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3 页 2020-2021 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树木”变“课桌” B. “布料”变“衣服” C. “葡萄”变“美酒” D. “水果”变“果汁” 2. 抗疫一线的人员需用到大量75%酒精消毒液。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3. 2020年昆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防止疾病传染 B. 回收处理废
2、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防止大气污染 D.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做燃料 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液体量取 C. 加热液体 D. 振荡试管 6.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B.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第 2 页,共 23
3、页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7. 人体缺氟容易患龋齿病,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个氟原子的质子数是 9 B. 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 每个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个电子形成+ 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8.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放入较多蔬菜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图书、档案、贵重精密仪器着火时,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4、 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有利于控制火势 9.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 42+ 2 +22,则 X为() A. 2 B. 4HCl C. HCl D. HClO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有红色的铜产生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用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的划痕更深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11.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 “真金不怕火炼”主要因为黄金的熔点高 C.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
5、因为钢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广 12.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3 B. 2 C. 2 D. 3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23= 2 + 2 B. 4+ 2= 22 + 2 C. 2 + 6 = 23+ 32 D. 2322 + 32 14.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410)可有效灭活病毒,关于乙醚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3 页 A. 乙醚分子中有 4个碳原子 B.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 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5 D. 乙醚属于氧化物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低碳”
6、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B. 金刚石、石墨和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碳纳米管是一种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它具有导电性好的特点 D. 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16.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2与水反应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与蒸馏水 17. 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第 4 页,共 23 页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 7:8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7、D. 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8.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 和 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6。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与 C 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B B. B 与 D间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C. C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 A D. E 可能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19. 下列说法与事实相符合(或合理)的有() 地壳中、海水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都是氧元素 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沿,
8、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乌金”指的是煤 CO和2的混合气体 20g 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比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 8g,则原混合气中2的质量分数是30% 青铜是一种外观与金相似的铜、 锡合金, 分别使用硝酸银溶液、 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都能将青铜和金鉴别开 图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A. 2 条 B. 3 条 C. 4 条 D. 5 条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利用表回答相关问题。 第 5 页,共 23 页 (1)的原子序数是 _ 。 (2)第三周
9、期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原子的符号是 _ 。 (3)、S排在同一族的原因是 _ (选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 _ (选填“不相似”或“相似”)。 (4)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可以构成多种原子团,如铵根(4+)和氢氧根离子,写出氢氧根离子的符号 _ 。 (5)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的符号是 _ 。 (6)标出 12号元素与 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_ 。 2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化学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金刚石;.干冰;.一氧化碳;.可燃冰。 物质
10、类别属于单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 _ 。 物质类别属于化合物,可用于冶金工业的是 _ 。 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未来新能源的是 _ 。 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 。 (2)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_ 、天然气。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还有 _ (填数字序号)。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开发和利用其它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_ (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液化石油气 C.汽油 D.核能 22. 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_ (填字母序号)。 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身体健康 (2)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其中过滤能除去的是 _ (选填“可溶性”、 “不溶性”)杂质。 综合运用沉淀、 蒸馏、 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其先后顺序是 _ (填数字序号)。 (3)小涛同学采用化学课上所学习的方法,对某泉水进行了实验,得出该泉水是硬水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 ,在生活中要降低该泉水的硬度
12、,可采用的方法是 _ 。 第 6 页,共 23 页 (4)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在水里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_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 。 23. 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垃圾分类从干湿分离开始”,这是许多城市在大力推进的简易垃圾分类法。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 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 _ (填字母序号)。 A.菜叶、果皮 B.旧纸箱、玻璃瓶 C.剩菜、剩饭 由于铁制品易生锈,所以“湿垃圾”桶一
13、般不用铁而是用塑料制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 _ 等同时接触。 (2)纽扣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如图是银锌纽扣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纽扣电池的外壳可以加工得很薄,说明金属具有 _ 性。 氧化银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得到两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该电池中涉及铁、锌、银三种金属。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 (写名称)。为了验证该结论,甲同学取质量相同的铁片、锌片、银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乙同学另取铁片放入硝酸锌溶液中。他俩收集到的下列证据,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_ (填字母序号)。 A.甲同学的实验中,银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B.甲同学的实验中,放铁
14、片的试管最终产生气泡的量比放锌片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乙同学的实验中,铁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24. 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含有大量2的空气吹入盛有饱和碳酸钾(23)溶液的反应池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钾(3),然后再把2从分解池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3)。“绿色自由”构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第 7 页,共 23 页 已知:(1)吸收池中的反应为23+ 2 + 2= 23 (2)分解池中的反应为2323+ 2 + 2 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是 _ 。 (2)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 _ (答一条即
15、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 。 (4)写出合成塔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_ 。 25. 结合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_ 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实验过程中,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 (填字母序号)。若用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 (选填“a”或“b”)端通入。 (3)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_ 。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实验装置为 _ (填字母
16、序号)。 (5)将2、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石灰水、足量生石灰、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_ 。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得到暗红色固体,该小组同学对暗红色固体成分(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暗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木炭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2),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可第 8 页,共 23 页 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 HCl、2和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或除水剂)。 氢气能与氧化亚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2 + 2
17、2 + 2。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2。 【实验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2。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暗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观察现象。 _ 含有2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2的含量 原理:称取质量为1的固体产物样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充分反应后,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d 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请写出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_ (填数字序号)。 打开2,关闭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仪器 关闭2,打开1,通氢气一段时间 (3)反应前准确测量 d装置质
18、量为2,反应后准确测量 d装置质量为3,则样品中2的质量分数为 _ %(用含的1、2、3的代数式表示)。 【拓展延伸】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当温度达到1100,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20时,反应后会同时产生铜和氧化亚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7.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应: 2 + 2 + 22 = 22+ 32, 现取 6g含铝90%的铝合金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样品中其它成分不反应)。计算: (1)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第 9 页,共 23 页 答案
19、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树木”变“课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布料”变“衣服”,只是形状的该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葡萄“变”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D、“水果”变“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0、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则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故 A 不符合环保理念;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 B 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C、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C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D、提倡
21、绿色出行,能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故 D 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A。 A、根据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行解答; B、根据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减少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植树造林面积能净化空气进行解答; D、根据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进行解答。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第 10 页,共 23 页 4.【答案】A 【解析】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
2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氧气不能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3、,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试管的振荡方法:要振腕,左右摆动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试管的振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第 11 页,共 23 页 【解析】解:A、水烧开后把壶盖掀起,是因为温度升高
24、,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变大。故解释不正确; B、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 D、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故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每个氟原子的质子数是 9
25、,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个电子形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B、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 一般情况下,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 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大于 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答案】B 【解析】解:.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五华 2020 2021 学年 九年级 上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