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科知识竞赛(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余姚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科知识竞赛(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余姚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科知识竞赛(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余姚市浙江省余姚市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科学学科知识竞赛(期中考试)试卷学年九年级上科学学科知识竞赛(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自然界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为高氯酸(HClO4),下列物质中跟高氯酸属于同个类别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柠檬酸 C. 盐酸溶液 D. H2SO3 2.小煦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3.在 CuSO4 和 AgNO 的混
2、合液中,加入一定的铁片,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有部分固体,关于该固体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 Ag B. 可能有 Cu C. 可能有 Ag D. 可能有 Fe 4.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 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 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5.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存放下列物质的烧杯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铁粉 生石灰 食盐 A. B. C. D. 6.碱性蓄电池具有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工作
3、电压平稳、能大电流放电、使用寿命长和易于携带等特点。其主要成分就是KOH, 现在有一份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样品, 经分析测知其含水量为7.62%, 含有K2CO32.38%,KOH90%,若将此样品加入 10g20%的盐酸中,再用 10.2%的 KOH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则蒸发后固体质量约为( ) A. 3.4g B. 4.1g C. 4.5g D. 无法计算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 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3H2SO4Fe2(SO4)3+3H2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C
4、aCO3+H2O D. 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2S3 8.在检验某种未知蓝色透明溶液的组成时,不同的实验者分别得到下列几种结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Na2SO4、CuCl2、AgNO3 B. Na2SO4、BaCl2、NaOH C. Na2SO4、CuSO4、Ba(OH)2 D. Na2SO4、CuSO4、H2SO4 9.分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测定溶液的 pH D. a 处进气收集 O2 10.某同学想用 pH 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 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稀硫酸的 pH
5、B.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浓硫酸的 pH C.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出酸雨的 pH 为 5.3 D.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出胃液的 pH 为 2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42 分)分) 11.某同学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 2 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发现 中的铁钉锈蚀了。装置中左侧液面比装置 I 中左侧液面 。 12. (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 pH 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有下列四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d.烧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
6、空。 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胃酸主要成分是 ; 13.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 (2)d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写出 bc 段的化学方程式 14.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按如图进行实验,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确定两个实验后剩余物的成分,继续实验: 将少量氧化铁加入甲实验后的溶液中,发现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 色。 取乙实验所得上层清液于烧杯中,为确定溶质成分,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填序号) A
7、将烧杯久置于空气中,杯内物质质量增加(忽略水的蒸发) B向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C向烧杯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D向烧杯内加入氯化铵并微热,产生有氨味的气体 15.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 573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高温 N2+2O2+Cl2+4X X 的化学式为 铝粉在氧气中燃
8、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 H+ (用 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 OH(用 n(OH)表示),n(H+)与 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 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 pH7,可知水中 n(H+) n(OH)(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 ,原因是该溶液中 n(H+) 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
9、钠溶液中 n(H+) n(OH)。 17.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请归纳有关知识。 (1) 在归纳性质时, 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 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性质中,X 代表 类物质。 (3) 在归纳性质时, 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 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81 分)分) 1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 mg 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
10、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合金粉末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 ag。 乙同学的方案:合金粉末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g。 (1)甲同学的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a/m100%;乙同学计算出合金铜的质量分数为b/m100%。经过讨论,同学一直认为 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19.某学习小组学习碳酸钠(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的性质时,发现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都
11、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他们想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和稀盐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 ? 【设计与实验】甲设计的实验如图 1 所示实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到图 2所示现象。 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他认为: 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肉眼观察很难判断; 图 2 中两气球大小不一样是因为: ,所以实验中不应该取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而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 3 所示的实验。 连通管的作用 。
12、 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 4 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图 4 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将【提出问题】补充完整。 20.二氧化锰粉末能催化双氧水的分解,那其他的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催化效果是否有所不同呢?小金进行了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得: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的难溶性粉末,微热时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实验步骤: 如右图连接装置; 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加入 10%的双氧水,观察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清洗并干燥装置,换用氧化铜粉末重复步骤,相关数据记录表中,据此分析: 如下表:
13、物质 质量/g 10%双氧水体积/mL 集满一瓶氧气所用时间/s 二氧化锰 0.5 20 25 氧化铜 _ 20 38 (1)步骤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小金通过比较 来判断两种物质催化效果的强弱; (2)步骤中所加氧化铜的质量是 ; (3)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小徐同学分析了小金的实验过程后,认为还需要补做几个实验步骤,才能证明氧化铜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步骤继续设计如下: 将反应结束后剩余氧化铜固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并 (填实验操作步骤名称),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变化; 向上一步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并微热,观察溶液颜色,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 也未发生变化。 21.科
14、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铁锈实验时,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针对“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小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 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 A 和 B 进行操究。实验时,观察到试管 A 中有气泡,试管 B 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小金同学认为图甲实验 A 和 B 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生成产生影响。于是在图甲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 C 和 D。但小科同学认为对照实验 D 的设置没有必要,他提出这
15、一观点的理由是 (3)【反思提髙】设置对照实验首要问题是找准找全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实现对照实验组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迁移应用】一次课外实验的意外现象:镁条放入 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 请结合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完成“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问题探究。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Na2CO3溶液呈碱性, 其溶液中除了 Na+、 CO32-、水分子外,还有 OH-。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对照试验 E、F 和 G。 往镁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Na2CO3溶液、 x 溶液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试管 E、 G 中有气体
16、产生,但缓慢且少,试管 F 中产生气体既快又多。从对照实验设置的角度分折,实验 G 所加“x 溶液”应该是 ; (4)分析图丙实验可知,镁条放入 Na2CO3溶液中,气体是由镁与水反应生成的。试管 F 中快速产生气体,是因为 Na2CO3溶液中存在能促进镁与水反应的离子,该离子是 。 22.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1)【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 (2)【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Na2CO3溶液与 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17、【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正确 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3)【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 NaOH 与 Na2CO3的混台物,引起 NaOH 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思交流】某同学认为用 Ba(OH)2溶液代替 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填“正确”直“不正确”)。 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可以先滴酚酞, 再加过量 BaCl2溶液, 也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你是否同意 (
18、? 23.为了探究 NaOH 的化学性质,小科将浓 CuSO4溶液逐滴滴入过量的浓 NaOH 溶液中,滴入 1-6 滴 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 3 滴 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小科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 7080时可分解生成 CuO。于是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将少许 Cu(OH)2粉末加到 5mL 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 1 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2 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 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 号试管蓝色
19、固体消失,溶液呈亮蓝色 (1) 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少许 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 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 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现象 ,可知浓 CuSO4溶液与浓 NaOH 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欲用 Cu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制备稳定的 Cu(OH)2蓝色沉淀,需考虑的因素有 、 (写出两点)。 四、计算题(共四、计算题(共 37 分)分) 24.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 50g 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
20、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 n= 。 (2)所取的反应后 50g 溶液中溶质是 。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现有 100 克碳酸
21、钠溶液,将 150 克氯化钙溶液分 4 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40 40 40 30 所得溶液的总质量/克 134 168 202 232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 克。 (2)第 4 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求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6.草木灰(主要成分为 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
22、钾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 ,需用到的试剂是 ;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取 50 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 CaCl2溶液,得到沉淀; 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 5 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答案】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中
23、是否存在氧元素分析。 【解答】冰水混合物不是酸,故 A 不合题意; 柠檬酸和盐酸,都不含氧元素,故 B、C 不合题意; H2SO3中含有氧元素,与高氯酸属于同一类别,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2.【答案】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锌和铜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从而置换出银,无法比较二者的金属活动性,故 A 错误; B.将银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二者不能反应,说明活动性银银,但是无法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 B 错误; C.银和铜都不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
24、弱,故 C 错误; D.锌和硫酸铜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铜;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活动性铜银,则活动性:锌铜银,故 D正确。 故选 D。 3.【答案】 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铁和两种物质的反应顺序分析判断。 【解答】在 CuSO4 和 AgNO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的铁片,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既然反应进行了一段时间,那么铁肯定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即固体中肯定有银存在。如果铁的量足够,那么可能铜被全部置换出来,即固体中可能含有铜;如果铁过量,那么固体中可能含有铁,故 C 错误符合题意,而 A、B
25、、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4.【答案】 D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铁、生石灰在空气中放置都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浓硫酸吸水,在空气中放置发生物理变化质量增加分析。 【解答】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因变质质量增加 , 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会吸收水分和氧气生锈, 质量增加 , 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 ,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会因其吸水性质量增加,但没有发生变质,与其它三个不同。 故选 D。 5.【答案】 D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余姚市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科 知识竞赛 期中考试 科学 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