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6《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6《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6《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教学理念。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中之重,呈现规律较多,变化相对复杂。从能力要求来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测量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题目。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科学结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通过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折射“现象”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应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相对较多,如果成像规律呈现得不够清楚的话,会显得很繁杂。2.学生情况分析按照教科书章节顺序,本课应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学习。本节是八年级课程的一个大探究,此时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设计实验,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因此实际教学中还是需要采取以导为主的策略,及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规范,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方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
3、.教学方式采用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4.教学手段以小组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及技术准备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教学的主要困难有五个:(1)本节需要完成的内容相对较多,同时要求充分体现探究精神。倘若学生基础薄弱,那么设计教学方案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导致的问题就会很突出。(2)蜡烛成像不够理想,火焰摇摆不定,成像模糊,不利于学生观察判断,同时桌面上很容易滴上蜡液,不容易清洁。(3)现有成套的光具座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虽然不是非常困难,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4)物和像的大小全靠眼睛观察比
4、较,无法量化,不利于科学地得到结论。(5)由于时间有限,探究不够充分,成像规律呈现得不明显,结论的得出难免有些牵强。如果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设计实效性不够的话,以上五点困难可能同时存在。基于以上因素,首先考虑对器材进行改造,争取把器材对学生探究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然后再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具体做法是:(1)用发光二极管组成 L 型发光体,代替蜡烛,其优点是物体特征明显,成像清晰稳定,节能环保(见图一)。(2)在发光二极管的载板和光屏上打上等大的小格,使物体和实像的大小可以量化,使探究更真实可信、更科学(见图一、二)。(3)将光具座上的固定标尺拆下,两边安装钢卷尺,优点是零刻线可以随凸透镜的位
5、置移动,物距和像距可直接测量,无须换算,同时,能移动的标尺也活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在近 1 m 的范围内调整物距和像距(见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4)探究实验时间有限,探究的范围难免不足,为体现整体结论的严谨,采用光路解析法辅助教学。(5)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将教学重点落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过程上,不主张由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究规律。教学以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观察实验为基础,用实际图形展现成像规律,让学生容易从中总结规律,并能感受到规律的科学与严谨。力图让学生在探究的全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感悟,体会到一定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从而得到思维能力上的提升。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
6、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2)能使用光具座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实像、虚像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提高分析证据、概括规律的能力。(2)在探究过程中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对不正确或有疑问的结果能产生质疑,使探究计划和步骤能有序科学地进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透镜成像带来的乐趣,领略到科学规律美、现象与内在原理的统一美。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2.教学难点(1)制订合理的探究计划。(2)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条件。五
7、、学习资源和教学流程图1.教学资源准备改进后的二极管发光体、大光屏,光具座(标尺已改造)、f10 cm 凸透镜一只、f5 cm 凸透镜一只。2.教学流程图f =10 cm该图是学生实验结果的记录图形形象直观,规律易成像。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收心启思a b c d e f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45 cmA B C D E F G 引入:昨天的任务是玩凸透镜学生描述玩耍过程中的发现关系模型化再现探究:实像的大小与物距距离的关系第一次探究 第二次探究明确虚像、实像,规范仪器使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模型化抛出探究问题探究环节探求规律的
8、普遍性用图形分析和评价,找到不足 通过图形分析,实验补充和光路图分析,呈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体现科学的严谨态度验证总结引入新知1.提问学生在家玩凸透镜都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用实验桌上的器材重现在家玩耍的情况。1.讲述自己在家玩凸透镜时的发现。2.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重现自己的发现。1.提前给学生每人一只凸透镜回家玩耍,给学生游戏和发现的机会。2.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实验模型,体现物理研究方法。 明确虚像与实像,规范仪器操作。情境再现过程能够发现学生认识不足和操作问题,方便教师进行明确和矫正。1.教师检查学生重现在光屏上的“像” ,提出如何确定像的办法。明确实像概念。2.矫正学生使用光具座时的不当
9、之处。明确:发光体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应在同一高度的一条直线上。强调在光具座上如何找到清晰实像的办法。明确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让学生再找找看。认识与矫正 1.明确什么是实像,怎么去承接。2.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光具座上的组合,较快较准确地找到实像。3.找到真正的实像。1.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树立遵守探究规则的意识。2.明确虚像与实像,纠正学生认为不清楚的像就是虚像的错误认识。3.示范仪器操作要点及规范。4.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了实验前的充分准备的必要性。探究:10 cm 焦距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第一次探究从学生光屏上呈现大大小小的实像,自然引发问题: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得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改版 物理 年级 下册 8.6 学生 实验 探究 凸透镜 成像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