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顺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顺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 高三语文 202110 本试卷共 10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 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 “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 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 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 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 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
3、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 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秋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 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 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 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
4、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酒阑不 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 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 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 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 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 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 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 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
5、”的词境:“断 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 “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 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 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 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 沧桑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
6、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 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 恪守道德伦理、 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审美价值判断。 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 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 (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有删 改) 材料二: 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诗的有 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 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
7、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 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以诗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 体的制约和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 之词”。 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 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 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 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
8、的道德责任感与 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 带入词中,纠正了传统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 治教化、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真、 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 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己经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为南宋词 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
9、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 B.“东坡范式”是苏轼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C.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 D.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党争不断,士人贬谪流离,个体该如何在变化中安身立命?这对宋词的表达功能提出了新的思考。 B.苏轼和欧阳修都创造了大量雅词,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
10、多相似之处。 C.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局限,这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有鉴于此,苏轼认为要变革词风。 D.苏轼在创造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诗与词双峰并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3 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相关论述,谈谈 你对词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11、,卷起千堆雪”词句的理解与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桃园 废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 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 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这也不能够叫桃园热闹,衙门口有那一座“照墙”,照墙外是 杀场,这里,倘不是有人来栽树木,也只会让野草生长下去。 桃园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桃子吃。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 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上城看得见红日头,阿毛每每因了这一个
12、日头再 看一看照墙上画的那天狗要吃的一个,也是红的。当那春天,桃花遍树,阿毛高高的望着园里的爸爸道: “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 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 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桃树,阿毛真是爱极了。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 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 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 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 秋天的天实在是高哩。这个地方太空旷吗?不,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连爸爸已经走到了园的 尽头她也没有去理会。月亮这么早就出
13、来!有的时候清早也有月亮! 古旧的城墙同瓦一般黑,墙砖上青苔阴阴的绿, 这个也逗引阿毛。阿毛似乎看见自己的眼睛是亮晶晶的! 她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橘子的 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棵大橘露到院子外,橘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 毛了!但小姑娘的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 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无有精神。 阿毛低声的说了一句: “桃树你又不是害病哩。” 这个树,到明年又是那么茂盛吗?那时她可不要害病才好!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 阿毛这才看见爸爸脚上是穿草鞋,爸爸走路不响。 “爸爸,你还要上街
14、去一趟不呢?” “今天太晚了,不去,起来。”王老大歇了水桶伸手挽他的阿毛。 “瓶子的酒我看见都喝完了。” “喝完了我就不喝。” 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 “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 “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棺材!” 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橘子连根拔掉了。阿毛只有一双瘦手。刚 才,她的病色是橘子的颜色。 这时月亮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 “我睡不着。” “你想橘子吃吗?” “不。” 阿毛虽然说栽橘子,其实她不是想到橘子树上长橘,一棵橘树罢了。她
15、还没有吃过橘子。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 更锣响了。 “爸爸,这是打更吗?” “是。”爸爸是信口答着。 “我要喝茶。”阿毛说。 灯是早已吹熄了的,但不黑,王老大翻起来摸茶壶。 “阿毛,今天十二,明天,后天,十五我引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 “是的。” 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尼姑就走进了她的桃园! 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歇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毛 笑,阿毛开言道: “师父你吃桃子吗?” “小姑娘你把桃子我吃吗?阿弥陀佛!” 阿毛回身家去,捧出了三个红桃。 阿毛张一张眼睛张了眼是落了幕。 阿毛心里
16、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只晓得她是病了。 “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 “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 桃子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 见这两个字! “现在哪里有桃子卖呢?” 一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 “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睡不着的是王老大。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酒瓶放在一角,居然会亮了起来!王老大怒目而视。 阿毛说过,酒都喝完了。瓶子比白天还来得大。 王老大恨不得翻起来一脚踢破了它!世界
17、就只是这一个瓶子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 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 “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引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低头丧气的这么说。 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 “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 鲜红夺目得厉害。 “你这是桃子吗!?”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 “桃子拿玻璃瓶子来换。” 王老大又是一句: “你这是桃子吗!?” “拿瓶子来换。” 卖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 王老大捧着桃子往回走,路上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 “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 “这桃子又吃不得哩。” “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 乒乓! “哈哈哈,桃
18、子玻璃做的!” “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 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碎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 对双眼。 1927 年 9 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是王老大痛苦无奈的呼喊,也暗含作者对阿 毛的同情。 B.“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装满”二字既让人想象出阿毛一双明眸炯炯有神,又凸显夜月之 皎皎。 C.阿毛如在梦中般说道“桃子好吃”,其实阿毛并不是在回答父亲的提问,只是沉浸在过去纯真梦幻般的 回忆中。 D.王老大怒目于月光下的酒瓶,是因为妻子去世,
19、孩子病重的情况下,酒瓶也空了,暂无办法排解内心的 焦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月光本是透明无形,但在作者笔下变得可触可感可闩,显得空灵而 有诗意。 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和少女阿毛这一内视角展开叙事,既能自由灵活地叙述,又能具有代入感,增强了真 实性。 C.桃园无论是意象的设置,还是文章结构的建构,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有着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 果。 D.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围绕王老大、阿毛父女在“桃园”中的生活,重点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感 受。 8.桃园一文在苦涩沉重的生活底色上,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请结合文
20、章简要分析。(4 分) 9.桃园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技法,在画面的凝练和跳跃中,留下了许多省略、空白之处。请 据此赏析小说。(6 分) 2021-2022 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 高三语文(续卷) 2021.1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 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 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 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
21、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 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 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 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 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 ,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 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 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 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
22、受命 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 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 ,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 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
23、:“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4、.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 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 政治军。 C.曹公学习借鉴韩信
25、、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 战局。 D.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 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14.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 之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 ,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 ,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顺德 2021 2022 学年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