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昆明市官渡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下列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白芍切片B. 研磨珍珠粉C. 厚朴去皮D. 烧制血余炭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A. 氧气B. 稀有气体C. 氮气D. 其他成分3. 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为避免出现高原反应,游客进入景区可携带便携式氧气瓶。氧气可被压缩在便携式氧气瓶中的原因是()A. 分子间有间隔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的体积很小4.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2、. 滴加液体B. 倾倒液体C. 量取液体D. 加热液体5. 2020年日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此次航天任务中用到了我国研制的大尺寸二氧化碲晶体等关键材料。二氧化碲(TeO2)中Te的化合价为()A. -2B. +1C. +2D. +46.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A. H2B. 2NC. 2SO3D. Cu2+7. 用化学知识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B. “煽风点火”的原理是加速空气的流动补充氧气C. “火上浇油”的原理是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可燃物D.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
3、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8. 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9. 明代诗人于谦在其诗中写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的“乌金”主要成分是()A. 金B. 二氧化锰C. 炭D. 氧化铜10. “常消毒”是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之一。消毒常用到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制取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2=NaCl+H2O+X,则X的化学式为()A. NaHB. NaClO2C. NaClOD. ClO11. 下列
4、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2P+5O2 B. 铁丝燃烧:C. 甲烷完全燃烧:D. 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12. 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如图分别为氮和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的值为8B.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NGaC.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13.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低碳”生活可防止温室效应进步增强B.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C. 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含二氧化碳、一氧化
5、碳D.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14. 硒鼓是激光打印机重要的成像部件。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素符号是SeB. 原子序数是34C. 属于非金属元素D.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15. 褚橙以味甜皮薄而著称,其果实中含有的维生素P(C27H30O16)具有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的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P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三种元素组成B.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相对分子质量为610D. 该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816. 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强水”(含硝酸)的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五金是指
6、金、银、铜、铁、锡,其中银和浓硝酸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12:7B. 反应生成的丁、戊分子的个数比为1:1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 甲物质由原子构成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436226反应后的质量/g42x242A. x=2B. 乙一定是化合物C.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 反应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118. 下列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B. 探
7、究分子运动C.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D.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19.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部分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3802SO2+2H2O+O2C. 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 该过程可实现H2SO4、SO2等物质的循环使用20.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创造新物质的前提。甲、乙、丙可能代表的物质如表,且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小资料已知CaCO3不能与NaOH、KOH等物质发生反应。若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8、则甲、乙、丙分别是H2O2、O2、H2O若甲是黑色固体单质,则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反应若乙为氧化物,则丙可能为Ca(OH)2若丙是水,乙为单质,则符合要求的甲和乙的组成情况有一种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1. (1)用化学用语填空:3个氢原子 _ ;2个水分子 _ ;2个镁离子 _ ;五氧化二氮 _ ;1个碳酸根离子 _ 。(2)1个氖原子中含 _ 个电子,Ne和Ar的化学性质 _ (填“相似”或“不相似”)。氯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 (填“质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现有A.金刚石 B
9、.活性炭 C.氧气 D.稀有气体 E.生石灰,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标号)。可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 _ ;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是 _ ;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_ ;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_ ;可用作方便食品加热包的是 _ 。(2)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 _ 等。目前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危险,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_ (填一种)。(3)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目的是 _ (填标号)。A.减少氧气的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减少CO和烟尘的排放2
10、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1)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全球2%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属于 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如图1所示的简易装置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其净水原理为 _ (填“吸附”“过滤”或“蒸馏”)。向获取到的淡水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多,浮渣较少,说明该水样是 _ (填“硬水”或“软水”)。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2)图2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填标号)。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B.a管产生的气
11、体能被点燃C.电解时接通交流电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 (填标号)。A.大量开采地下水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生活中推广使用节水设备24. 阅读下面科普材料。碘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单质碘(I2)是由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Courtios)于1813年从海藻灰中首次分离得到,它是一种紫黑色有光泽的片状晶体,易升华,纯碘蒸气呈深蓝色。提取分离单质碘的化学原理是:海藻灰中含有的碘化钾(KI)和硫酸(H2SO4)反应生成碘化氢(HI)气体和硫酸钾(K2SO4),
12、碘化氢再与浓硫酸反应得到单质碘。碘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碘的酒精溶液即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碘化银(AgI)可用作照相底片的感光剂及人工降雨时造云的晶种。碘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明代医学家陈实功编著的外科正宗记载了用“海藻玉壶汤”治疗瘿病(现代医学中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补碘来预防碘缺乏症,加碘食盐烹饪时不宜长时间炖炒。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_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2)碘化钾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人体缺碘和碘过量会引起
13、_ 。(4)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 。(5)请写出一条碘或碘的化合物的用途 _ 。25. 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图:(1)软锰矿和氢氧化钾按一定比例在“烘炒锅”中混合,在“平炉”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K2MnO4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CO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反应生成KMnO4、MnO2和另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为 _ 。A.Na2CO3
14、B.KHCO3C.K2O“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生成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的同时还生成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6. 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 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对B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_ 。(3)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 (填标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实验室常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 (填标号)。(5)SO2
1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用甲装置检验SO2,气体应从 _ (填“a”或“b”)端通入集气瓶。2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仿工业冶炼金属的原理,设计如图1实验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不完全是光亮紫红色,还有部分是鲜红色。兴趣小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查阅资料】Cu2O是鲜红色固体,Cu是紫红色固体。铜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铜两种。【实验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_ 。【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有Cu2O生成与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猜想一:与反
16、应物CuO的堆放方式有关;猜想二:与反应的温度有关。【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等量的CuO粉末,其中一份堆积在硬质玻璃管内,另一份平铺在硬质玻璃管内,进行对照实验堆积在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为鲜红色,平铺在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为紫红色猜想 _ 成立2另取适量的CuO粉末进行实验,过程中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进行衍射仪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300时,固体产物中含有Cu2O和 _【得出结论】生成Cu2O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图谱可知,用CO还原CuO欲制取纯净的Cu,反应的温度应要控制在 _ 以上。【反思评价】规范操作和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是保障实验成功的
17、关键。若实验刚结束就直接将纯净的铜倒在纸上,会观察到铜表面变黑,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_ 。28. 硼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农业、医学、国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工业上可用镁与三氧化二硼(B2O3)固体生产硼,反应原理为,要生产4.4t的硼。请计算:(1)理论上需要B2O3的质量是多少?(2)理论上可以得到MgO的质量是多少?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白芍切片只是将其切成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研磨珍珠粉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厚朴去皮只是将其皮去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烧制血余炭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
18、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C【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故选:C。
19、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A【解析】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所以氧气可被压缩在便携式氧气瓶中。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的构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本题考查了关于微观粒子
20、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答案】B【解析】解:A、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B、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错。故选:B。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21、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氧元素显-2价,设碲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6.【答案】C【解析】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的“2”表示1个
22、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错误。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3中的“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正确。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故选: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答案】D【解析】解:A.“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23、选项说法正确;B.“煽风点火”的原理是加速空气的流动补充氧气,使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C.“火上浇油”的原理是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可燃物来增强火势,选项说法正确;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使之达到木材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C.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8.【答案】C【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2020 2021 学年 九年级 上期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