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核心知识梳理
《2022届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核心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核心知识梳理(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2 2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梳理 第第 1 1 章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 1 1、孟德尔取材豌豆的原因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 2、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隐性性状 判断方法;、一般性状的判断(假设 A 与 B 是一对相对性状) 、定义法定义法:相对性状(不同性状)杂交,F1 表现出来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 如如 AB 全为 A,则 A 为显性,B 为隐性; 性状分离法性状分离法:相同性
2、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新出现的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如如 AA A 和 B,则 A 为显性,B 为隐性。 、遗传病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有中生无为显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3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且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类型和作用:显性基因显性基因 大写字母表示,控制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隐性基因 小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 (2) 图中: 1 和 2、3 和 4 是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有 13,14,23,24 ;
3、等位基因有 Aa,Bb,Dd ;C 和 C 是 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 ; A 和 B 同一条 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 (不可自由组合)不可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 B 和 D 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 (可自由组合)可自由组合) A 和 b 同源 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 (不可自由组合)不可自由组合) 4 4、合子、合子: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即为合子。 纯合子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如 DD,dd 杂合子杂合子:基因型不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如 Dd 判断方法 自交自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
4、子。 测交测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植物两种方法都行,但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动物选择测交。 5 5、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即:即:某表现型自交,后代出现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如 DdDd D_,dd 6 6、交配方式、交配方式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及及应用应用 (1)杂交(杂交(x x) :) :不同基因型个体交配; - 区分显、隐性的方法 (2)自交(自交() :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不断自交提高纯合子比例
5、。但要注意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能自花授粉的植物用自交法自交法,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性状不会消失。 (3)测交:测交: 指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判断纯合子、杂合子;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判断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某区段;判断核遗传与质遗传 (4)正交:正交:显性 x 隐性 反交:反交:隐性 x 显性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 7 7、表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型) 8 8、孟德尔孟德尔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实验提出问
6、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9.9.一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一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对“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对“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 孟德尔的设计思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能真实反映出 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目的:让 F1的配子都能显现出来。 结果:F1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 D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能产生含 D 和 d 两种等量的配子。 如 Dddd Dd :dd = 1: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7、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在减减 I I 分裂后期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即AaAa 个体产生个体产生 A A 和和 a a 的两种配子)的两种配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 I 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10. 1 11 1、性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 21显性纯合致死显性纯合致死, 即 AA 个体不存活。 全
8、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隐性纯合致死, 即 aa 个体不存活。 121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即 AA、Aa、aa 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Bb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 934aa或bb成对存在时就和双隐性表现出同 一种性状961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1231双显和某一种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97单显和双隐表现出同一种性状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 1212、说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明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亲代基因型 子
9、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显 AAAa AA : Aa=1 : 1 全显 AAaa Aa 全显 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aaaa aa 全隐 如某生物 AaBb 个体,证明 A、a 和 B、b 遵循哪种遗传定律? 方法:自交 假说演绎 (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演绎推理后代情况(遗传图解) 演绎推理后代情况(遗传图解) 结果结论:若后代显显:显隐=3:1, 结论:若后代显显:显隐:隐显:隐隐=9:3:3:1
10、, 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第第 2 章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一、相关相关概念概念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的减少一半减少一半。 2 2、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母方的卵细胞的卵细胞,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的精子,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3 3、联会:联会:减数第
11、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 4、四分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联会四分体 有联会无四分体 无联会四分体 无联会四分体 有联会四分体 无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有_AB, CD_ 一个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有_aabb; ccdd_ =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 非同源染色体有 AC AD BC BD =4 个 DNA 分子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有 ab,ab,cd,cd 等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有 ac,bc,bc,bd,ad
12、等 5、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应的片段。 如如图右,交叉互换发生在图右,交叉互换发生在 a a与与 b b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精巢(睾丸) 场所:卵巢 (2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间期: 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 复制 和 蛋白质 的合成, 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该现象称 联会 ) ,形成 四分体 。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 赤道板上 (
13、两排) 。 后期:同源染色体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 末期: 细胞质 (均等或不均等)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注意注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3 3)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无无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 散乱 。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着丝点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赤道板 上。 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 两极 。 末期: 细胞质(均等或不均等) ,每个细胞形成
14、 两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四个子细胞。 3 3、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 2n n 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2 种精子。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 注意注意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相同 。与体细胞不同的是,精(卵)原细胞可以通过 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又可以进行 减数分裂 形成生殖细胞。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DNA 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四、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
15、意义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 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 细胞核 就和卵细胞的 细胞核 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 精子,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 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遗传和变异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
16、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后期; 姐妹分家减后期 六、基因在染色体上六、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 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其他内容: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 多 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排列 。 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17、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组合。 八、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 1 1、性别决定、性别决定 (1)、定义:雌雄异体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常染色体,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2)、XY 型:雌性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雄性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 减 I 有丝分裂 前期 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 散乱排列 中期 赤道齐(两排) 赤道齐(一排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粒分裂 末期 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有单体 无单体 (3)、ZW 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
18、染色体是 ZW,雄性的是 ZZ。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 ZW 型。 2 2、X X、Y Y 染色体结构比较染色体结构比较 (1)、-1 区段的基因只在 Y Y 染色体,因此属于伴伴 Y Y 遗传。 (2) 、 -2 区段的基因只在 X X 染色体, 因此属于伴伴 X X 遗传。 (3)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的遗传具有性别差异。 3 3、伴性遗传特点、伴性遗传特点 伴 X 隐性遗传特点:男患者女患者男患者女患者 交叉遗传、隔代遗传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女病父女病父子子病病 伴 X 显性遗传特点: 女患者男患者女患者男患者 连续连续遗传遗传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伴
19、Y 遗传的特点: 男病女不病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父子孙 4 4. .常见遗传病类型常见遗传病类型 伴 X 隐:血友病 、红绿色盲 伴 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伴 Y:外耳道多毛症 常隐: 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 常显: 多(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 第第 3 章章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本质 一一、证明证明 DNA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科学家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 格里菲思 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内转化实验 S 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转化因子 艾弗里 肺炎双球菌体外体外转化实验 减法原理 DNADNA 才是才是 R R 型细菌产生稳定型细菌
20、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遗传变化的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NADNA 是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 型细菌:菌落 光滑光滑 ,菌体 有有 夹膜,有有毒性 R 型细菌:菌落粗糙粗糙,菌体无无夹膜,无无毒性 2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注入细菌内; 先用含35S 或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被35S 或32P 标记的
21、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被35S 或32P 标记的噬菌体。 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若 32P 标记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上清液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长,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 ,或部分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或部分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含 35S 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还有很低放射性是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35S S 的噬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
22、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4、19561956 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以绝大多数生物以 DNADNA 为遗传物质(包括为遗传物质(包括 DNADNA 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在只有 RNA的病毒中, RNARNA 是遗传物质。所以 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二、 DNA 与 RNA 的比较 DNADNA RNARNA 组成元素 C C、H H、O O、N N、P P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 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 种) 结构特
23、点 、由两条、反向平行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 、外侧:脱氧核糖脱氧核糖和磷酸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A T T; G G C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一般为单链单链 种类:信使 RNA(mRNA) 、 核糖体 RNA(rRNA) 、 转运转运 RNARNA(tRNAtRNA)( (三叶草结构,三叶草结构,6161 种种或或 6262 种种) ) 特性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化的。 (排列种数:4n(n 为碱基对对数) 特异性:每个特定 DNA 分子的碱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与进化 2022 高中生物 人教版 新教材 必修 遗传 进化 核心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