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9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95页)(1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95 页 很实用课 题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过程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
2、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位学生同时将碱液喷在纸上)【投影展示】教材中猫插图、图 1-9及图 l-10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或许你对化学怀有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消除你的疑问,领略化学魅力。设置情境,感知化学的存在和重要:【播放录像】 “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
3、、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总结】我们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学生欣赏图片学生观看录像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无处不在。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讨化学研究对象及什么是化学:【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l化学的研究
4、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吗?【深化理解】同学们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层的一些知识和用途,在化学中我们要从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水会发生什么变
5、化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它。就像了解一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本质,化学就是从最根本的组成结构研究物质,再到它的性质用途,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物质服务人类。了解化学发展史:【设问】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6、
7、  
8、; &nbs
9、p; 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阅读教材 1-2 页相关内容思考问题,讨论作答。与老师一起总结。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观看、倾听,理解化学有研制新物质的任务和作用。感受制造出的新物质的巨大魅力。畅所欲言,说出对水的了解。通过教师以水为例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阅读教材、自学整理。学生归纳化学发展史,并了解几位科学家。回答:密不可分,并举例
10、说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通过自学了解化学发展史,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能否举例说明?【总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探究】【设问】设想如果没有
11、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结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提问】怎样学习化学?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学习化学?【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重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总结】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课堂整理:【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课堂反馈:展示习题。布置作业:查资料完成有关化学小论文参考题目: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2、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我感兴趣的化学前
12、沿知识。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小组讨论,提交结论。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倾听,理解。总结,体会。整理总结,积极发言。完成练习。课下完成。通过探讨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设计意图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巩固知识,及时反馈。课 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辨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
13、质。过程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难点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4、探索学好化学的方法。板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物质(已存在物质、研究创造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
14、规律可循。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4.怎样学化学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等。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探究对比归纳一、物质的变
15、化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将现象记录在 P7 的表格中。 演示实验 1-1,1-2,1-3,1-4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2.反应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引导】对比分析实验现象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
16、变化。提问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学生倾听、思考、举例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结果答: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归纳1.物理变化概念、特征并举出实例2.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并举例观看图片,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对
17、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展示】图片: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 10 页 2、二、物质的性质引入物质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 3、
18、4 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指导阅读】课本中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演示】实验 1-5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设置问题对比理解【提出问题】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潺潺地流水能变讨论回答完成练习倾
19、听理解记忆举例。倾听记忆理解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尽可能多的描述物质的性质。并试着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学生活动结合 P9 最后一段实例理解读题回答问题体会变化与性质的关系适时练习,加深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变化和性质的理解能够容易地区分变化和性质。成水蒸气水遇冷变为冰钢铁会生锈铁矿石炼成钢铁煤着火变成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的是性质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0、; ,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归纳】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难、易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
21、作业 :课后 P103-5点明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设计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 1 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 型 新 授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决定 决定反映 反映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过程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
22、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写、交流、合作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阅读课本 P11 看看它和化学有什么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展示)两支蜡烛
23、,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 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有无损坏。(巡视。各小组学生检查用品。)一实验探究、寻找证据。1.提出实验探究的要求:a、要求学生按照教材 12-13 页上的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学生一看,都会说是蜡烛。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检查器材学生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蜡烛及其燃烧为切入
24、点,让生活走进化学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明确要求,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操作步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骤进行探究实验。b、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小组记录得多。2、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参与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4、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桌上的仪器和药品。5. 布置学生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二报告展示,问题交流1.教师根据参观交流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如报告书工整、操作规范、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等。2.让学生说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疑问。鼓励其他同学将问题解决
25、。着重以科学探究形式解决熄灭后白烟是什么这个问题。三.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仔细聆听结合课本 P12 表格学生分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观察火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演示实验】书 P12 图1-10 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后观察现象: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可以设计实验,在教师允许下完成。按要求整理。组内学生讨论,信息反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各组畅所欲言说出遇到的疑问
26、,大家讨论解决。提出猜想、推理论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的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整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便于实验室的管理。适当鼓励,激发兴趣通过生教生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探究过程,有始【提问】蜡烛为什么会变短?燃烧后可能生成了哪些物质?四.归纳总结,得出方法引导学生小结化学学科实验探究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1、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关注物质的变化。3、 关注物质的
27、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 布置作业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真完成有终。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设计意图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板书设计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二、实验探究的学习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教学反思课 &
28、nbsp;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 2 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初步学会进行人体吸入、呼出气体实验的有关实验操作;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
29、探究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情景激疑:1.说出你知道的空气中的成分2.放置在空气中的松脆的饼干过一段时间会变软,夏天的早上草叶上有露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3.结合呼吸过程的知识储备,你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一般能说出氧气,二氧化碳说出空气中含有水学生讨论,形成观点:人呼出的气体中 全部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 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激活思维【投影展示】(课本 14 页) 可参
30、考的三条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来验证这些结论的是否正确?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1.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演示实验】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交流实验现象【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氧气比空气中的少没有氧气了了解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全体交流: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方法学生活动倾听按步骤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分组实验】(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
31、璃片盖好。(2) 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充分发表意见 (1)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得出实验结论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
32、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方案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学生活动用总结性语言归纳结合本次探究过程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板书设计课题 2 &nb
33、sp;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方案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教学反思课 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共 2 课时)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
34、使用。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教学目标 过程 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做实验中认仪器、学规则、讲规范,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2.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 药品的取用。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难点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播放】违规实验
35、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完成实验探究:一固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提出问题】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时教师【规范演示】取用固体药品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二液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19 页图 1-26 说说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讨论与总结】教材 19 页 4 个讨论问题,学生组织语言回答。三、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观看、思考观看、思考、交流。思考交流,结合教材 1
36、8 页内容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学生认真观察亲自操作观察联系生活中倾倒液体的操作结合教材 19 页内容得出正确的倾倒方法并实际操作。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完成讨论问题。总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实验室要布置得井然有序,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任何事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及规范,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意识。由实物引出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解决。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能使学生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
37、教材培养自学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2.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科学探究】指导学生结合上边的两个问题设计实验完成科学探究。四、滴管的使用【提出问题】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科学探究】教师规范演示滴管的使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8,观察现象填写表格。五、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1.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2.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应用哪层给物质加热?【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9【小结】酒精灯的使用
38、方法(2)物质的加热【实验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 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 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至水沸腾时所需的时间引导分析现象该实验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教材 21 页活动与探究(个关于给物质加热的问题)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10】实验探究:用 10 毫升量筒量取 5 毫升稀盐酸,并验证俯视、仰视对读数影响情况。阅读教材 20 页,了解滴管使用方法。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完成【实验 1-8】观察现象填写 20 页表格。阅读教材 20 页相关内容交流总结.完成实验【1-9】交流归纳观察现象,记录时间。答: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活动
39、实验探究【实验 1-】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填写教材中实验记录。阅读教材 22-23 页后交流总结,回答问题。回忆已有知识,并对问题分析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掌握酒精灯的使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六、洗涤仪器【提出问题】1.做实验用过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2.如何洗涤试管?3.怎样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干净?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法洗涤仪器。归纳与总结【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指导学生总结,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布置作业家
40、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筷子、匙、吸管、水,食盐、冰糖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等操作。将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并整理。思考总结。课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能将学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善于总结的习惯。勤作多练,巩固提高。板书设计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规则二、化学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滴管的使用)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加热3、仪器的洗涤教学
41、反思课 题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 (共 2 课时)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
42、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课 题猜 谜 语 : 奇 妙 奇 妙 真 奇 妙 , 看 不 见 来摸 不 到 , 无 孔 不 入 变 化 多 , 我 们 生 活离 不 了 。 ( 打 一 种 我 们 身 边 的 物 质 )同 学 们 知 道 它 是 什 么 吗 ?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空 气 是 人 类 和 一 切 动 植 物 的 生 命 支 柱 ,同 时 也 是 一
43、 种 宝 贵 的 自 然 资 源 。 今 天 我们 就 共 同 来 学 习 和 研 究 与 我 们 生 命 息 息相 关 的 空 气 。二、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空气如此重要,它的成分有哪些?是怎样发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二百多年前,一起看看科学家们当年是如何工作的,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重点展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我们能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猜出谜底:空气讨论发言:说出能够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学
44、生观看并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 1/5 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有关空气发现史料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去亲自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气的含量呢?【课前提供的信息】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硫+氧气 二氧化硫(无色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水(课前提供实验装置教材图 2-3)【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提供的内容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各小组派
45、代表汇报结果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演示实验】2-1【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分析讨论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
46、(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分析教师课前提供的信息。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选用红磷燃烧,因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将集气瓶装水后的剩余部分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分析讨论】1.描述实验现象;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 15 的原因有: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 2、随着燃烧的进行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
47、红磷不能继续燃烧因此瓶中还有少量残余的氧气。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观看课件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点燃点燃点燃【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
48、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四、收集资料分组讨论【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过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你能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图片说说各成分的用途吗?【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B.海水 C.可口可乐 D.清洁的空气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液态氧 C.冰水混合物 D汽水【讨论】P29 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五、合作交流、得出结
49、论(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出示】P30 讨论题【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六总结交流巩固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阅读 P31-32 资料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用照片、漫画、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思考后口答学生活动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讨论。总结收获交流体会。课后完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
50、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汇报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设计意图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今后既便于全面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又便于物质间的对照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有助于培养他们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得到提高。板书设计课 题 1 空 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拉瓦锡与空气成分的发现 1.氧气;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51、 2.氮气实验原理 3.稀有气体实验现象 4.物理性质实验结论 三.空气的保护3.空气成分 1.污染物质4.混合物与纯净物
52、 2.保护空气的措施教学反思课 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2 氧气 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知识技能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5.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过程方法1.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
53、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1.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氧气O2气体液体 固体无色淡蓝色雪花状淡蓝色-183 -218教学重点 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1.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
54、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 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看来我们还得多了解氧气的知识。(板书)课题 2 氧气引导探究物理性质:【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设疑】氧气能否溶解在水中?【追问】容易溶解吗?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 30mL 氧气【指导阅读】P34 第一自然段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总结】一、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 1.429g/L,比空气(1.293 g/L)略大、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0mLO2/1LH2O(室温)4三态变化101kPa 时,思考倾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联想水中的生物通过喝水获取氧气,从而得出结论:氧气能溶解在水中。思考,回答:不容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