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达州市普通高中达州市普通高中 2022 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 ,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此“本”之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诸端。 富民是“政之急者” 。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
3、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他所谓的“足食” ,不仅仅限于温饱,而且是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说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儒家民生优先、富民优先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的改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 ,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
4、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因为富民对于治国安邦有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 。 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 “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 “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
5、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 “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 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与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 礼记礼运有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文中所谓“皆有所养” ,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 “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 中国古代有“儒
6、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 (摘编自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上体现为重视民生,善治的本质是“厚民生” ,富民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 B.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充足作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决条件。 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 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 而只有富民才能贏得民心, 也才能 “王天下” 。 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养生丧死
7、无憾的人间乐土,人民既安居乐业又家庭富裕,即使残疾人也有所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由程颐的话引出了四个分论点,具体阐释了为政之道中“顺民心” “厚民生”的内涵。 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纵向深入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力比较强。 C.文章用引用论证证明“治人者”的天职是富民,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义务和责任。 D.文章肯定了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得到答案,具有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孔子与鲁哀公和子贡的对话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没有关
8、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 B.儒家认为得民心时“治人者”的统治才合法合理,否则不仅执政合法性不足,国家也将难以安定。 C.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认为“恒产决定恒心” ,他认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 D.富民厚生论是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追求社会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对治国安邦有重大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想办法处理二氧化碳、遏制全球继续变暖,成为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 “碳达峰” “碳中和”
9、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那么,两会热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呢? 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碳。我们在碳减排、碳交易、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在人类日常活动中, 无时无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 居民使用天然气等, 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 ,这种情况被称
10、为间接排放。 在过去的 200 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务。 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碳达峰” 。碳达峰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我国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但这并不意味在 2030 年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 30 年,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 50 年到 70 年。再考虑到我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 100 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
11、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因此我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 那么,这里谈到的“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 。 “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容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需求和进行减碳。在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往往都在
12、 65%以上,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对 CDP 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根据统计数据,2020 年中国第三产业对 GDP 贡献率为 47.3%,相对于“碳达峰”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占比,抑制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规模,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减碳减排。 碳中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前沿的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
13、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 及时关电脑。 打开一扇窗、 自备购物袋、 种一棵树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全球气候变暖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的结果。为遏制全球性变暖,减少碳排放是首要任务。 B.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折算,按排放情况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C.“碳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 “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零”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过渡期。 D
14、.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多做减法,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就能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今年的两会将“碳达峰” “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亟待解决。 B.我国目前的年碳排放量超 100 亿吨,尚未达到碳峰值,这表明我国现有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对能源还有着相当大的依赖。 C.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对比中可知,我国应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 D.文中谈到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这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只要做好了人才培养
15、,就能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父子之战 余华 我对我儿子最早的惩罚是提高自己的声音,那时他还不满两岁,当他意识到我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喊叫时,他就明白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着我进一步的行为。 当他过了两岁以后,我的喊叫渐渐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吓一跳,随即就若无其事了。我开始增加惩罚的筹码,将他抱进了卫生间,狭小的空间使他害怕,他会在卫生间里“哇哇”大哭,然后就是不断地认错。 这样的惩罚
16、没有持续多久,他就习惯卫生间的环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里面唱起了歌,他卖力地向我传达这样的信号我在这里很快乐。 接下去我只能将他抱到了屋外,当门一下子被关上后, 他发现自己面对的空间不是太小, 而是太大时,他重新唤醒了自己的惊恐,他的反应就像是刚进卫生间时那样,嚎啕大哭。 可是随着抱他到屋外次数的增加,他的哭声也消失了,他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坐在楼梯上,这样反而让我惊恐不安。 他的无声无息使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开始担心他会出事,于是我只能立刻终止自己的惩罚,开门请他回来。当我儿子接近四岁的时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几次我刚把他抱到门外,他下地之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内,并且关上了
17、门。 他把我关到了屋外。现在,他已经五岁了,而我对他的惩罚黔驴技穷以后,只能启动最原始的程序,动手揍他了。就在昨天,当他意识到我可能要惩罚他时,他像一个小无赖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高声说着: “爸爸,我等着你来揍我!” 我注意到我儿子现在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对付父亲,让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是短暂的,而失败才是持久的;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 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
18、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 我不知道自己五岁以前是如何与父亲作战的,我的记忆省略了那时候的所有战役。我记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装病,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意识到父亲和我之间的美妙关系,也就是说父亲是我的亲人,即便我伤天害理,他也不会置我于死地。 我最早的装病是从一个愚蠢的想法开始的,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装病,我所能记得的是自己假装发烧了,而且这样去告诉父亲,父亲听完我对自己疾病的陈述后,第一个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将他的手伸过来,贴在了我的额头上。那时我才想起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竟然忘记了父亲是医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仅逃脱不了前面的惩罚,还将面对新的惩罚。 幸运的是
19、我竟然蒙混过关了,当我父亲明察秋毫的手意识到我什么病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骗他,而是对我整天不活动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怒气冲冲地训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里坐着或者躺着,应该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晒一晒太阳也好。接下去他明确告诉我,我什么病都没有,我的病是我不爱活动,然后他让我出门去,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两个小时以后再回来。 我父亲的怒气因为对我身体的关心一下子转移了方向,使他忘记了我刚才的过错和他正在进行的惩罚,突然给予了我一个无罪释放的最终决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后在一个很远的安全之处站住脚,满头大汗地思索着刚才的阴差阳错,思索的结果是以后不管出现什么危急的情况,我也不能假装发烧
20、了。 我装病的伎俩逐渐变本加厉,到后来不再是为了逃脱父亲的惩罚,而是开始为摆脱扫地或者拖地板这样的家务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当我声称自己肚子疼的时候,我父亲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问我是不是这个地方,我连连点头,然后父亲又问我是不是胸口先疼,我仍然点头,接下去父亲完全是按照阑尾炎的病状询问我,而我一律点头。 其实那时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还是假疼了,只是觉得父亲有力的手压到哪里,哪里就疼。然后,在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两个护士将我的手脚绑在了手术台上。 就这样,我的阑尾被割掉了。 很多年以后,我曾经询问过父亲,他打开我的肚子后看到的阑尾是不是应该切掉。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切掉,
21、因为我当时的阑尾有点红肿。 我心想“有点红肿”是什么意思,尽管父亲承认吃药也能够治好这“有点红肿” ,可他坚持认为手术是最为正确的方案。因为对那个时代的外科医生来说,不仅是“有点红肿”的阑尾应该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阑尾也不应该保留。我的看法和父亲不一样,我认为这是自食其果。 (摘编自青年文学家 )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在写“我”与儿子的“战争”时,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所表现的冲突又是层层加深的。 B.“我”利用“我”和父亲的美妙关系,不断地做出欺骗父亲的事情,当父亲察觉后,仍然关心“我” 。 C.第一次装病, “我”在父亲面前失败了;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川省 达州市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