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
2、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
3、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 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
4、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 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 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
5、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讲, 说真话, 发出心灵的声音, 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摘编自朱朝
6、敏修辞立其诚) 材料三: 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 “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 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
7、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
8、择和取舍。 (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 B.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 C.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 D.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
9、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 B.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C.写作不同于写日记, 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 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D.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要求作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3.结合材料内容,下面表述不符合材料一“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3 分) A.“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在接触外物的时候不要对外物有所损益,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B.“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我们说话时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不可曲解经义迎合世俗,否则就背离
10、了真理。 C.“爱真理,忠实地生活。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所谓“讲真话”不过是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D.“小说和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以假的形式说真话。”文学创作既需要虚构,也需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之间并不矛盾。 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 分) 5.参加援助 2020 年武汉抗疫的杨医生,打算撰写一本自传性质的武汉抗疫回忆录。请结合这几则材料,给杨医生提三条写作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贩梦者 石钟山 林又在讲自己的梦。一位盲人演唱师傅带着盲人徒弟走街串巷说书唱戏。一日,徒弟问师傅
11、:眼睛如何才能看到光明?师傅应:等拉断第一百根琴弦时,眼睛就会看到光明。徒弟有了希望,随师傅奔走于一处又一处的演出场所,风里雨里,弦声伴随着他。后来师傅离开了他,他又有了自己的小徒弟,为了一百根琴弦的目标,他带着小徒弟一如师傅带着他在执念中拉琴。每拉断一根琴弦,便藏在一个树洞里,一根根被拉断的琴弦都刻在了他的心里,他想象着那根弦一断,自己就可以见到光明了,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在一次演出中,第一百根琴弦断了,然而,期盼中的光明并没有如约而至。他病倒了,因为心里那浩大的希望落空。在小徒弟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躲过了这一劫,他一下子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又一次带着小徒弟走街串巷时,小徒弟问他:师傅
12、,我的眼睛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光明呢?他学着师傅的口气说:当你拉断一百二十根琴弦时,自然会看到光明。小徒弟咧开嘴,笑着,心里已经亮了。他看不见小徒弟,但他知道小徒弟一定是这样的,亦如当年自己的样子。 林讲完这个故事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沉默着,仿佛自己做了一场梦,醒来盯着上方模糊的天棚,久久地思考着什么,却想不到尽头。不久,宿舍的人便陷入梦乡,各自寻找自己的梦境去了。他却并没有睡着,他还要想下一个故事,供明晚睡前给大家讲。 此刻,他们已经是大四学生了,林讲了四年故事,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就像他刚讲完故事中那个徒弟一样,一根又一根琴弦拉断了,又期待下一根。他不是盲人,只是贫困学生,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
13、跑运输,车出了事故,再也没有回来,是爷爷靠拾垃圾把他养大,又供他上大学。为了减轻年迈爷爷的压力,他申请了助学贷款。为了还贷款,他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 四年前刚入学时,住在下铺的赵姓同学一日晚上睡不着,动员大家讲故事,并许诺说:谁的故事讲得好,就把他明天的一日三餐全包下来。赵同学家境殷实,吃的用的,自然是全宿舍最好的。于是大家为了明天的包餐,都在搜肠刮肚地拼凑着故事,但好像这些故事总不能让赵同学满意,他仍然失眠。直到林开始讲,不仅赵同学在他讲完后,很快进入梦乡,其他同学有的在他的故事还没讲完时,便酣然入梦了。赵同学从不食言,自己吃什么就让林吃什么。有肉有菜,有时还有水果或者酸奶什么的。 林节省了
14、一日三餐的钱, 生活自然轻松了不少。 只是每日的故事, 要常新求变才好,不然他觉得对不起赵同学的一日三餐。每天在同学入睡时,他自己却不能入睡,还要想着明晚的故事。 一日,赵同学认真地凝视着他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故事?他沉吟一下,答:我讲的不是故事,是自己的梦。赵同学哑然,同学们亦哑然。在同学眼里,他便神秘起来,他每日的梦有头有尾,还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这是什么人才能做的梦呀。他们的梦往往有头无尾,早晨睁开眼睛,梦境早忘光了。他在众同学神秘又羡慕的目光中度过了四年。在这四年中,宿舍其他五个人,都享受了他的“梦”,也有别的同学轮流请他吃一日三餐。赵同学并不争抢,没有别的同学主动请他时,自己才会出现
15、。 一晃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赵同学留校做学术研究,林在家乡的省城联系到一家单位。临别时,林想到赵同学每日的三餐,不禁眼睛湿润,感动地说:我吃了你这些年的饭,感谢你的照顾。两个同窗好友在用力拥抱中分别。 几年后,林突然接到赵同学的电话,说要到他所居住的省城出差。两人约好相见,地点是他定的。还没到约定时间,他就站在饭店门口张望了。饭店是五星级的,赵同学见到他吃了一惊,望着他身后的饭店责备道:怎么定在这了?咱们是老同学,就是叙叙旧,何必这么破费。他不说什么,引领着老同学往里走。 偌大的包间就他们俩,菜品在任何人眼里都称得上奢侈,酒也是顶级的。赵同学扫了一眼酒桌上的菜品,正色道:今晚我请你。林说,老同
16、学,这些年我一直想找机会答谢你,是你让我大学有饭吃。说完一口喝光杯中的酒。赵同学凝视着他,半晌才道:我不失眠,不听你的故事也能睡着,但你的故事不是三顿饭能换来的。 一晚上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同学,我永远记着你的一日三餐。也感谢你让我讲故事。赵同学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你为什么把研究所的工作辞了,现在靠什么生活?他听了淡然一笑:我现在是个贩梦者。赵同学似乎不解,怔怔地望他。他忙解释道:我现在是个网络作家,每天在网上写故事,他的签名就叫“贩梦者”。他推开老同学,认真地鞠了一躬道:感谢你让我成为现在的贩梦者。 那晚两人走在街上,林又想起多年前讲的故事:老同学还记得当年那个拉断一百根琴弦的徒弟
17、么?赵望着天空悠长地说:当然记得,人得有梦才美好。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徒弟”最终没有见到光明,但仍学师傅的样子开导自己的小徒弟,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B.林在大学讲故事时常新求变,引人入胜,一是为了回报赵同学的善意,二是为了在同学们面前保持神秘感。 C.赵同学享受了林的“梦”,但不与其他同学争抢“请他吃一日三餐”,目的是不让他察觉到这是有意的救助。 D.林在高端酒店定制奢侈的佳肴,提前站在门口等候,可以看出他急切希望在赵同学面前展示今非昔比的状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林开头所讲的
18、故事意味深长,小说这样写既能点明题目中的“贩梦”之意,又能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B.小说借听故事人的反应,如“沉默着”“盯着上方模糊的天棚”等语句,突出了林的故事能触动人心。 C.小说插叙林的贫困生身份和家庭现状,是为了补充交代上文他每天晚上想方设法给舍友讲故事的缘由。 D.文中前后两次出现赵同学“凝视”林的细节,虽然场景并不相同,但其表现的人物心理却是相近的。 8.结合小说内容,探析标题“贩梦者”的意蕴。(4 分) 9.有人认为小说删掉最后一段效果会更好,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
1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倪元璐,浙江绍兴上虞人。公少即颖异绝伦,弱冠举于乡。天启二年成进士,才名噪天下。与少詹黄公道周,并出韩太史日缵门下,一时推为双璧。寻授编修。时魏珰用事,公乡人多贵显者,公无所附丽。媚珰者,方请建祠国学,与先圣并列。公奉命典江右试,独以“皓皓乎不可尚已”命题,同事为公咋舌,海内以此重公。崇祯辛未,同考礼闱典武试。公上疏制实八策、制虚八策,讥切朝政,皆深中政府膏肓,帝不能容。后刘孔昭以私憾,借封典事劾公,铨司承望风旨,协力下石,公遂罢归。壬午北边告警,流寇掠于中原,上思公才乃以兵部侍郎兼学士召及陛见公条贼情边事甚悉称旨仍命具本以闻又为边防用间一疏上皆嘉纳 癸未
20、冬,逆贼破秦,公奏贼既入秦,则图贼不在秦而在晋。晋有备而后进可攻、退可守,请蠲沿河租税,取其半以资防御,汰冗兵,厚死士。上嘉纳之,未及用,贼寻陷山西。三月丁未,京师陷,公纱帻绛衣,北向拜阙曰:“身为大臣,不能保国,臣之罪也。”又南向再拜,遥辞母太夫人,旋易便服,至书斋索酒,招二友为别于汉寿亭侯像前。献像三爵,亦自浮满,尽三大白。所亲皆劝公效文丞相权忍耻,出外举兵,再图匡复。公怒指寿亭侯像曰: “使吾生存,有何面目对此君?”乃题案曰:“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慎勿衣衾,以志吾痛。”因谓家人曰:“即欲殓,必俟大行殓,方收吾尸。”于是步出,至厅事南面坐,乃投缳。是午有贼骑突入,问公安在,则陈尸于堂矣,
21、乃愕然驰去。顷之,有伪职王方弼者颁示,且传令箭至寓曰:“忠义之门,勿行骚扰。”由此家人获安。公子会覃,不忍违遗命,乃俟先帝殓,始合棺,贼无不太息称忠臣者。南都赠公以太保,谥文正,祀旌忠祠。 【注】魏珰:指魏忠贤。珰,代指宦官。皓皓乎不可尚已:语出孟子滕文公上,意为光明高洁无可比拟。纱帻绛衣:指官帽官服。 (选自明季北略倪元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思公才/乃以兵部侍郎兼学士召/及陛见/公条贼情边事/甚悉称旨/仍命具本以闻/又为边防用间/一疏上皆嘉纳/ B.上思公才/乃以兵部侍郎兼学士召/及陛见公/条贼情边事甚悉/称旨/仍命具本以闻/又为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市 2021 2022 学年度 高二上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