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北唐山市河北唐山市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窕窈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
2、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这种彻悟和这种神秘主义和中国诗人与自然默契相安的态度显然不同。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3、) 材料二: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中说:“诗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刘勰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心灵在华兹华斯那里犹如泉眼,在刘勰那里则指人的自然心灵,即真心、童心和本心。只有出自真心的诗才是真我的表达,只有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诗句才是自然之诗。不同的是,西方传统中认为只有那种凭借神灵的天才在灵感或迷狂的作用下创作出的诗才是自然之诗。 我国传统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 而西方的美学观主张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 主体意识在自然中得到确证和张扬,主客体是分离对立的,他们追求的是有为的“有我之境”。中西
4、传统自然观的差异造成了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陶渊明受儒释道和魏晋玄学思想的共同影响,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无为,人只要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之境,就能深得自然之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消融在自然中得到无我的宁静。华兹华斯受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本主义、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导。他主张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为一种“有我之境”。陶渊明主张顺应自然只需要去除人为之障即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此,他的诗趋于淡薄。而华兹华斯主张发挥主观想象力,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在沉思中获得真理。因此,他的诗总是在平凡的事物中见深刻,甚至带上神
5、秘的色彩。这一点也造成了他们在自然审美意识上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自然观。自然观中的不同之处又导致了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摘编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和西方诗最初都偏重人事,对自然关注较晚,偶有涉及,也不过是为人事做背景。 B. 中国诗偏柔,西方诗偏刚,这是它们的本色特长;但这并不绝对,中西方的诗也互有补充。 C.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根本区别是:陶渊明追求与自然默契相安,华兹华斯追求对自然的彻悟。 D. 中西传统自然观造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
6、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最初的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兴趣并不在自然本身,所以诗中关于自然的描绘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 B. 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这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C. 文章引用刘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在说明诗歌源于心灵,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D. 中西方传统都认为诗是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可见,那些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中西方诗歌中都有关于“月亮”描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两首诗中“月亮”的理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夜无限温柔/月后或已登上她的宝座/周围聚着她星星的妖精英国诗人济慈夜莺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 沈从文 (民国十八年) 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
8、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
9、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 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 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 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 “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 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 “什么,要杀谁?谁告
10、诉你的?” 老战兵心想, “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 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 “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 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 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 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队伍已出城,一转弯就快到了。老战兵迷迷胡胡赶忙向坪子中央跑去。果然有两个年纪轻轻的人被绑着跪在坪子里。并且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脸色白僵僵的。一瞥之下,这两个人脸孔都似乎很熟悉,匆遽间想不起这两人如此面善的理由。一个骑马的官员,手持令箭在
11、圈子外土阜下监斩。老战兵还以为是梦,迷迷胡胡走过去向监斩官请示。另外一个兵士,却拖他的手,“老家伙,一刀一个,赶快赶快!” 他便走到人犯身边去,擦擦两下。见了喷出的血,他觉得这梦快要完结了,一种习惯的力量使他记起三十年前的老规矩,头也不回,拔脚就跑。跑到城隍庙。庙里人见着那么一个人,手执一把血淋淋的大刀,吓得要命,忙跑到大街上去喊叫街坊。 一会儿,从法场上追来的人也赶到了,同大街上的闲人七嘴八舌一说,都知道他是守北门城的老头子,都知道他杀了人,且同时断定他已发了疯。 老战兵躲在神桌下,只听得外面人声杂乱,究竟是什么原因完全弄不明白。等了许久,不见县知事到来,心里极乱,又不知走出去好还是不走出去
12、好。 再过一会儿,听到庙门外有人拉枪机柄,子弹上了红槽。 又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妇人声音说,“进去不得,进去不得,他有一把刀!” 接着就是那个副官声音,“不要怕,不要怕,我们有枪!一见这疯子,尽管开枪打死他!” 老战兵心中又急又乱,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迷迷胡胡的想,“这真是个怕人的梦!” 接着就有人开了庙门,在门前大声喝着,却不进来。且依旧扳动枪机,俨然即刻就要开枪的神气。 又听那副官说,“进去!打死这疯子!” 人丛中不知谁个厉声喊道:“疯子,把刀丢出来,不然我们就开枪了!” 老战兵想,“这不成,这梦做下去实在怕人!”他不愿意在梦里被乱枪打死。他实在受不住了,接着那把刀果然啼的一声响抛到阶沿上去了,
13、一个兵士冒着大险抢步而前,把刀捡起。其余人众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 老战兵于是被人捉住,胡胡涂涂痛打了一顿,且被五花大绑起来吊在廊柱上。他看看远近围绕在身边象有好几百人,自己还是不明白做了些什么错事,为什么人家把他当疯子,且不知等会儿有什么结果。眼前一切已证明不是梦,那么刚才杀人的事也应当是真事了。有个人闪不知从老战兵背后倾了一桶脏水,从头到脚都被脏水淋透。 副官以为这疯子被水浇醒,已不再痰迷心窍了,方走近他身边,问他为什么杀了人。 “为什么?你不明白规矩?你们叫我办案,办了案我照规矩来自首,你们一群人追来,要枪毙我,差点儿我不被乱枪打死!你们做得好,做得好,把我当疯子!你们
14、就是一群鬼。” 当地军部玩新花样,处决两个共产党,不用枪决,来一个非常手段,要守城门的老刽子手把两个人斩首示众。可是老战兵却不明白衙门为什么要他去杀那两个年青人。那一对被杀头的,原来就是北门里小学校两个小学教员。 小学校接事的还不来,北门城管锁钥的职务就出了缺老战兵死了。全县城军民各界,于是流行着那个“最后一个刽子手”的笑话,无人不知。并且还依然传说,那家伙是痰迷心窍白日见鬼吓死的。 1935 年夏(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枪毙代替了斩首,意在表现时代的进步,并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 老战军在西门杀人,既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指派,也有来自他自己的
15、思维惯性。 C. 老战军糊里糊涂处决了两个年青人,在人们的取笑中死去,作者对其充满讽刺。 D. 城里的人们都不关心革命夫妻的被杀和老战军的死,由此可见他们愚昧麻木至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青年夫妻的描写着墨不多,主要借助老战军的视角,展现了两人自由乐观、面对死亡淡定从容的革命者形象。 B. 小说里的民众, 没有具体姓名, 而用“法场上追来的人”“大街上的闲人”“全县城军民各界”等代替,意在模糊个性,突出人物群体特征。 C. 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其中“迷迷胡胡”“胡胡涂涂”等词,体现了历史进程中,老战军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D. 小说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唐山市 2022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