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营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营口市辽宁省营口市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必须明确的是,典籍是用文字书写的,因此文字的形成,是产生典籍的先决条件。那么中国的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呢?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古代比较流行。东汉许慎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些说法大多有传说的成分,不一定完全可信。因为文字绝不会是由个别人创造出来的,文字应该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
2、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不能否认有个别人在文字产生中起较重要的作用。荀子解蔽中说:古之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这话说得比较客观。荀子认为古来喜欢书写文字的人很多,但都没有传下来。仓颉的字之所以传下来,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字写得比别人好。这恐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近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在自己产生繁衍的过程中,储存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文字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已日新月异,不可限量了,这当是留待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汉文字产生以前,也大致经历了以上所说的几
3、个基本阶段。结绳是我国远古先民实物记事的主要形式。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说明,我们的远古先祖曾以结绳作为实物记事的方法记载史事,传递信息。20 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调查报告也表明,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彝族、哈尼族等,仍保留结绳记事的一些实物。此外,云南佤族还保存有刻木记事的例证,就是在一些长木板上,刻下深浅不同的缺口,表示历年发生过的大小事件,以帮助记忆,再由族中耆老负责解释这些事件,最终实现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图画曾经起过类似于文字的作用。易通卦验 曰: 宓牺方牙苍精作 易 , 无书, 以画事。 这就是说, 在文字产生之前, 伏羲作 易
4、 ,是以图画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的。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古代岩画遗址留存,有的历史非常久远。民族学研究成果证明,云南纳西族就使用过图画文字,他们用图画文字书写的典籍至今还有大量的遗存。这也证明图画曾是很多种文字产生的前身。 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所共识之后,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这就出现了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了 8000 年前的龟甲,其上的契刻符号,有的已类似殷墟文字;在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遗址,出土的一批 4000 年以前的土陶器上,则刻画了一些象形符号,它们都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及符号记事,虽然也能用来表意,但
5、是由于每一独立表意单位的构成繁琐,包含的信息量少,很难表达复杂的事物;同时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表意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记录知识信息的理想手段,只有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 (摘编自周少川解开我国古代典籍诞生的谜团)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这是古代比较流行的说法,但现在已经被否定了。 B各民族产生繁衍过程中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应当成为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 C云南纳西族使用图画文字的形式书写典籍,这种典籍至今还在世上遗
6、留保存了许多。 D我国出土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典籍是文字书写的,所以要更好地研究我国古代典籍就很有必要弄清汉字的起源。 B荀子认为仓颉用心专一,字写得好才得以传下来,其他人的字没流传下来,是因为用心不专一。 C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最早是实物记事,这种实物记事在我国分为结绳和刻木两种,以前者为主。 D与实物、图画、符号相比,文字具有能表达复杂的事物、稳定性等优势,是典籍产生的唯一条件。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的汉字不是某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
7、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B作为用来记事的汉字产生之前,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 C文字产生前图画曾起过类似的作用。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共识,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便出现了作为文字先驱的符号。 D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 分) 5荀子推断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你能从文本或者己有知识中找到哪些依据来增加荀子这一论断的说服力?(4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
8、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快!快!(节选) 南帆 统计可以证明,快是日常用语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快!我们时刻催促别人,也时刻被人催促。没有人明白我们急着赶到哪儿去。但全世界的人都在互相招呼:快一点! 风驰电掣的轿车时速一百四十公里。每秒运算几亿次的计算机已经问世。母亲来不及揩净孩子嘴角的饭粒就匆匆赶到了车站。三菜一汤换成十元钱一客的快餐。艺术家正在抱怨被创新这条狗撵得连撒尿的工夫也没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虽然看不见上帝如何挥舞手中的指挥棒,但是,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 偶尔翻一翻唐诗宋词,顿时感到古人的生活速度慢了下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来风雨声
9、,花落知多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日子从容、悠长、恬然,可以慢慢地品尝和消磨人生的百般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即使愁绪万千,即使壮怀激烈,也没见到哪一个手忙脚乱,喘不过气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管怎么说,时间还是有充分的保证。 然而,这种生活现在已经连根拔除。现代人身体里面的马达似乎越转越快。他们再也接受不了古人的生活速度了。看戏曾经是古人的莫大享受。可是,如今还有多少人有这个耐心?台上一个小姐咿咿呀呀地唱,半天还走不出闺房到后花园与书生相会;若是在电视剧里面,她早就和小伙子卿卿我我了。一些人甚至觉得电视剧还是太慢。抽个休息日借回
10、一摞子录像带,用快进键播放,仅仅在遇到说明剧情的对话时停下来听一听,大约十多分钟即可看一集。这才是令人过瘾的节奏。的确,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其实,古人的日子之中也有风驰电掣的时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骏马和飞矢都是神速的象征。如果再夸张一些,可以提到李白的两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然而,古人体验的速度没有超出自然的节奏。水流花谢,月亏月盈,巨石滚下山巅,飓风掠过海滩,这时,慢或者快都看不出什么异常。如果企图突破自然节奏,那就必须动用某种魔术。水浒传之中,神行太保的每条腿拴住两个甲马,念动咒语即可日行八百里;孙悟空更加神通广大
11、,一个筋斗翻出了十万八千里。当然,魔术仅仅是一两个人的事,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孙悟空蹿得再快,唐僧还是得慢腾腾地享用他的九九八十一难。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是机器,机器制造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速度。特别是蒸汽机出现以来,整个世界迅速地被调整到机器的节奏之上。木牛流马换成了十轮大卡车,鸿雁传书换成了电报或者传真。从联合收割机、冲床到飞机、电子计算机,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提速。如同古人那样,我们还在吃五谷杂粮,生儿育女,然而,周围的日子仿佛正搁在一个愈来愈快的传送带上,就要让我们应接不暇了。 在散漫的农耕时代,日出日落或者春去秋来是人们计算时间的方式,这种粗糙的时间观念只能产生相应的速度。 今日事今日
12、毕, 办事的速度是以昼夜交替为时间单位的。 可是, 自从 分或者秒成为度量单位之后,世界不得不加紧自己的步伐。分秒必争,这种口号只能出现在钟表大规模普及的社会里。和蒸汽机一样,钟表也是现代社会的加速器。人们哪里是在替钟表上弦?其实,人们是在替世界上弦。 文本二: 孙绍振先生在评价南帆散文时说:中国当代散文艺术积累最为雄厚的是抒情和幽默,南帆却不屑于抒情和幽默。 他的散文以反抒情的冷峻见长; 他虽然不乏幽默, 但是在他的散文中,只是偶尔为之的点缀。他的风格特征是学者的智性。智性的抽象与审美感性的矛盾,是当代学者散文的一大难点 读南帆的这类散文,特别容易联想到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波
13、德莱尔对 19 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的目光。比较一下,不同的是,波德莱尔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而南帆是后发现代性国家的观察家和勘探师; 相同的是,他们都对正在发生巨变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观察的热忱,并记录下他们的思考。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 2 段采用铺排的手法列举第 1 段所说的“快”的具体表现,不仅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B“人们哪里是在替钟表上弦?”运用反问的手法,更加有力地写出了人们发明的钟表实际上是加快了自己生活的节奏。 C古人的日子从容、悠长、恬然,可以慢慢地品尝,而现代的节
14、奏快,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明今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美好。 D整篇文章不乏幽默,如写“小姐咿咿呀呀地唱,半天还走不出闺房到后花园与书生相会”以及“神行太保”和孙悟空的故事。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引用这些诗词是想告诉我们古人的节奏很慢。 B“我们还在吃五谷杂粮,生儿育女,”是说我们从古人那里继承过来的就只剩下这些常规的不能改变的东西了,强调现在变化速度太快。 C作者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没有超出自然的节奏,应该是因为这种体验符合心灵真实,没有超出想象的范畴。 D评论者将
15、南帆与波德莱尔相提并论,意在表明前者与后者同样对处于巨大变革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观察的热忱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 8南帆在文本一中只是提到了古代人的“慢”和现代人的“快”,似乎并未表达自己的好恶,那么你能读出南帆的情感倾向吗?请找出你的依据,也谈谈你对“快节奏生活”和“慢节奏生活”的看法。(6 分) 9文本二中,孙绍振先生评价南帆的散文“以反抒情的冷峻见长”,“风格特征是学者的智性”,请结合文本一,具体说明“冷峻”“智性”的表现。(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文本一: 及智宣
16、子卒,智伯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 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恒子,恒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恒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 然后可以择交而图
17、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恒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 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 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垄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盂
18、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文本二: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
19、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B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C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D、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
20、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即规谏、进谏。谏有直谏和讽谏两种方式,本文智国属于直谏。 B邑,指众人聚居之地,即城市;也指大夫的采地。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大夫,拥有诸侯分封的采地。 C骖乘,又作“参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在车右陪乘,保护尊者安全。 D国、家,在古代把分封给卿大夫的封地叫做“国”;把分封给诸候的封地叫“家”。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智伯狂妄自大,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 B面对智伯的无理要求,魏桓子不愿给地,任章从骄敌纵人出发,力劝其给地,满足对方,以等待事情的
21、发展变化。 C赵襄子遭遇三家的围攻,最终退守晋阳,两句“其谁与我”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单凭这种民本思想就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D韩魏给地,赵不给,智伯大怒,兵围赵家,引水灌城。为迷惑骄纵的智伯,魏桓子、韩康子一人为其驾车,一人为其充当护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2)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14文本二中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在于“才胜于德”,结合文本一分析智伯失德的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9 分)
22、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七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 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
23、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6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从古代诗歌中可以了解古代的服饰文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一句描写的是当时女子的时尚打扮,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一句提到的服装是低等官员的官服。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 (3)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
24、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如柳亚子有一书房曰 “磨剑室” , 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 “十年磨一剑” 。 钱大听的 “十驾斋” 则取意于 “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话说金桂(薛蟠妻)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庚辰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哧哧两声,【庚辰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笔。】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薛蟠妾)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 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营口市 2022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