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归纳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归纳(5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高二地理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2 全册全册知识全归纳知识全归纳 第一章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地理区域与区域发展地理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地域差异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目的和标准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区域的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范围、形状和边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相对一致。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区域的内涵 内涵 阐释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这些空间可
2、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 其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客观性指其划分是建立在地域差异基础上的;主观性指区域是人们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人为划分的 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范围有大有小, 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 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如干湿地区;但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 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分级性、多级性或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如右图所示: 3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按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按人文特征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行政管
3、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如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意义 划分依据 举例 意义 自然特征 中国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区 了解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人文特征 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中国主体功能区 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
4、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客观存在,在实践中逐渐认知的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野生稻提供帮助 低硒地区 为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依据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高低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较大尺度对应。 (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较小尺度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向。 4区域空间尺度 (1)理清区域的层级高低 一个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若干较小的
5、区域,因此层级较高的区域往往空间尺度较大,数量相应较少,而层级较低的区域往往空间尺度较小,数量相对较多,如下图所示: (2)把握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之间的关系 空间尺度不同的区域,在区域发展上可以相互促进。 空间尺度相同的区域,因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各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因此往往发展条件与发展方向不同。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1)分类 自然要素:地质、地貌地貌、气候、水文水文、生物生物、土壤等。 人文要素:人口人口、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2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直
6、接影响,有些是间接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 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具体阐释 举例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提示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
7、。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 举 例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 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 表现 举例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口迁移、产
8、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3区域关联的影响 表现 举例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4区域的发展要求 5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条件 水稻土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
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农业生产特点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4)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 (5)两区域小结: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两区域的发展变化 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
10、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净输入区。 提示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形成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区域的关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区域的四大特征 特 征 图解(A、B 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 ”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 举例 整 体 性 表现为 A 内部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差 异 性 表现为 A、B 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 A、B之间有差异性 新疆长绒棉基地与陕西苹果基地之间 关 联 性 表现为 A、B 之间的各种联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经济全球化
11、 动 态 性 表现为区域类型和范围的变动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在 2010 年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但是在 2019 年扩大至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三省一市 本章思维导图本章思维导图 答案 边界 自然特征 空间单元 较高 区域景观 人文要素 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综合思维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特征(差异)分析 (变式:(变式:XX 事物对环境的影响;事物对环境的影响;XX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包括南北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找重要的纬线,处于什么纬度带和热量带) 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还是
12、沿海;大陆内部 XX 地形区的 XX 方位;大陆哪个方位,濒临海洋哪岸;(如中国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相对位置: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隔海与我国大陆相望; 例句:位于例句:位于 半球,位于半球,位于 纬度纬度(或或 带带);距海较远;距海较远(近近),位于,位于 大洋大洋 岸;位于岸;位于 大陆大陆 部。部。 (2)自然特征 地形(地貌):主要地形;地势;海岸线;特殊地貌; 例句:以例句:以 地形为主;地势地形为主;地势 高高 低;多低;多 地貌,地质地貌,地质 ;海岸线曲折(平滑) 。 (判断依据:高线、;海岸线曲折(平滑) 。 (判断依据: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河
13、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 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气象灾害等。 例句:属于例句:属于 气候类型;夏季气候类型;夏季 ,冬季,冬季 ;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年降水量 ,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 ;光照;光照 ,易受易受 灾害影响。灾害影响。 水文(河流和湖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水位、凌汛、水质 河流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流程长短、流向、支流状况、河床特征、水系形状 湖泊水文特征:补给方式;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含沙量透明度;内外流湖;盐度、矿化度;水温随深度的
14、变化。 水利和水害:利: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害:凌汛、洪涝 例句:为内例句:为内(或外或外)流河,河流、湖泊多少,水资源多少;径流量流河,河流、湖泊多少,水资源多少;径流量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 ;汛期;汛期 、含沙量、含沙量 、结冰期结冰期 ;有;有(无无)凌汛。凌汛。 土壤特征:类型、分布、特点(肥瘦、厚薄、干湿、酸碱)。 例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充足。 (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 、地方性特色土壤)例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充足。 (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 、地方性特色土壤) 植被(生物)特征: 植被:类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例句:以
15、例句:以 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低);生物多样性高(低) 。;生物多样性高(低) 。 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气候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3)人文地理特征 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 例句:经济发达,工业发达,服务业比重较高 农业:主要农产品分布;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备用: 主要从区位条件、 耕地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 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 耕地类型(水分影响)) 注:农业结构
16、: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及林业、渔业的比重; 农业地域类型:略; 农业特点:商品率、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和劳动生产率高低、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方式。 例句:以例句:以 XX 业为主,业为主,XX 地域类型发达,规模大,商品率高,生产率高。地域类型发达,规模大,商品率高,生产率高。 工业:工业结构、生产特点、地位 注:工业结构:轻重工业比重、基础工业和高新工业比重、制造业等级; 生产特点:高新工业和传统工业的特点,教材上有明确表述; 地位:比如德国工业占绝对优势; 例句:以重工业、能源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例句:以重工业、能源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 交通:主要交通方式、交通线及
17、线路密度;交通位置重要性。 关注:枢纽、入海口、航线的必经之地、中间位置、沟通南北和东西交通的枢纽、“十字路口” 例句:以例句:以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为主,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不便不便); 人口与城市: 分布特点: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 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等。 例句例句(人口人口):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丰富(不足不足);人口素质;人口素质 ;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 ;人口就业压力;人口就业压力 例句例句(城市城市):城市数量:城市数量 ;规模;规模 ,辐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作用 ;多
18、沿;多沿 分布;城市化水平分布;城市化水平 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 2是比较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3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条件与区
19、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各种要素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3)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区域发展提供动力与机遇 优越的地理位置容易与相邻区域产生区域关联, 通过区域间要素的流动而获取促进区域发展的动力与机遇。 (4)优越的区域自然要素及其组合会极大地促进区域发展 适宜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适宜农耕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会为人类生存提供宜居之地。 多样的生态环境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经营的便利。 优越的水文环境可为区域发展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及运输、养殖、旅游等方面的便利。
20、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非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如孟加拉国。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水利工程都江堰。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美国大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风蚀而出现了“黑风暴”。 提示 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采取开放的政策,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
21、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本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3)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条件的改造影响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 改造方式 对区域的影响 气候条件 发展温室大棚,改造热量条件 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率 人工降雨,改造水分条件 缓解区域旱情 地形条件 山区发展梯田,进行立体种植 发展农业,保护生态 水文条件 建设水利工程 防洪、排涝、灌溉 过度开发 导致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 生物条件 过度捕捞、引进物种 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入侵 破坏植被 产生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区域生态问题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正确认识自然资源 (1)含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要素。 联合国
22、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 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特点 特点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合理调配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数量的有
23、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 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在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2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种类不同 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对区域发
24、展具有重要影响。 工业社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根本性改变。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支撑作用。 3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资源诅咒资源诅咒”现象。 (2)有些国家矿产
25、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其矿产资源的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理解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资源丰富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基础雄厚。 (2)自然资源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 资源丰富地区,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劳动力的主要从业领域。 (3)自然资源是制约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对矿产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区域的类型,如我国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促使许多土地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地理 新人 2019 选择性 必修 知识点 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