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4 4 哲学与文化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起源 (1)从哲学的本义看:)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直接或间
2、接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世界观 哲学哲学 区区 别别 含义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形成形成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世界观 方法论方法论 区别区别 是指人们对
3、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两者统一于哲学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1)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
4、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反作用,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
5、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6、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比较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比较 形态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基本 观点观点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基本基本 评价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7、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联系联系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名师点拨: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名师点拨: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
9、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及观点及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联系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的两大阵
10、营哲学的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
11、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2)历史使命:)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
12、统一, 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课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3、 (2)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14、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不是人脑自生的。 小结:小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15、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运动的规律性二、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 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强调 物质离不开运动
16、 运动离不开物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易错提示】区分以下几种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形而上学和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唯心主义;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17、违背规律。 【易错提示】要澄清几个错误认识: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消灭的;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永恒的、不变的。 【特别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本身。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
18、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
19、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从
20、经验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等说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求: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提醒提醒 联系的普遍
21、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3)联系的客观性: 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提醒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联系具
22、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4) 联系的多样性 表现: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求: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
23、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24、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立足整体,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
25、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与文化 2022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知识点 总结
文档标签
- 哲学与文化
- 高中政治
-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基础知识
- 2022届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2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全册知识框架
- 与圆有关知识点总结
-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
- 2022 统编 高中 政治
-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梳理
-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2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2022届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背诵纲要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