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5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课程标准 1. 观察并举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 2. 结合资料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体现与关系。 3.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途径。 基础知识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 益处益处,就 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 (1)供给服务: 主要是为人类提供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空间 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 种类种类 和
2、数量数量 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 ; 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 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 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 基础和前提基础和前提 ,并通过这些服务 间接间接 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平时所说的 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2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 允许的范围
3、允许的范围 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 支撑服务支撑服务 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 综合权衡综合权衡 ,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 环境服务功能 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 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 利用方案利用方案 。 问题探究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主要类型 内容 实例 供给 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开采煤炭、油气资源,修建港口 调节 服务 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化解人类社 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植被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水土 保持作用 文化 服务 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陶冶人们的情操,
4、 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桂林山水甲天下、大漠风光 支撑 服务 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 和前提,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 的相对稳定状态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肥沃的土壤 环境 二、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辩证关系 表现 内容 实质 人类与环 境的对立 性 人 类 与 环 境 相 互 排 斥 人类以主观需求、 主观认识评价环 境, 力求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 面; 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 发展客观规律的对立 3 背规律的改造活动 人类与环 境的统一 性 人 类 与 环 境 相 互 依 存 人类的生存
5、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 境; 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离不开 人类的建设与保护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 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 人类与环 境的统一 性 人 类 与 环 境 相 互 转 化 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 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 类种群通过个体的生生死死, 在生 生不息的繁衍中实现着与环境的 相互转化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 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箭头箭头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获获取供给服取供给服 务务,不能超出其供给能力。不能超出其供给能力。 (2)箭头箭头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
6、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不能超过自然 环境的调节能力。环境的调节能力。 (3)箭头箭头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箭头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4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程标准 1.谈论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 3.运用资料,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基础知识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 概念:指在一定 经济技术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 生活需求生活需求 的物质和
7、能量。 2. 分类 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 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1)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 需求需求 。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开发利用能力开发利用能力 。 4. 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 数量数量 、质量和 空间空间 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 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 的影响。 【特别提醒】我们平时所说的能源资源,既包括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包括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 特征:数
8、量是有限的,具有 稀缺性稀缺性 。 2. 原因 5 (1)在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 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 极限极限 。 【特别提醒】 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 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 总体特征: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 衡量标准 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
9、多少 3. 利用表现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 指标指标 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成本利用成本 有差别。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 表现 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 影响 (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区域差异 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 资源调配资源调配 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 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 全球化全球化 进程。 问题探究 6 一、自然
10、资源及其属性 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就要看: 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又能满足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 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属性 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不同,其开发利用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属性 含义 开发利用要求 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珍惜、节约、合理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地域性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
11、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律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合利用 社会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 的物质财富 充分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利用 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 主要影响 数量的有限性、 稀缺性 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环境供给 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人类在一定 要求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数量不能突 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应通过合 7 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 件下能够获取的资源数量有限 理的优化资源配置, 弥补资源稀缺带来 的限制 质量的 优劣 不同的自然资源的质量的衡量标准 不同,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自然资源只
12、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 才能被人类利用 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 同时也会影响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 的不同的用途 空间分布的不 均匀 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遵循不同的分 布规律,总是表现为某些地方某类 资源分布较多,而有些地方则分布 贫乏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导致了 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 促进了区域间的 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程标准 1. 分析资源,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 实例分析,总结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3. 运用资料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 基础知识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 自然系统 (
13、1)特点 由 太阳能太阳能 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 生命体生命体 ,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 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 流动流动 。 自然环境能够通过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 来维持稳定 。 8 (2)对人类的要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 环境的 服务功能服务功能 。 2. 环境问题的产生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 废弃物废弃物 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 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 调节能力调节能力 , 损害自然环境的 支撑服务功能支撑服务功能 , 使自然环境偏离应 有的稳定状态,产生环境问题。 (2)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
14、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 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1)人口数量: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 资源数量资源数量 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3)技术水平: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可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人均资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 资源消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 使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 (1) 供给 服务功能下降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2)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15、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增加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的风险。 (3) 文化服务 功能降低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 2.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3. 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 9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 (1)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 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矛盾冲突。 原 因 的 性 质 矛盾冲突 表现 根本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 与人类需求的 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 产规模
16、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 长, 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造成巨大的压力 直接原因 短期经济利益 与长远环境效 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 在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过程中, 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换取眼前经济效 益的短期行为, 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置资源破坏 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社 会 伦 理 道德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 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 采取只顾自身利益的态度, 对污 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
17、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 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 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 个人不负责的行为, 最终会影响 大众的利益 (3)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0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方面。如下表所示: 表现 成因 资源 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 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 问题 环境 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 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
18、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 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 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 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 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 环境 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 50 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 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2.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1)人口数量 (2)人均资源消费量 11 (3)技术水平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治理 1环境问题的危害 危害 主要表现 损害自然环境的 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
19、竭;调节服务功能失 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人的舒适 感、审美体验 影响生活质量, 危 害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些污染物会残留或富 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制约社会经济发 展 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解决环境问题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12 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 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 和消费
20、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 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 进步相适应 (2)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 经济的增长 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 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 主要考虑经 济效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 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要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 掠夺式
21、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第二章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资源安全及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含义,理解其内在联系。 13 2.举例分析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结合资料分析判断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及意义。 基础知识 一、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1)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 供给供给 能够得到满足的 状态或能力状态或能力 。 (2)认定条件: 资源的供给 不低于不低于 各种用途所需的 最低最低 数量和质量要求, 且是
22、稳定稳定 、 及时和经济的。 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供给服务 功能。 2. 资源安全问题 (1)产生:因资源 供给量供给量 少于资源 需求量 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影响生产、 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2)实质:资源 供给供给 与 需求需求 的失衡。 (3)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受制于资源的 有限性有限性 和 地域性地域性 。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受技术、 经济经济 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资源消费需求:与人口 增长增长 、消费水平提高等有关。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 基础地
23、位基础地位 。 (1)资源安全的分类 战略资源安全 非战略资源安全 14 (2)战略资源 概念: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 经济安全经济安全 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 稀缺性稀缺性且 无可替代。 地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 2.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 触发和放大触发和放大 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 影响国家安全。 特别提醒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略资源主要是指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即包括可 再生资源,也包括非可再生资源。 三、保障资源安全 1. 对策: 有针对性地采取 技术技术 、 经济和政策措施,
24、调节资源 供给供给 与消费需求之间地平衡。 2. 保障资源供给地对策 3. 资源消费方面地对策 (1)目标:通过 节约节约 和优化资源利用来 降低降低 资源需求。 (2)实现基础:高度依赖于 技术技术 、管理水平和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 的进步。 4. 维持资源安全应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1)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 供给资源供给资源 的 能力。 (2)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 资源安全资源安全 。 问题探究 15 一、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分类 产生原因 主要表现 资源禀赋问题 受制于
25、资源的有限性和地 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 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 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 给能力问题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 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 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 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 问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 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 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 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 对短缺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2. 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地理 人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