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公司标记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长度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3,6,11 C. 6,8,10 D. 3,2,1 3. 在ABCV中作AB边上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如图,工人师傅安装门时,常用木条 EF固定
2、长方形门框 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三角形的稳定性 5. 如图,ABBD, DEBD, 垂足分别为 B, D, 如果A25 ,BCCD, 那么下列结论中, 错误的是( ) A. ACB25 B. ABC90 C. ACCE D. DCE65 6. 如图,直线 a、b 分别经过等边三角形 ABC 的顶点 A、C,且 ab,142 ,则2 的度数为( ) A. 18 B. 42 C. 60 D. 102 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 O1A1B1,使得VO1A1B1VOAB的示意图,依据( )定理
3、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8. 如图,小亮从 P点出发,沿直线前进 10m后向左转 30 ,再沿直线前进 10m,又向左转 30 ,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 p时,一共走了( ) A. 100m B. 120m C. 140m D. 300m 9. 如图, D、 E 分别是 BC、 AD 的中点,CEF与CEDV关于直线 CE 对称, 若VABC的面积是 8, 则C E F面积为( ) A 8 B. 6 C. 4 D. 2 10. 如图,在VABC 中,ABAC,BC4,VABC 的面积是 14,AC的垂直平分线 EF分别交 AC,
4、AB 于 E,F 点若点 D为 BC边的中点,点 M 为线段 EF 上一动点,则 CM+DM的最小值为( ) A. 21 B. 7 C. 4 D.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小题) 11. 如图,在 RtVABC 中,B90 ,D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ACD130 ,则A 等于_度 1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5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_ 13. 如图,已知BCADCA,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_,使得ABCADCVV 14. 一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 9cm,另一边长为 4cm,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 cm 15. 如图,在VABC 中,ACBC,B30 ,C
5、DAB,垂足为 D,若 AD1,则 AB的长为_ 16. 如图,在VABC中,BAC120 ,点 E、F分别是VABC 的边 AB、AC的中点,边 BC 分别与 DE、DF相交于点 H、G,且 DEAB,DFAC,连接 AD、AG、AH,现在下列四个结论:EDF60 ,AD平分GAH,GAH60 ,GDGH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 3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18. 如图,点 E、F在 BC上,BECF,AB
6、DC,BC求证:AD 19.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作出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1B1C1,写出点 A1、B1、C1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20. 如图,在VABC中,AD是 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6 ,C70 (1)求DAE度数; (2)求BOA 的度数 21. 如图,已知:ABAC,点D是BC的中点,DABEAB ,AEBE垂足为E (1)求证:ADAE; (2)若/BEAC,试判断ABCV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2. 如图,已知VABC (1)用直尺和圆规作BAC 的
7、平分线交 BC 于点 E,交 CD 于点 F(保留作图痕迹) ; (2)在(1)的条件下,若 AECD于 F,证明:ACAD; (3)在(1) (2)的条件下,连接 DE,若CAB30 ,B55 ,求BED的度数 23. 如图,已知AD是ABCV的边BC上的高,点E为AD上一点,且BEAC,DEDC (1)证明:BEAC; (2)若4AE ,2CD ,求ABCV的面积 24. 如图 1,已知线段 ACy轴,点 B 在第一象限,且 AO 平分BAC,AB 交 y 轴于点 D,连接 OB,OC (1)可以判断VAOD形状为 三角形(直接写答案) ; (2)若 OE 平分AOB且B2BAO,证明:A
8、OBE+OB; (3)如图 2,若点 B,C关于 y 轴对称,AOBO,点 M为 OA 上一点,且ACM45 ,点 B的坐标为(3,1),求点 M的坐标 2021-2022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公司标记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结合选项所给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不
9、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2.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3,6,11 C. 6,8,10 D. 3,2,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 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 B中,3+6911,不能组成三角形; C中,6+81410,能够
10、组成三角形; D 中,1+23,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就能够组成三角形 3. 在ABCV中作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作哪一条边上的高,即从所对的顶点向这条边或这条边的延长线作垂线段即可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详解】过点 C作边 AB的垂线段,即画 AB边上的高 CD,所以画法正确的是 C 选项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正确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解题的关键 4. 如图,工
11、人师傅安装门时,常用木条 EF固定长方形门框 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三角形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添加木条 EF后,原图形中出现了 AEF,所以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 D. 5. 如图,ABBD, DEBD, 垂足分别为 B, D, 如果A25 ,BCCD, 那么下列结论中, 错误的是( ) A. ACB25 B. ABC90 C. ACCE D. DCE65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CDECBA,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可得结论 【详
12、解】解:ABBD,DEBD, 90CDECBA, 故B选项正确; BCCD,DCEBCA, ()CDECBA ASAVV, ACEC, 故 C 选项正确, A25 , 902565ACBECD , 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6. 如图,直线 a、b 分别经过等边三角形 ABC 的顶点 A、C,且 ab,142 ,则2 的度数为( ) A. 18 B. 42 C. 60 D. 10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0B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13、即可 【详解】解: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60BAC 又ab 21102BAC 故选 D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 7.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 O1A1B1,使得VO1A1B1VOAB的示意图,依据( )定理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尺规作图作已知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解: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 O1A1B1, 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1O,以点1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弧, 与直线交于点1A, 11OAO A, 以1O
14、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 以1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弧, 两弧交于点1B, 11OBO B,11ABAB, VO1A1B1VOAB 依据的是“边边边”,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作已知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作图方式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8. 如图,小亮从 P点出发,沿直线前进 10m后向左转 30 ,再沿直线前进 10m,又向左转 30 ,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 p时,一共走了( ) A 100m B. 120m C. 140m D. 300m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360 求解即可 【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
15、为 360 , 3601230, 即 12 10 米120 米, 故选:B 【点睛】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能熟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9. 如图, D、 E 分别是 BC、 AD 的中点,CEF与CEDV关于直线 CE 对称, 若VABC的面积是 8, 则C E F面积为( ) A. 8 B. 6 C. 4 D. 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 D、E 分别是 BC、AD的中点,可得142ADCABCSS,122EDCADCSSVV,再由对称即可求得2CEFEDCSSVV 【详解】解:D别是 BC的中点, 12DCBC, ADCV的底
16、是 DC,ABCV的底是 BC, 又ADCV和ABCV的高相同, 142ADCABCSS, E别是 AD的中点, 12DEAD, EDC的底是 DE,ADCV的底是 AD, 又EDC和ADCV的高相同, 122EDCADCSSVV, 又CEF与CEDV关于直线 CE对称, 2CEFEDCSSVV,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等积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底(或高)之比 10. 如图,在VABC 中,ABAC,BC4,VABC 的面积是 14,AC的垂直平分线 EF分别交 AC,AB 于 E,F 点若点 D为 BC边的中点,点 M 为线段 EF 上
17、一动点,则 CM+DM的最小值为( ) A. 21 B. 7 C. 4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连接 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 D是 BC边的中点,故 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AD的长,再根据 EF 是线段 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 C关于直线 EF的对称点为点 A,故 AD的长为 C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连接 AD,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 D 是 BC边的中点, ADBC, SABC=12BCAD=12 4 AD=14, 解得 AD=7, EF 是线段 AC的垂直平分线, 点 C关于直线 EF 的对称点为点 A, AD的长为
18、CM+MD 的最小值, CM+MD的最小值为 7 故答案为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小题) 11. 如图,在 RtVABC 中,B90 ,D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ACD130 ,则A 等于_度 【答案】40 【解析】 【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解:B90 ,ACD130 ,ABACD , 1309040AACDB , 故答案为:4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
19、的和是解本题的关键 1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5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_ 【答案】50 或 80 【解析】 【分析】有两种情况(顶角是 50 和底角是 50 时) ,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顶角的度数 【详解】解:如图所示,ABC 中,AB=AC 有两种情况: 顶角A=50 ; 当底角是 50 时, AB=AC, B=C=50 , A+B+C=180 , A=180 -50 -50 =80 ,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50 或 80 故答案为:50 或 8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对有的问题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广东省 广州市 荔湾区二校 联考 年级 上期 数学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