 C 7.(2019 安庆一中期末)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 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 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
8、了协同进化 B.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 C.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D.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个体数 解析 十字花科植物与菜粉蝶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协同进化,A 正确;由题意不 能得出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B 错误;菜青虫能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 食,说明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 正确;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 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出生个体数,D 正确。 答案 B 8.(2019 杭州学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B.鲈鱼的成鱼经常
9、以本种幼鱼为食,属于协同进化 C.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嫩芽,若其产生了新基因,则形成了新物种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多倍体育种的形成通常不需要隔离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 变化的,A 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协同进化, 由于该现象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 所以不属于协同进化, B 错误; 若产生了新基因, 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仍为原来的物种,C 错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多倍体育 种通常不需要地理隔离, 如利用多倍体育种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
10、, D 错误。 答案 A 9.(2019 深圳市高级中学期末)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 大约有 2.4 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 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 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 解析 捕食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 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以北美洲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答案 B 10.(2019
11、石嘴山三中期末)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 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解析 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 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 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 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 的变化是农药选择 的结果,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 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
12、使用农药之前,农药对害虫抗药 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C 错误;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 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 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 有的抗药性弱, 在使用农药后, 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 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 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D 正确。 答案 C 11.(2019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某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了新性状,说明有生物进化 C.种群迁徙适应了新环境,全部个体存活下来,
13、说明有生物进化 D.当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时,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解析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 错误;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则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有生物进化,B 正确;种群迁徙 适应了新环境,全部个体存活下来,若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没有生物进化,C 错误; 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时,基因型频率可能会改变,如连续自交过程中,各基因频率不变,但纯合 子的基因型频率会增大,D 错误。 答案 B 12.(2019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期末)某科研小组用家蚕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称量蚕蛹的体重, 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
14、述正确的是( ) 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B.在每个世代中选取体重最大的蚕蛹与繁殖能力强的作亲本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 D.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差异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当停止选择后,蚕体重持续下降,故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体重越大的 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弱,A 错误;据题干信息及题图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 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但不是繁殖能力强的个体, B 错误; 由题图信息可知, 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相同的,C 错误;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 了变化,故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
15、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D 正确。 答案 D 13.(2019 通州区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一个种群也可以由多个物种的个体组成 B.虽然亚洲与澳洲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洲的人之间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速度和方向 解析 同一物种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 但是一个种群一定是同一物种。 答案 A 14.(2019 泰安月考)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 T1和 T2时 间点
16、,RR、Rr 和 rr 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T2时刻产生了新的物种 B.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 R 基因的频率约为 20% C.突变率不同是导致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D.据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甲地区 T2时间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 错误;乙 地区 T2时刻,RR 约为 0.1,rr 约为 0.7,Rr 约是 0.2,因此 R 的基因频率是(0.10.2 2)100% 20%,B 正确;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基因
17、频率的改变,D 错误。 答案 B 15.(2019 信阳高中月考)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 究, 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 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 C.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D.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解析 导致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的差异或基因中脱 氧核苷酸序列差
18、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 正确;据图分析,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 为、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故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 正确;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群,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由于生活的特定环境的选 择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C 错误;种群 X 分布区 域的扩大,可能导致、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D 正确。 答案 C 16.(2019 葫芦岛期末)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 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 A.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
19、.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 据图可知,中间体色蟹的数量最多,浅体色和深体色蟹的数量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中 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答案 C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两栖类起源于早期鱼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适应水中生活又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B.早期的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都进化为适应陆地和水体等不同生活环境的现代爬行动物 C.鸟类起源于早期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水生、陆生和飞翔生活的种类 D.哺乳类起源于早期爬行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适应淡水、海水、沙漠、森林等环
20、境的种类 解析 化石研究表明,现代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均由早期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在漫长的 演变过程中, 鱼类从水到陆逐渐自我完善达到了质变并适应陆地新环境, 因而形成了两栖动物, 它们是最早的登陆四足动物,属于一个过渡类型,因此两栖类起源于鱼类。 答案 B 18.下表以 a、b、c、d 为代号,给出了人、黑猩猩、马和袋鼠四种动物的 血红蛋白中氨基 酸序列的同源性的百分率,请根据表中数据,指出与人、黑猩猩、马和袋鼠对应的四种动物的 代号( ) 动物代号 a b c d a 100 90 82 97 b 90 100 82 90 c 82 82 100 82 d 97 90 82 100 A.
21、a、b、c、d B.d、c、b、a C.a、d、b、c D.b、c、a、d 答案 C 19.(2019 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生物生活的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 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 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拉马克认为生物生活的环境改变使生
22、物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 D 2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蛾表现为协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解析 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为同一物种, 不能表现为协同进化, A 错误; 超级细菌的出现, 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进行了选择,B 错误;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 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C 正确;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 一,
23、D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1.(2019 遂宁期末)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 猎物的机会,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属于_。 (2)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由于_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 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 (3)下图为一段时间内某种群 A 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在_时间段内该种群 aa 的基因型频 率 为1% 。 在 _ 时 间 段 内 该 种 群 发 生 了 进 化 , 原 因 是 _。 (4)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
24、同一物种,请写出实验思路: _。 解析 (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 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协同进 化。(2)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 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3)种群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那么 a 基因的 频率为 0.1,所以 A 基因的频率为(10.10.9),对应曲线图中时间段为 Y3Y4。生物进化的 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 Y1Y3时间段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因此 Y1Y3时 间段内生物发生了
25、进化。(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 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让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1)协同进化 (2)地理隔离 (3)Y3Y4 Y1Y3 由图可知, 在Y1Y3时间段内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在 Y1Y3时间段内生 物发生了进化 (4)让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2.(2019 成都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 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
26、,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 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 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 进化,原因是_。 (2) 材 料 二 中 的 这 两 个 种 群 是 否 已 经 进 化 为 两 个 不 同 的 物 种 ? _ , 理 由 是 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 种群(个)
27、 B 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计算 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_。你认为造成 B 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 是_。 就 D 基因而言,A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 种群的 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_。 解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 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两个蛾种群之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到 一定程度的结果,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8、2)根据题意, 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即这两个种群已 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3)根据表格可知, A种群中基因 D有200250180630个, 种群中 D、d 全部等位基因数有(20050100)2(180170) 1 050 个,所以基因 D 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 630/1 05060%;B 种群中没有 XDXD、XDY 基因型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含 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 种群的基因型有 5 种,B 种群基因型只有 3 种,A 种群的基因型多于 B 种群,所以,就 D 基因而言,A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 B 种群的
29、 遗传多样性。 答案 (1)种群 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2)是 两个种群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60%(0.6) 含 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 大于 因为 A 种群的基因型多于 B 种群 23.(2020 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二开学考试)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 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 和 c 之间形成 _, 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 已不能正常受粉, 说明已产生了_。 种群 b 和种群 c 是不是同一物种?_。 (2)在对植物
30、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 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 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因此有同学说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所有性状 肯 定 都 没 有 发 生 进 化 , 该 同 学 的 说 法 对 吗 ? 并 说 出 你 的 理 由 : 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 的,而是_的。 解析 (1)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
31、个物种的种群 a、b 和 c 之间 会形成地理隔离,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 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 D 的基因频率 都为 20%,d 的基因频率都为 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 因此,该性状是没有发生进化。但是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进化。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 化。 答案 (1)地理隔离 生殖
32、隔离 不是 (2)错 虽然该种群 D 和 d 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进化 (3)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 离 协同进化 24.(2020 北京高二学业考试)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 食物,如图 1 所示。1920 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 图 2 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 3 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 3 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 60 年间,该地 区决定蝽蟓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
33、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 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的植 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 _的结果。 解析 (1)平底金苏雨树的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分析图 3 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 60 年间, 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 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 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 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蝽 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 平底金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 会下降。对无患子科植物而言,果实的果皮较薄的植物更容易延续后代。(3)进化过程中,当 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1)短喙 自然选择 (2)下降 薄 (3)协同进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