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组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现无致病性 R 型活细菌和被加热致死的有致病性 S 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 ) 有致病性 R 型细菌 无致病性 R 型细菌 有致病性 S 型细菌 无致病性 S 型细菌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无致病性R 型活细菌和被加热致死的有致病性 S 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能找到无致病性 R 型细菌和有致病性 S 型细菌。 2如图所示, 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
2、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号四支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物质,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 A3 和 4 B1、3 和 4 C2、3 和 4 D1、2、3 和 4 答案 D 解析 根据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知,1、3、4 号试管中既有 R 型细菌又有 S 型细菌,2号试管只有 R 型细菌。因此,4 支试管中都存在 R 型细菌。 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3 个实验: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 酶与 R 型活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 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活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 S 型细菌的 DNA 与高温加热后冷却的 R 型细菌混
3、合注入小鼠体内 以上 3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 B存活、死亡、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 D存活、死亡、死亡 答案 B 解析 由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可知,只有 S 型活细菌才会导致小鼠死亡,S 型细菌的 DNA能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DNA 酶能够水解 S 型细菌的 DNA,故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小鼠存活;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导致小鼠死亡;R 型细菌被加热杀死,不能被 S 型细菌的 DNA 转化,小鼠存活。 4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认为已经加热致死的
4、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B体内转化实验表明 S 型细菌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艾弗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答案 A 解析 格里菲思通过 4 组实验对照得出已经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A 正确;使小鼠死亡的是 S 型活细菌,而不是其 DNA,B 错误;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艾弗里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D 错误。 题组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5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分别用含35S 和32P 的人工培养基培养 T2 噬菌体 B分
5、别用含35S 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 T2 噬菌体 C分别将35S 和32P 注入鸡胚,再用 T2 噬菌体感染鸡胚 D分别用含35S 和32P 的动物血清培养 T2 噬菌体 答案 B 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可通过某操作实现如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 )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 DNA 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 D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答案 C 解析 图中所示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这应该是通过搅拌实现的。 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 标记 T2 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
6、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若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 DNA 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 DNA 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 B 解析 若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题组三 生物的遗传物质 8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均存在,其中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是次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
7、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 C 解析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A 错误; 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B 错误;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C 正确,D 错误。 9如图所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甲、乙,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答案 D 解析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因此在植物体内增殖产生的新
8、病毒和乙是一样的。 10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 标记的核苷酸和35S 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 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1)实验过程: 步骤一: 分别取等量含32P 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 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依次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种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放入_,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被_标记和被_标记的噬菌体; 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 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
9、位置。 (2)预测实验结果: 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图。 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图。 答案 (1)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 T2 噬菌体 32P 35S 未被标记 (2)B A 解析 T2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才能增殖,所以若要标记噬菌体,需要先用含32P 或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 DNA 进入大肠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附着在大肠杆菌外面,所以离心时,含有32P 的 DNA 进入大肠杆菌内出现在沉淀物中, 而附着的蛋白质外壳会脱离菌体,
10、 出现在上清液中。 故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 经搅拌、 离心后结果如 B 图, 同理,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 A 图。 B 组 综合强化练 11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B曲线 ab 段与 bc 段相比,小鼠体内抵抗 R 型细菌的物质更多 C曲线 bc 段绝大多数的 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 Dcd 段 R 型细菌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S 型细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 3.1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基础 综合 强化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