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46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4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46页)(5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的课标分析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1.动物的运动2.动物的行为主题六 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水平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说明 学生学习准备模仿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3说出从种到界各分类等级的名称,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水平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说明 学生学习准备了解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描述动物多样的运动形式。理解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掌握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水平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说明 学生学习准备理解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认同人类学习的重要性。了解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
3、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了解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2.细菌、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比较。3.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5.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6.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
4、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7.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8.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主要有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特别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理解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
5、境变化情况。5.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6.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7.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成员的观点,说出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8.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内化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2.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理解 说明保护
6、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2.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3.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4.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5.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生物技术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水平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说明 学生学习准备了解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尝试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理解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独立操作 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探究食品保鲜方法,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7、保存食品。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单元框架由生物圈 2 号失败的原因,引出生物圈中除植物、人之外,其他生物存在的重要性。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目前已知有 150 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问:同学们能根据已知分别举些例子吗?人是属于哪一类呢?动物生活的环境和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在陆地活动,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知识结构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大至关重要的特点其他水生动物 知识要点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各种环境
8、中的动物适应性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结构基础或形成机制适应意义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游泳呼吸体形体色体表(侧线)鳍呼吸器官:鳃 鲜红颜色鳃丝多又细爬行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观察与思考1鱼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1)游泳:体形呈流线形减少运动的阻力;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背鳍维持身体的平衡(活鱼去掉这些鳍身体会翻倒);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2)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在鱼口的前方滴墨汁,会在鳃盖后缘流出);鱼鳃的鳃丝鲜红色(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鳃丝内有
9、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与水进行气体交换(鳃内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氧气交换)。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2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10、,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过程与方法:1.用实物观察法了解鱼适于游泳和呼吸的形态特点;2.用头脑风暴法了解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再用视频播放再现归纳;3.实验探究法解决各鱼鳍的功能;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关注水域保护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
11、鲫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课时安排 2 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本章引言:生物圈 II 号失败的原因(视频资料 AV03) 我们的地球“生物圈 I 号”会出现这种不幸吗? 除了保护植物,还要关注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标题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是千姿百态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 150 万种。 这些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别举例) 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的是水中游泳的动物。 说起水中生活的动物,我们立刻会想到鱼。一
12、、鱼1引子:鱼能在水中生活,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呢?或者说,鱼要具备哪些特征才能适应水中生活呢?(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能在水中呼吸。 )2说游泳(1)观察活鱼,从体形、体色、体表、侧线等方面总结特点和功能,紧紧围绕适于游泳的结构功能来分析。体形为流线型,减少水中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为保护色;体表有黏液,减少阻力;有鳞片起保护作用。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2)观察活鱼,说鱼鳍的功能。涉及到直接观察法和模拟实验法,谈模拟实验法的必要性,以及与直接实验法相比,它的优点与缺点,再一一分析各鳍的功能: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主要负责转换方向。(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
13、摆,不能掌握平衡,胸鳍还可转换方向。)背鳍:起平衡作用,主要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捆绑后,鱼体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保持前进的方向。(仅有海马靠背鳍的摆动而前进。)第二课时3说呼吸(1)问:如果不携带特殊的供氧装备,人只能在水中作短暂的停留。为什么鱼在水中呼吸自如,到陆地反而会窒息而死呢?(2)观察与思考: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鳃为什么是鲜红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鱼离开水后,鳃会有什么变化吗?4小结: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
14、水中生活。二、其他水生动物1观看视频 AV07,或用头脑风暴法列举鱼以外的水生动物。2其他水生动物分类、结构特点介绍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 (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自己。 (乌贼、章鱼、贝类)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水蛭)节肢动物甲壳类: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分节,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虾、蟹)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鲸、白鳍豚)爬行动物:体表被有鳞片,用肺呼吸。 (海龟、扬子鳄)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3小结:
15、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砂子” 。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三、水域环境的保护1由上面小结导入本内容,观看 AV08。回答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2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讨论: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3STS 阅读,观看 AV09。结束语在动
16、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板书设计一、鱼(一)游泳1观察外形,鱼适于游泳的特点:体形:流线型,减小阻力体色:背深腹浅,为保护色体表:黏液:减少阻力鳞片:保护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躯干部肌肉和鳍2模拟实验:实验结论:鱼鳍的功能 (二)呼吸鳃二、其他水生动物1水中的腔肠动物:2水中的软体动物:3水中的甲壳动物:4水中的爬行动物5水中的哺乳动物鱼三、水域环境的保护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保持方向胸鳍:掌握平衡,转换方向腹鳍:掌握平衡背鳍:掌握平衡,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鲜红鳃丝多又细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第
17、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知识结构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看图分析蚯蚓 实验观察兔 观察与思考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知识要点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 (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3.蚯蚓(1)
18、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体温不恒定,只能生活在土壤深层) 。(2)食性: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又被看作为分解者)(3)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需要环境有一定的粗糙提供摩擦力) 。(4)呼吸:湿润的体壁。 (体壁中密布的毛细血管 空气)(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4.兔子(1)心脏分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两条循环路线:体循环、肺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2)兔的牙齿:门齿(切断植物纤维)和臼齿(磨碎食物) 。虎、狼还具有犬齿(撕裂
19、食物)门齿发达植食性动物犬齿发达肉食性动物陆地生活动物的栖息环境和运动方式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的比较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运动呼吸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体表丰厚的毛发牙齿与食性相关心肺的结构和功能发达的盲肠二氧化碳氧气使体温恒定,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灵敏感知,迅速反应(3)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5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是保护动物的基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
20、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识图、比较分析、实验观察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陆生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并了解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教师: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课时计划 2 课时导学过程一
2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栖息环境(1)观看并回答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录像(AV10) ,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2)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的比较问: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3陆地生
22、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问: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陆地动物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除蚯蚓外,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和兔的肺。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导语:陆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二、蚯蚓1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分组观察:(1)观察描述
23、它的体形,身体是否分节;(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说说感觉;(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3回答问题:(1)蚯蚓分节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2)实验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蚯蚓为什么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4小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第二课时三、兔1. 导语:兔是陆地生活的动物,因为它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可爱的兔子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看 AV12 初步感知。2. 观察与思考对兔子的形态结构由外及内观察,结合对陆地环境的特点,思考其适应特点,师依生之思考板书后,再整理
24、归纳。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主要运动方式:跳跃)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体表有丰厚的毛发牙齿与食性相关心肺的结构和功能发达的盲肠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知识结构鸟昆虫本章延伸 两栖动物技能训练 综合与概括 动物的共同特征知识要点1.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哺乳动物中的蝙蝠,都适应飞行生活。2.鸟类适于飞翔的主要特点有:(1)鸟的体形呈流线行减少飞行的阻力(2)鸟的翅膀呈扇面形,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3)长骨中空,没有膀胱,直肠短,减轻体重。(4)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同时,循环系统的输送氧的能力很强。(5)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生物 年级 上册 教案 46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