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2)附答案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2)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2)附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部编版四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2 2) 1 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悬梁刺股 中国古代的人非常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苏秦刺股、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他的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定要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得直想睡觉,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只要一打嗑睡,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就能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继续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孙敬,也是
2、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劳累了,也不休息,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他疲倦得直打嗑睡。他怕影响到自己的功课,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1)比较一下苏秦和孙敬读书的方式,再填表。 人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因 成就 读书方式 苏秦 _ _ _ 孙敬 _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B发愤读书学习,才能有成就 C最
3、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悬梁刺股” D要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3)有人认为,像苏秦和孙敬这样读书,会累垮了身体。你怎么看? _ 4)像“悬梁刺股”这样表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至少写出两个) _ 2 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
4、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向小苏轼求教。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郝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得!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图画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 )没有看过,( )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
5、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精通:_ (2)恍然大悟:_ 2)用波浪线在文章第自然段中画出表现小苏轼自幼“聪明过人”的语句。 3)文章第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4)文章第自然段“自这件
6、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中的“这件事”指的是:_ 5)小苏轼后改的对联在原来上下联前各加的词语分别是_和_。 6)文章第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_。 3 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岛失踪之谜 20 世纪 90 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 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
7、问题。” 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 5 个腕足,但也有 10 个、13个、16 个、20 个甚至 45 个的。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 1 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 16 条攫取食物用
8、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 2 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 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
9、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 15-20 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 )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不到一年的研究就揭开了小岛失踪之谜。( ) (3)“星鱼”,顾名思义,就是只有 5 个腕足,像五角星一样的鱼。( ) 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罪魁祸首”的意思。 罪魁祸首:_ 5)短文围绕“小岛失踪之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试着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首。 _ 6)写出第 1-2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 7)“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样写好在哪里?
10、_ 8)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和鹅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句,请把它改写成一般陈述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2)选词填空。 A果然 B居然 C竟然 (1)课堂上你( )敢打架,也太过分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 )是个好天气!
11、(3)考完试我预测可以考 85 分左右,没想到试卷一发下来( )92 分,太让我喜出望外啦! 3)“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我”不再害怕鹅了,是因为:_;“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是因为: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我”从金奎叔的话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_ 5阅读理解 举手的秘密 小时候我很内向,反应也比较迟钝,同学们都叫我“木瓜”。 那时的班主任对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我也很想得到她的鼓励,于是老师提问时,我也会高高地举起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答案。 有一次,老师让我回答。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
12、不出半句话来。老师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窘(jing)态,友善地示意我坐下。 那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问我为什么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看着老师诚恳的脸,我告诉她我举手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我并不笨 老师笑了。那天她和我秘密约定: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我不会就举右手;如果会就举左手。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有一次,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老师果然让我回答问题。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开始发奋学习。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也没人叫我“木瓜”了。 每当回忆起那一段“举手的秘密”时,我都会在心中感谢我的老师,是她的尊重、友善和宽容,改变了我的一生。 1)“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注意。”“这”指的
13、是_,说出它“绝妙”的原因是_。 2)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 3)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此时“我”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写出我的心情。 (1)我也很想得到她的鼓励,于是老师提问时,我也会高高地举起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答案。( ) (2)有一次,老师让我回答。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 (3)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开始发奋学习。( ) 4)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 6阅读 秋天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树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
14、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夹杂着深黄、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一向游人频频招手。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一串红连成片,鸡冠花顶起了花冠。那
15、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鲜花色彩灿烂美丽。 ( ) (2)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 2)“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再查_画。字典中的解释有: 明朗,清亮; 率直,痛快; 舒服; 违背。 “爽人的秋风”中的“爽”应取第_种解释。 3)用“_”分别画出概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三自然段,作者是从_、_、_三方面来描写红叶的。 5)在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写了以下几种景物:_、_、_、_。 6)摘抄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_。并写出你喜欢的原因:_ 7课外类文阅读。
16、苍蝇和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
17、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风马牛不相及:_ (2)声名狼藉:_ 2)短文写了科学家根据_,仿制成_,其作用是_。 3)用“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设问句,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请你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 问题二:_ 8课外阅读。 齐桓公称霸后国
18、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要婴,又叫晏平伸。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要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乌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
19、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候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要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呀!” 1)“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老百姓却尊称他为“晏子”的原因是_。 2)晏子宣布烛邹的三条罪状分别是什么?用“_”在文中画出来。晏子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_。 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概括。 起因:_ 经过:_ 结果:_ 4)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评价下
20、面的人物。 晏子:_ 齐景公:_ 9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首善北京”彩车 “首善北京”彩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庆典上,群众游行队伍中的一辆彩车,它走在地方彩车的最前列。 “首善北京”彩车的整体设计凸显北京元素,突出“京味儿”。雨燕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候鸟,无数北京人小时候放飞的风筝就是雨燕的样子。雨燕镶嵌于车头,让整个车身远观像凤凰_,在设计师眼中这也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代表“老北京”文化的标志建筑上,设计师们选择了天坛。它不仅是一个景观,还隐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对天、地、人的认知。除此之外,彩车上的红墙、琉璃瓦、汉自玉栏杆,也尽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风貌。
21、 之所以选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个元素,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机场,更是中国未来的第一国门,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世纪工程,是令世人瞩目的伟大项目,被称为世界奇迹。彩车上的另一个建筑是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它( )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文化创新,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统一。 1)结合第自然段,将图中甲、乙两处对应的北京元素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甲:_ 乙:_ 2)第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画下来。 3)联系短文内容和图片,为第自然段中横线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A翩翩起舞 B浴火重生 C齐头并进 4)为第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A因为所以 B不是而是 C既又 D虽然
22、但是 5)根据短文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在代表“老北京”文化的标志建筑上,设计师们选择了天坛,只是因为它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景观。( ) (2)彩车上的红、琉璃瓦、汉白玉栏杆,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风貌。( ) (3)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令世人瞩目,被称为世界奇迹。 ( ) 6)如果和“首善北京”彩车合影,你想选择彩车上的哪个元素?再结合短文内容说明原因。 _ 10课外阅读。 做成好事 一个罕见症患儿,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立即手术。 没有钱,就无法手术,孩子( ),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经当地报纸报道后,有好心人开始为孩子捐款,但是,这些零散的捐款根本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23、。 其实,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提及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那就是,即使筹够了孩子的手术和治疗费用,也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钱花了,孩子却没救回来,人财两空。因为孩子的病非常罕见,治愈率很低。 这时候,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看到报纸后,一下子送来了救命的 20 万元。孩子被及时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孩子得救了。 当地报纸找到并采访了这位好心的中年人。记者问了他一个问题:“患儿的病情很罕见,治疗的成功率其实很低,很多人对要不要帮助这个孩子,其实是( )的。毕竟,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家还是希望能尽量把善心和善款用在刀刃上。你为什么会( )地捐助 20 万元?” 中年人说:“我没有想
24、太多,因为孩子的病等不得,所以我就马上捐了。现在,孩子的命救下来了,在我看来,我是做成了一件好事,我很欣慰;如果手术没成功,孩子没能保住,那只是我的好事最终没能成功,但我做的,仍然是好事,我不会因此而后悔。” 有些好事做了,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没能成功; 。在他看来,这就是他所做的好事之间唯一的区别。而每做一件好事,无论结果如何,所带来的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是一样的。 好事做成了,当然( )。如果没能成功,做了,就是好事。 1)给加点字标注读音。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杯水车薪:_ 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毫不犹豫 B尽善尽美 C命悬一线 D心存疑虑 4)给文中横线部分
25、选择合适的一句话( )。 A还有些好事,不但做了,而且成功了。 B还有些好事,我直接不做。 5)中年男子为什么明明知道孩子的病不一定能治好,还要一下子捐助那么多钱呢? _ 6)你赞同男子的说法和做法吗?说说理由。 _ 7)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 11课外阅读。 从前,大海里长着一棵树,名字叫扶桑,这棵扶桑又高又粗,是太阳的家。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住在这棵扶桑树上。 这十个太阳是十兄弟,他们轮着到天上去,一天一个。 过了几千年,几万年有一天夜里,太阳十兄弟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咱们十天才上一次天,太没意思了。明天,咱们一起上天去玩个痛快。” 第二天,公鸡“喔喔”一叫,太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复习 课外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