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物证的。物证在哪里?湖南南部的永州有一个地方,叫作玉蟾岩,当地的土话叫“蛤蟆洞”。在这个洞里我们发现了上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种子。这是一个让全世界轰动的发现,也是华夏先民非常远古的村落的物证。这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上万年农耕文明史的古国。 “村落”一词,在魏晋以降的古
2、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了。村落与村落文化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关联紧密。 “文化”是个舶来词, 源自拉丁文“cultura”。 这个词的原始词意具有耕种、 居住、 敬神等多重意义。由此可知,村落和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村落是基础,文化是内涵。 中国传统村落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不同地域的自然物产资源与气候条件,往往决定着不同地域适宜人居的建筑形制;而不同的民族村落建筑,又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不仅存留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精神,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正是
3、历朝历代无数传统村落中的原住民,通过代以相继的身体力行、忠实践行,使得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光大和创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我国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社会品质和国家民族文化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更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证”与“实证”。当然,我们需要崇尚在书斋中静心“读万卷书”,但同样需要崇尚“行万里路”。路行万里的田野考察,能让我们所有的学人学子从知识的“盲区”中走出来。叶舒宪先生在论及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时说:“几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也可以当做一部大书来看和读。”其实,成千上万的中国传统村落,何尝不是一部部鲜活的、并正在续写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大书”?中
4、国传统村落文化这部“大书”,散藏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活态的“第三重证据”。这部大书是可以给予我们全新的知识视野、文化视角和思想启迪的。 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既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需求,更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直面的课题。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是不能出现断层的。 试想,当所有的传统村落连同那些承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古老遗物,都消失殆尽;当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步步逼进下,呈现日趋渐微的态势之时,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优越性还能在哪里得以体现?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尽可能地保存、抢救、记录传统村落遗物,
5、将村头田边的文化遗存纳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和华夏文明的重要构成,应当成为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重任和学界、学者、学子们共同的学术良知。 (摘编自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湖南南部永州“蛤蟆洞”发现的上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种子, 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上万年农耕文明史的古国。 B.村落与村落文化的内涵完全不同,但关联紧密,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村落是基础,文化是内涵。 C.中国传统村落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不同地域适宜人居的建筑形制,往往是由不同地域的自然物产资源与气候条件决定的。 D.成千
6、上万的中国传统村落,就是一部部可以给予我们全新的知识视野、文化视角和思想启迪的“大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观点时,主要采用了说理的论证方法,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B.文章引用叶舒宪先生的话在于说明传统村落文化可以给予我们全新的知识视野、文化视角和思想启迪。 C.文章第段,在论证时主要采用了假设论证,反面说理,强调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D.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不断传承、
7、光大和创新,是因为历朝历代无数传统村落中的原住民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以相继的身体力行和忠实践行。 B.存留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精神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 C.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直面的课题。 D.如果所有的传统村落连同那些承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古老遗物,都消失殆尽,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优越性就没有地方体现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8、,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31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今年教育部把“双减”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严审批,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很显然,“双减”是对以往“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畸形格局的一次修正与纠偏。一直以来,公立学校系统都在“减轻学生负担”,而从现实反馈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把学生们往教培机构赶”。后者承接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转移”和“需求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具有支配力的庞然大物。 在教育竞争、教育焦虑客观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今天,唯有“减轻学生课业
9、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齐头并进,才可避免把教育阵地“拱手于人”,才可抵制教育产业化对于教育公共性、公益性的蚕食。若是继续放任校外教培机构无序坐大,必然加剧内卷,丧失教育和舆论的双重主导权,最终引发系统性失控。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只有校内“吃得饱”,才不必校外去“加餐”。“课时少”“放学早”,不必然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是对学生负起应尽责任,而不是推给市场。 (摘编自持续推动双减,把教育的主阵地重新拉回校内 ) 材料二: 减轻学生负担,不仅是教育的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大事。当下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种困境到底如何破
10、?我们该如何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变成求知的快乐?新时代下,教育的减负问题亟须一个明晰的方向和解决路径。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向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清晰目标。 (摘编自坚持学生为本,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 材料三: 落实“双减”要求,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使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校
11、开展课后服务,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要内容,也是为民解忧,满足民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 一举多得。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近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截至今年 5 月底,全国共有 10.2 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 万名学生、465.6 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 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2、,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只有师资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 (摘编自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继续放任校外教培机构无序坐大,必然加剧内卷,丧失教育和舆论的双重主导权,最终引发系统性失控。 B.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 是对学生负起应尽责任, 而不是推给市场。 “课时少”“放学早”, 不必然是素质教育。 C.一直以来,
13、公立学校系统都在“减轻学生负担”,而从现实反馈来看,这就是“把学生们往教培机构赶”。 D.要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就必须保障师资,教师的付出要得到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将是“双减”工作的主要任务。 B.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向了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目标清晰,为新时代教育的减负问题指明了方向和解决路径,为破解目前的教育困境提供了可能。 C.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能够为孩子
14、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学习和发展空间。 D.虽然全国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 90%,但部分大城市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 6.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国家采取“双减”政策的目的。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短短一天之中的经历,使田晓霞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感情与思绪一直处在沸点,就象身临激流之中,任随翻滚的浪山波谷抛掷推涌,顾不得留意四周万千气象,只来得及体验一种单纯的快感。瞧,现在她又怀着无比的新奇与激动,
15、在矿部二层楼的一个单间里换一身矿工的作衣,准备经历一次井下生活了。 当她换好衣服来到隔壁的时候,少平、宣传部长和安检员,都忍不住笑了。晓霞穿的是男人的作衣,衣服太大,极不合身,显得像孩子一样。她在墙上的镜子前照了照自己的模样,也忍不住笑起来。 这时候,王世才赶到了。于是,他们一行五人出了矿部大楼,走进井口旁的区队办公室。少平和王世才去换作衣,宣传部长去给晓霞领了一套灯具。 等上下井的工人们都完毕以后,他们最后一罐来到地下。晓霞立刻震惊地张大了嘴巴。当走到大巷灯光的尽头,踏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后,她不由得紧紧抓住了少平的衣袖。接着便是过风门,爬滑溜的大坡,上绞车道。少平一路拉扯着她,给她说明旁边的设
16、备,介绍井下的各种情况。她只是一直惊讶地张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现在,他们爬进了工作面旁边的回风巷。本来,接连通过的那些巷道就已使她震惊不已,而没想到还有这么令人心惊胆颤的地方! 她紧紧抓着少平的手,和他一起弯腰爬过横七竖八的梁柱间。这时候,她更加知道她握着的这只手是多么有力,亲切和宝贵。热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和汗水一起在脸上漫流。她也不揩这泪水黑暗中没有人会看见她在哭。她为她心爱的人哭。她现在才明白,他在吃什么样的苦,他所说的沉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好不容易到了掌子面煤溜子机尾旁边。王世才象猴子一般灵巧地穿过那些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钢梁铁柱,到机头那边让溜子停下来。震耳欲聋的巨大的响声停歇
17、了。他们在这头稍事停留,等待王世才返回。掌子面一荐炮刚过,顶棚已经支护好了。正在攉煤的工人也暂时停下来。他们知道这是来参观的人。因为班长亲自带路,还跟着矿上的领导和安检员,知道参观的是个“大人物”。 少平几乎是半抱着晓霞,艰难地从溜子槽上爬过掌子面,好不容易来到漏煤眼附近的井下材料场。他们这才又直起了腰。现在,晓霞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脸黑得叫人认不出来她是女的。直到现在,她还紧张得没说一句话。是的,她反应不过来这就是井下的生活,这就是她亲爱的人常年累月劳动的地方!她眼前只是一片黑色:凝固的黑色,流动的黑色,旋转的黑色 现在,已经是深夜两点钟了。按原来说好的,少平不再上井送她。那么,他们就要
18、在这儿分手告别就在此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时此刻,真有一番生离死别的滋味!黑暗中,她再一次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她愿自己的手永远留在这只手里而不再放脱。 “我就不再上去了。”他说。 “我还要来大牙湾”她说。 宣传部长和安检员在旁边等着她。他放开了她的手。他和师傅目送着他们离开材料场。一直到巷道拐弯处时,她又回过头来,在一片漆黑中徒劳地寻找他的身影。晓霞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上井的。 当她洗完澡回到招待所,躺进干燥而舒适的被窝里,就象刚刚从雷鸣电闪的暴风雨中走回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不尽的黑色在眼前流动着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还没有从远方的地平线上露脸,她就坐进大牙湾矿那辆唯一的小轿车离开
19、了这里。矿上前来送行的领导在车窗外挥手道别。但她根本没有在意那几张殷勤的笑脸。眼前流动的仍然是黑色。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 ,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作者引用此诗句意在表明晓霞对少平的不舍,体现人物内心的伤悲,增加作品的文学性。 B.小说反复提到“黑色”。“黑色”既指光线的黑暗、矿井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表明晓霞对少平的担心,以及矿井底层劳动者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C.小说中无论是对宣传部长、 送行领导的描写, 还是对王世才、 攉煤工人的描写, 都能侧面反映出田晓霞“大人物”的特殊身份地位
20、。 D.有人评价小说语言质朴平淡,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修辞的运用和浓郁地方特色为作品语言增色不少。而“浓郁地方特色”这一特点在本文中体现不明显。 8.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田晓霞心理变化历程。 (6 分) 9.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展开叙述的,具体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房玄龄,名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仇秘书省。 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
21、一见如旧,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隐太子与王有隙,王召玄龄与计,对曰:“国难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非特人谋,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协判大计。累进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文学馆学士。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谮于帝皆斥逐还第太子将有变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王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为中书令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2022 学年 上期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