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德州市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理想的价值诉求,回应了中华民族如何能在一起的时代追问。基于相同的思想认知、相通的价值观念, 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协同协作、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存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民族共同体意识超然客公众号不断积
2、淀逐渐生成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协同意识、协作观念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遥远的五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协和万邦观念,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协和, 意味着协同与公平公正, 意味着人民和睦相处, 各邦国友好往来。 亲九族、和万邦,不仅要把家族、宗族治理好,还要把国家治理好,使各邦团结起来。在各民族长期的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例如恤孤、济困、扶危等等。 尊王攘夷、崇尚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紧密团结,是因为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向心力来自共同遵循的道,道就是王道,就是尊王攘夷;凝聚力来自内心的统
3、,这个统就是正统,就是崇尚一统。从孔子作春秋开始, 大一统的观念就日渐深入人心。 大一统的表述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解释春秋所言王正月说: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曰: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皆奉之以为始, 故言大一统也。 所谓 大一统 就是以一统为大; 其中的 大是重视、尊重。大一统就是尊王,就是尊王道、抑霸道,就是天下诸侯皆统系于王。大一统不是强调所统辖疆域的辽阔,而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与思想文化上的集中。尊王攘夷,崇尚一统,这是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民族共同体所必须的思想前提。 家国同构、大顺大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哲学
4、可视为回家的哲学。中国有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之类的观念,中国文化重视家庭,以家为本位,主张由孝悌出发培养爱和敬。儒学注重家风建设,把孝悌看成做人的基础,视之为为人之本。孔子极重亲亲之爱、尊长之敬,说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儒学关注天下国家,既然把孝与悌看成人之本,因而把爱与敬看成政之本。儒家把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打通,把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社会化,即进行社会化应用与理解,这就产生了家国一体观念。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这就是身修、家齐与国治的内在关联。可见,好家风的底色是道德,受社会认可的家风一定基于正确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行为方式,与社会国家的需要相适应、相协调。家与国的关系,
5、说到底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一个人心中有爱有散,懂得爱故,才能把这种爱敬推而广之;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强大的精神纽带,造就和睦与和谐的社会。 (摘编自杨朝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孔子季刊第 46 期) 材料二: 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尤为重要。 在近代抗击民族侵略和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试图以传统和现代的价值决裂而实现民
6、族图强和价值重构;另一方面, 在抵抗侵略中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抱有足够的警惕,中华民族对现代文化的向往和对民族屈辱的憎恶同样强烈, 但山河破碎带来的文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化关联, 因而不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毛泽东曾指出: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马
7、克思主义能实现中国化, 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文化精神契合了中国人集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促使中华民族找到了连接中华民族传统到现代的文化通路。 在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中, 我们要把握好三点: 首先, 建立科学的 传统现代 思维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面向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基因, 要克服 传统现代文化理解的两极对立思维,切不可把传统和现代在文化上割裂开来。其次,建立传统现代价值评判标准。改变过去把传统等同于落后现代等同于先进的评价方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性构建,清醒认识西方现代性日益暴露的劣势并加以规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明成
8、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量。 最后,建立传统现代的文化话语。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我们需要自觉建立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的话语休系。兼收并蓄利用人类现代文明成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和与世界各民族共时性的文化互鉴有机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九童、邹广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向度,光明日报2021 年 07 月 14日) 1.下列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各族相同的思想认知、相通的价值观念下形成,体现中华民族理想的价值诉求 B.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尚书春秋等著作中已经有了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和观念。 C.
9、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不断积累并逐渐生成的, 构建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应关注时序向度 D.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打通传统与现代,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多方融合人类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提出的“大一统”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它类似于今天的“大统一”,就是要实现疆域的完整。 B.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宣扬了一种家国一体观念,以家为本位,推“家”及国,从而实现家国同构。 C.晚清民国以来国人面对列强的入侵,向往现代,否定传统,没有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 D.由于中华民族找到了连接传统到现代的文化通路和价值取向, 因而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0、。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蕴含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是(3 分) A.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左传襄公十一年 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孟子见梁襄王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运用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1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69
11、 题。 底片上的泰山 闫 语 当一座山,从我的视野向云里消失,而云影又在我的视野之外,在山的视野之外,一个熟悉的名字就出现了泰山。这是一张你在日观峰上拍摄的照片,你把它邮寄给我,你说,这是你觉得最满意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一直想要去的泰山。 对于我来说,泰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一座吃立在照片上的山,一座存活在文字里的山,一座反复出现在你书信里的山,一座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山,一座我想要抚摸的山。 你说,山,就是人的经历,人的证明。泰山静静地屹立在这里,为了让人类的经历也复杂一点,让人看清自己,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去体会一个含辛茹苦的过程。然后,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当泰山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它已经
12、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岱宗,而是你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了。 你说,泰山是仁爱的。你说,泰山是禅意的。你说,一个人与山水的缘分,就是一种会意。山水的清新,行走的锻炼,唤醒我们去思考生命呈现的那一瞬间,一座山,一片水,加上一个我,才有了此时此刻这样的一个自己。 你说。我听。 杜甫是真的看见了泰山的,他一个人看,由远及近去看,从山脚下爬到半山腰去看。看到了泰山山脉的绵延辽阔,他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看到了泰山的雄峻磅磷,他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时,他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他说,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他想象自己将来登到山顶所能见到的景象时,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看到
13、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看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就在那一刻,他看懂了泰山,也看懂了自己。所以,泰山依旧是泰山,而他已然开始走向伟大。 李白也是看见了泰山的,他看到的是一个神话传说的泰山,是一个可以在诗中幻化出亦真亦幻仙境的泰山。他登上了泰山,看到了泰山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神妙之处,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人超然客公众号格向往。也许是泰山感受到了李白多年来的踌躇满志,于是在四月登泰山之后的那个秋天,他突然奉诏入京,有了可以一展抱负的机会。所以,泰山不只是泰山,它可以是神话,也可以是现实。 而泰山模糊得如同我第一位友人的灵魂,这是美国诗人庞德比萨诗章里的诗句。读到它,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
14、一位朋友,他是个在火车道边长大的孩子。他说,他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坐火车旅行的,只是觉得自己是被远方抛弃的人,所以一直想追上去看看,可是一到了目的地,却又发现,故乡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远方。他说,有一年夏天,他乘坐的火车路过泰安,看见了泰山的头和肩膀,不免骤然一惊,后来连上半身和下半身也看见了,整个车厢里的人似乎都在一瞬间变得肃穆起来,他觉得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神一般的敬畏。可火车只是叹了一口气就驶过了泰山, 泰安站也重新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地点, 而泰山依然是杜甫的泰山,依然是李白的泰山,以至于后来有十几次机会路过泰山脚下,他都因为泰山太深臭,太空灵,而不敢去打扰它天启般的沉思 想到这些的时候,忽
15、然发觉我已经记不起他的样貌了,但是却可以清晰记得他向我描述过的泰山,比如杜甫的望岳,比如李白的游泰山。是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可以是人们出发的借口,也可以是人们归来的理由。它可以被深埋在记忆中,任凭时间的敲打,也可以漫游在时间之外,随便人们写写画画,哪怕黎明的光线早已被夜晚涂改过。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孔子说的仁者乐山的山,指的就是泰山。我把这个想法和别人说起时,大多数人都是一笑了之,偶尔有几个朋友照顾至我的情绪,会默默地看着我点头,却不多说一个字。后来,有幸读到诗人车前子很多年前的一篇散文, 里面也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 泰山在他见过的
16、山中, 肃穆庄严,天性一副仁相, 用人的脸相来形容它, 不是尖嘴猴腮, 不是瓜子脸, 不是鹅蛋脸, 像是国字脸。他说,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伊安费尔韦瑟,在一九三三年,从上海去往北平的途中路过泰山时,灵感突发地下了车,在泰山得到了天赐神示,于二十八年后终于完成了他的杰作寺庙。这幅画尤为难得的是,画家表现了在西方当代绘画中极为罕见的深典与空灵的宁静,唤起的是精神生活内在的清静与和谐。 我忽然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再倒流,那么,在费尔韦瑟登上泰山的那一天,在山脚下他会不会已经遇上了孔子?然后两个人因了泰山的缘故,摒弃了国籍和理念上的分歧,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泰山,就来到了半山腰?这时候,那个想
17、象着登上山顶就可以一览泰山盛景的杜甫,正在专注地吟诵着望岳,声音吸引了刚刚到来的两个人,一声赞叹之后,三个人相视一笑,随即结伴继续向上攀登?当他们经过了一段最险要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的一瞬间,李白的身影已然等在那里了? 是的, 所有关于泰山的故事里一直不缺少这样的人, 也许是他, 也许是我, 更有可能是你。时间只有通过故事被铭记,泰山,也不例外。这座吃立在时光交错中的泰山,它的众说纷纭的故事中,让人无法分清哪个是现实的场景,哪个又是梦幻般的假设。如艾略特所言: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 而最令人惊心的是,流逝的不是时间,也不是泰山,而是我们。一座山,它是一
18、种记忆,甚至它也不仅仅是一种记忆,它可以是一种旅行的情感,是心灵的脚步,是潮湿的灵魂,是许多盏灯熄灭了又有许多盏灯亮起来,是远远没有结束的阅读和体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五段借助“你”引出“底片上的泰山”,也交代了杜甫、李白、费尔韦瑟等人登临泰山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B.作者固执地认为“仁者乐山”的“山”指的就是泰山,是因为泰山庄严仁厚,肃穆方正,能带给人灵感与启示。 C.作者设想费尔韦瑟与孔子、杜甫、李白在不同位置相遇,在虚构的故事里,表达了对泰山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D.结尾所表达的关于“物”与“我”关系的理解和苏轼赤壁赋中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
19、安在哉?感受是一致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对杜甫、李白登临泰山的叙写,既丰富了内容,赋予泰山文化意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思考和感受。 B.文章写作角度巧妙,不写亲身登临,也少有对泰山巍峨、雄峻的直接讴歌,而是着重写了自己和泰山的心灵之约。 C.文章底蕴厚重,放得开收得拢,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自我感受和民族心理有机揉合,彰显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事情的叙述、情感的表达、哲理的阐释真切自然,耐人寻味。 8.文中的“泰山”在布局谋篇、主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作
20、者曾说,在她的散文创作中,“诗歌的手法与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元素”,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起于宛,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 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 大王虽执谦退,
21、奈宗庙社稷何! 宜且还蓟即尊位。 光武惊曰: 何将军出是言?武曰: 诸将尽然。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 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 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 天命不可以谦拒。 惟大王以社稷为计, 万姓为心。 光武又不听。 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 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超然客公众号成其所志耳。 今功业即定, 天人亦应, 而大王不正号位, 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 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
22、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令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
23、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D 县不合法制 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D.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祖: 古代帝王的庙号, 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 B.宗庙: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庶人不准设置宗庙。 C.四
24、夷: 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分别指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本文是蔑称。 D.博士: 古代官名, 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 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 B.马武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 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不正名号和身位,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 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
25、番言论,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4 分) (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4 分) 14.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题。 京口即事 范仲淹 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 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 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 京口即事 顾炎武 白羽出扬州,黄旗下石头。 六双归雁落,千里射蛟浮。 田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 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注释】
26、明福王朱由松即位于南京,建立弘光朝。史可法奉命督师扬州,抵御清兵南下,为一时朝野舆论寄托。顾炎武被荐为兵部司务,应召到南京,本诗为途经京口时所作。白羽:古代军队主帅所执的指挥旗,这里代指史可法统帅的军队。六双,指雁群,宏大目的物,此处指匡复明室,北定中原。千里射蚊:用汉书武帝纪典故,公元前 106 年冬,武帝亲射蛟龙于江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诗首联具有总领全诗的作用,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别有情”三字来展开。 B.范诗尾联的“薄命”与“升平”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六朝人们的命运不济。 C.顾诗首联的“出”“下”二字,体现了史可法统帅的军队出征迅猛
27、,势不可挡。 D.顾诗颈联借助想象描绘战斗盛况:若各路大军合力抗敌,神京可一战而下。 16.这两首诗题目同为“京口即事”,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青年学子要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经指出“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暗香”指花香,或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象征着清婉、秀丽,散发着芳香的美好品格,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
28、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词语曜党,文章华国。毛泽东,作为中共最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和立言者,创造了一个宏大的革命话语系统。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划痕,革命队伍掀起了语言风暴凝集革命者,击败中间派,赢得敌对者。 他率领一群汹涌的革命词语,_,无往而不胜。他创造的新词汇,建立起共产党文化的核心概念。整风是他为党铸魂的_,是改造思想之大举。在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 走向执政的红地毯时, 他创造出 糖衣炮弹 , 警示和教导党内同志要抵制诱惑,不要被敌人_。1946 年,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
29、纸老虎。此论断,打破了恐美症恐核症,将其有力地推向全国乃至英语世界。 毛氏文章中,创新的思想、独特的词语、丰富的意象,构成绝妙语录,使人过目难忘,_。这些语录,有的是精研细磨的雕章琢句,一字不可更改;有的是脱口而成的莲花,不经意为之,却犹如神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望风披靡 神来之笔 拖后腿 依依不舍 B.攻城略地 生花妙笔 拉下水 依依不舍 C.望风披靡 生花妙笔 拖后腿 流连忘返 D.攻城略地 神来之笔 拉下水 流连忘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划痕,革命队伍掀起了
30、语言风暴,凝聚了革命者,击败了中间派,赢得了敌对者。 B.“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划痕,革命队伍掀起了语言风暴,凝集了革命者,赢得了中间派,击败了敌对者。 C.“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划痕,在革命队伍中掀起语言风暴,凝聚了革命者,赢得了中间派,击败了敌对者。 D.“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划痕,在革命队伍中掀起语言风暴,凝集了革命者,击败了中间派,赢得了敌对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 2122 题。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
31、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战胜困难、共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指引我们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至今仍被人铭记。2022 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这次的主题口号 。作为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主题口号也是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22.如果你是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主题口号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 以上面这幅图
32、片作为发布会的结尾,来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愿,请你为它配写一段 100 字以内的结束语,必须包含一组整句。(5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文学的目的是让人变得更好。(巴金)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
33、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 1.(3 分)A(“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各族相同的思想认知、相通的价值观念下形成”错误) 2.(3 分)B(A.,“大一统”内涵理解错误;C,“没有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错误;D,因果关系不成立) 3.(3 分)D(该项表达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没有涉及民族共同体意识 4.(4 分)首先从总体上提出在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重要性,接着论述了近代革命没有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原因, 然后进一步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最后论述怎么在时序向度下构建民族共同体文化。
34、评分标准:每条 1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协同意识、协作观念发挥了巨大作用;各民族必须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才能戮力前行。 中华民族紧密团结, 是因为有强大的向心力、 凝聚力,崇尚一统;石榴千子环抱,形同如一,形象地喻示了我国各民族“多元”与中华民族“一体”的关系。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强大的精神纽带,造就和睦与和谐的社会;这就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差异和个性,在相互包容和欣赏中一起走向未来。 评分标准: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6.(3 分)D(“感受一致”错误) 7
35、.(3 分)C“彰显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错误 8.(4 分)布局谋篇上,“泰山”是行文线索,将照片中的泰山、杜甫等人的泰山及作者思考的泰山串联起来,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主旨表达上,“泰山”是作者的情感载体和思想寄托,借此表达了对泰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与自我的独特思考。 评分标准:每条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诗歌经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本文选择“底片上的泰山”这个特定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 诗歌讲究韵律, 语言凝练优美, 本文语句多处使用排比、 反复等修辞手法,富有节奏感,有浓浓的诗意;诗歌经常使用想象与联想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本文联想到与泰山相关的人和事
36、,丰富了文章内涵;诗歌言志,注重诗人的情感体验,本文抒情个性化色彩浓郁,情感含蓄隽永。 评分标准:每条 2 分,答出 3 条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0.(3 分)A 11.(3 分)C(本文“四夷”不是蔑称) 12.(3 分)C(“去归之思”应是“离去归家的念头”) 13.(8 分)(1)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颅尚且保不住,还能拥有什么财物呢! 评分标准:“为所”“首领”、宾语前置句式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 (2)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 评分标准:“闻”“广”谦拒”各 1 分,
37、语意通顺 1 分。 14.(3 分)(1)刘秀文德武力兼具;(2)诸位将领多次请求;(3)强华献符,顺应天意。 评分标准:每条 1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5.(3 分)B(“薄命”与“升平”不是对比,是说六朝人的命运不济,见不到太平盛世的美景) 16.(6 分)范诗写出诗人看到太平盛世的美景心中的喜悦之情。领联写山崖下的长江水奔腾而过深不可测,硕大的旭日从浩瀚的海门之心升起;颈联写远观长江之心的金山景色清新秀丽。如此美景,寄寓着作者的喜悦之情。顾诗写出诗人对恢复故国的渴望,抒发了愿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献身的激情。颌联借助典故,希望君王能亲率明师扫灭清军
38、;尾联用祖逖自喻,表达了坚定抗清的决心。 评分标准:每条 3 分,情感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6 分)(1)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舟遥遥以轻陋 风飘飘而吹衣 (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增字、删字、错别字该空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分) 18.(3 分)D(攻城略地,略:夺取,占领。攻打城池,掠夺土地。也作“攻城掠地”
39、。望风披靡,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笔墨传神。 妙笔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拉下水,比喻受拉拢,跟坏人一道去干坏事。拖后腿,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依依不舍,形容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9.(3 分) 20.(5 分)运用比喻,将原子弹比作纸做的老虎,举重若轻,生动形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对美帝国主义的蔑视,以及必定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精神 评分标准:手法及分析 2 分,效果 3 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
40、运用(9 分) 21.(4 分) “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与 2008 年奥运会的口号一脉相承 评分标准:答出一条得 2 分,答出两条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22.(5 分)“一起向未来”,这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我们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能享受冰雪,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 评分标准: 阐释口考内涵 1 分, 结合画面表达期待与祝愿 2 分, 句式 2 分。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四、写作(60 分) 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王莽末年,国内连年
41、蝗灾,盗贼蜂起。在宛城起兵,时年二十八岁。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光武帝说:现在如果击破敌人,就会获得一万倍的珍宝,伟大的功绩就能成就;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颅尚且保不住,还能拥有什么财物呢!众人这才依从。朱鲔攻打温县,大破其军队。这时众将领商议给光武帝上尊号事宜。马武率先进言说: 当今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如果有圣人出来愿意担负这种破敝的局面,即使有像孔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有像孙子这样的人担任大将,尚且还担心不能有益于天下。大王虽然坚持恭谦退让,但是祖先的宗庙和社稷该怎么办呢!理应暂且返回蓟城即皇帝尊位。光武帝吃惊地说:将军怎么说出
42、这样的话啊?马武说:众将领都是这个意思。到达中山国时,众将又上奏说: 大王将天下划为三份而大王已占两份,论起武力没有人敢与大王抗衡,谈及文德没有谁可与大王争辩。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希望大王为国家社稷着想,将亿万民众放在心上。光武帝又没有听从。光武帝行进到南平棘县时,众将领再次极力请求即帝位之事。光武帝说:寇匪盗贼还没有平息,四面正遭受敌人的攻击, 为什么急着要改定名号和身位呢? 耿纯进言说: 天下的士大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背弃了自己的乡土,追随大王甘冒乱箭流石的危险的原因,本来就是希望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志向罢了。现如今伟大的功业超然客公众号即将完成,天象
43、和人事也应和相合,而大王却不正名号和身位, 耿纯担心士大夫们的希望断绝、 打算落空, 就会有离去归家的念头。 众人一旦解散,就难以再度结合在一起。时机不能延误,众愿不可违背。耿纯的话非常诚恳真切,光武帝深为感动,说:我将考虑此事。行进到鄗县,强华从关中而来敬献赤伏符,说刘秀发兵捉拿无道之人,四方各族如云聚集天空,如龙斗于荒郊原野,四七运数相乘火德显应。群臣趁机又上奏说:禀受上天之命的符瑞,以人事的应验最为重要。现在世上没有真正的天子,四海之内一片混乱,人间的符瑞应验上天的昭示,已经很鲜明而为人所共知,应该回报上天神灵的福佑,以此来满足天下之人的愿望。光武帝在六月已未日这一天,即皇帝位,建立帝号为建武。建武二年(26 年)春季正月庚辰日,皇帝分封所有的功臣为列侯,封邑最大的有四个县,其余按军功不同封邑各有等差。博士丁恭发表看法说:古时候帝王封给诸侯的封地不超过一百里,所以按照有利的原则来分封诸侯,是取法于雷声震惊百里的意思,增强主干削弱枝节,其目的是为了天下的治理。现如今分封诸侯达到四个县,不符合古代的规制。皇帝说:古时候国家灭亡了的情形,都是因为君王无道,不曾听说功臣封地多而使国家灭亡的。于是派遣谒者前去授予诸侯们印玺和绶带,并在策书上说:居于上位而不骄做,即使位高也不会有危险;持守节义而谨严法度,即使满盈也不会漫溢出来。敬肃啊,戒慎啊。传给你们的子孙,永远成为汉家的藩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