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案(含答案)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3 节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自主梳理 (1)若刺激离体神经纤维的一端,产生的兴奋只能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若刺 激离体神经纤维的中部,产生的兴奋可以向两端双向传导; (2)兴奋的传导方向总是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而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 相反; (3)静息状态虽然由 K 大量外流产生和维持, 但此时 K浓度膜内仍然高于膜外。 导致膜两侧电位外正内负的原因是外侧阳离子(包含 Na 、K等)多,而不是 K 浓度膜外比膜内高。同理,动作电位状态时,Na 浓度膜外仍然高于膜内。 (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 K 有关() (2)兴奋
2、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 大量内流() (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提示: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内流的方式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 (4)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提示:在完成反射时,兴奋只能从感受器产生,因此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单向的。 (5)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6)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应用示例 (2021 山东济南调研)如图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丁区是 Na 内流所致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
3、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 答案 A 解析 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图示中 乙区电位为内正外负,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 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 D 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C 正确;丁区膜电 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 K 外流所致,A 错误。 素养提升 生命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电位和动作
4、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 提示: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即膜内的 K 浓度比膜外高,Na浓 度比膜外低。 (2)静息状态下, 膜上 K 通道处于开放状态, K外流, 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K 的这种跨膜运输属于什么方式?有何特点? 提示: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 ATP,顺浓度梯度进行。, (3)受到刺激时,膜上的 Na 通道打开,此时 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请 推测此时跨膜运输的方向是内流还是外流?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内流;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神经细胞膜外的 Na 浓度比膜内 高。 【归纳】 应用示例 (202
5、1 湖北孝感开学考试)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 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 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 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Na 浓度,则 D 点将上移 D.AB 段和 BD 段分别是 K 外流和 Na外流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BD 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 Na 内流的结果,D 错误。 对点小练 (2021 河南许昌月考)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发生惊厥。 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 A.钠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B.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动
6、作电位的过程 C.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突变体与野生型果蝇动作电位的产生的曲线相同,说明突变体 的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没有问题,即钠离子内流的通道没有问题;但在恢复到静 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两条曲线不相同了,说明突变体果蝇神经细 胞膜的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了异常。 联想质疑 电位变化原理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何种形式传导的?兴奋的传导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兴奋 的传导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因为 K 的外流。 1.
7、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不同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静息电位零电位。 静息电位时,膜外的阳离子浓度大于膜内的阳离子浓度,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而 不是零电位。用电表测量时一般表现为负电位。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Na 的内流。 1.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的本质是一种 K 平衡电位,其绝对值的大小与膜内外 K浓度差呈 正相关; (2)当膜外 K 浓度适当升高(仍低于膜内 K浓度)时,膜内外 K浓度差变小,静 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
8、电位绝对值变大; (3)静息电位绝对值的大小,与膜外 K 浓度呈负相关,与膜外 Na浓度无关。 2.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的本质是一种 Na 平衡电位, 其绝对值的大小与膜内外 Na浓度差呈 正相关; (2)当膜外 Na 浓度适当降低(仍高于膜内 Na浓度)时,膜内外 Na浓度差变小, 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3)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与膜外 Na 浓度呈正相关,与膜外 K浓度无关。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在膜外,两者则相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自主梳理 1.突触的结构与基本类型 内含组织液 (1)突触的结构:
9、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2)突触的基本类型: 根据结构划分 A: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根据功能划分 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突触为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作用的突触为抑制性突触 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 3.兴奋传递的特点 4.兴奋传递至突触后膜的效应 (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提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发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结果取决于神经 递质的种类。 (3)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因此神经递质是大分子有机物(
10、) 提示:神经递质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有的是有机物,有的是无机物。 (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及通过突触间隙都消耗能量() 提示: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能量。 应用示例 (2020 江苏省盐城中学期中)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 D.由构成突触 答案 C 解析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A 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的能量主 要来自线粒体,B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 错误;突触由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D 正确。
11、素养提升 突触的类型决定了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 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门冬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其突触后膜受体 同时又是一种 Na 通道,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Na内流,进而产 生兴奋;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氨基丁酸等,其突触后膜受体同时又是一 种 Cl 通道,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Cl内流,进而产生抑制。通 常的,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只能释放一种类型的递质。释放兴奋性递质的突触称为 兴奋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的突触称为抑制性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兴奋性递质乙
12、酰胆碱,是如何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 变化的?若为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呢? 提示: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同时又是一种 Na 通道,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上 Na 通道打开,Na内流引起 突触后膜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突触后膜上的 氨基丁酸受体同时 又是一种 Cl 通道,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与 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结合后, 会导致突触后膜上 Cl 通道打开,Cl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差扩 大,产生抑制。 (2)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不能及时 被降解或回收,会对突触后膜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突触后膜持续
13、性兴奋或持续性抑制。 (3)在膝跳反射(如右图)中,如果兴奋经过图中 3 个突触,都引起突触后膜 Na 内 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 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能否完成伸小腿 的动作? 提示:都将收缩;不能。 (4)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股四头肌收缩,这说明突触和属于兴奋性突触还 是抑制性突触? 提示:兴奋性突触。 (5)要想膝跳反射正常进行,在股四头肌收缩的同时,股二头肌应该收缩还是舒 张?这说明突触属于兴奋性突触还是抑制性突触? 提示:舒张;抑制性突触。 应用示例 (2019 黑龙江高二期末)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 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14、是一种抑制性神经 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 K 、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 电位 答案 B 解析 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此过程通过胞 吐实现,A 错误;二者都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 交流的功能,B 正确;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被降解或回收,不能长时间作 用于突触后膜,C 错误;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案含答案 2.3 神经 冲动 产生 传导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