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三模拟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三模拟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三模拟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山东省 2022 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三模拟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三模拟试卷试卷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
3、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 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 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
4、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 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为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 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与地同悲于失。 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
5、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宙时 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直觉的非逻辑的感悟中发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过程中感受善恶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将渺小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则入乎精微。艺术与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 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法自然”注定 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
6、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 望也就愈强烈。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 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科
7、学 ) 材料二: 与这些区别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许多共同点,这在 19 世纪即已为思想者们所注意。19 世纪的伟大哲人、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学家克罗齐说:“直觉知识与理 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 像我们所知道的, 叫做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 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 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入 20 世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 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
8、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总之,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编自李
9、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奥本海默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为在混乱中建立新秩序而奋斗,两者应该互相帮助,用好联系世界的共同纽带。 B科学家致力于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而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道理尽力表现人性之情,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 C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艺术创造的根源和动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补。 D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按照自己最适当的方式去探索,最终创造互不相干的人类精神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明进程中总会留下忧患,科学与艺术的本
10、质特征使它们有能力担起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 B中外艺术家、科学家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常常殊途而同归,石鲁与克罗齐就有相似的观点。 C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无不打通宇宙与人性,从而使艺术作品成为超越科学认识的存在。 D艺术与科学有许多差别和共同点,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如达芬奇的人体和动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确性所表现出的那样,他的油画作品也展 示出了他利用化学颜料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B印象派的诞生与光学色彩理论的突破联系密切,当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法也可以看做点
11、彩派艺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C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添加燃料时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D数字敦煌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呈现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画的科学技术“穿越”。 4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人们 鲁先圣 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
12、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 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贫寒的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 寒春名曲 、 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 、 昭君出塞 、 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1893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
13、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 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 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
14、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 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 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 更可
15、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波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 2300 多年,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 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 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
16、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 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 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 14 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入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 14
17、 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 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 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 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生逢乱世的阿炳流浪街头,很多时候演奏只是为了吃口饭,苦难和坎坷通过他的大脑变成宝贵的经典音乐流传下
18、来。 B第段短短一句话,言简义丰,既揭示了荷马漂泊流浪的落魄,又表现了他寂然死去的凄凉。 C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 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 是因为“道大不能容”。 D文章列举荷马、阿炳、苏格拉底、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苏格拉底门徒众多以及他的思想的影响之广。 B第段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阿炳在苦难人生中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作品。 C第段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等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形
19、象再现了苏格拉底饱受生活的磨难和屈辱。 D文章通过东西方伟人遭遇的对比,突出了东方伟人的“稍稍幸运”阿炳在临死前被请到艺术殿堂演奏,孔子未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8苏格拉底为什么放弃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本文选材别具匠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
20、。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2022 届高三全真 模拟考试 语文 第三 模拟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