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定州市河北省定州市 20212022 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说过这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
2、亦能共享此秘密。”泰戈尔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看法,值得我们细加考察。 先谈“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我们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超然客公众号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古人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
3、二月,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我们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其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 我们有两大发明: 火药同指南针。 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 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 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用来创造奇巧美丽的烟火和鞭炮,使一般民众在一年劳苦休息的时候(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取霸权,却让风水先
4、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位置和方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居之安而资之深”。我们到郊外,看那山环水抱的亭台楼阁,如入图画。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近代西洋人把握科学权力的秘密,征服了自然,但不肯体会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不肯“参天地,赞化育”,提携全世界的生命,演奏壮丽的交响乐,感谢造化宣示给我们的创化机密, 而以厮杀之声暴露人性的丑
5、恶, 西洋精神又要往哪里去?这都是引起我们惆怅、深思的问题。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与西方精神的缺陷) 材料二: 泰戈尔是在东西方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伟人,是既属于印度和东方世界,也属于西方世界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对东西方各国的文明都有所研究。他爱印度,更爱世界;爱东方,也爱西方;推崇民族主义,更相信世界主义。因此,只有在世界文明视野中审视泰戈尔的文明观和哲学思想, 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在论述世界文明问题时所特有的文化人类学家的哲学高度和文学情怀及胸怀。 中华文化始终秉承“仁者爱人”的传统,并致力于以中华文化的世界化推动实现世界不同文
6、化的互利共生。 在这一点上, 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与中华文明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几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看印度的单向运动,而且也是一个中印互相注视且回转自身的动态运动。 泰戈尔实际上恢复并发展了中印文明之间的双向交流。泰翁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可纪念的事实,并不是为机器或机关枪开辟道路,而是筚路蓝缕,协同实现各国彼此的善良天性及大,同世界中的相互责任。这类稀罕的事情,居然也曾发生过,那就是中印间的通路。这条路开辟的时候,物质上的艰巨实在只有英勇万分的人士才能克服, 而精神上的障碍更需要非凡的毅力始能超越。 当两个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相遇时, 亦决不像战场相见的对手各要独霸一方, 而像高
7、贵的友人乐于交换礼物。不料以后却渐渐地陷入了彼此孤立的境地。在那条路上堆积了疏远忽略的尘埃。到今天,我们的老朋友们又在向我们招呼了,慷慨地助我们来重勘那条古道,那条为健忘的数世纪之惰性所湮没的旧道,我们真高兴。” 泰戈尔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而浓烈的兴趣。他认为中国有伟大的历史,中国文化是极其优秀的文化,应该更有益于世界,也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他虽然也喜爱西方文化,但也承认对印度等东方弱势国家而言,西方国家是威胁性的存在。因此,如何既学习西方以自强,同时又保证东方文化的独立性,是泰戈尔一直在思考但也始终存在矛盾、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摘编自孙宜学泰戈尔的中国印象和文明观) 1. 下列对材料相
8、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西方近代先哲沉迷于科学不同,东方古代哲人更加侧重于静默关照宇宙间的旋律与节奏。 B. 中国领先全球发明火药、指南针,其初心向善,却被西方借用成为控制世界夺取霸权的工具。 C. 泰戈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独立思考,他在面对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时,仍具有警醒的意识。 D. 西方以战争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寓示着轻视科学工艺的中国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胜利。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够与自然背景相融相生,是因为其有精细的计算与审慎的测量。 B. 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建构于中国文明的基础之上,根植于广博浩瀚的华夏文化之中
9、。 C. 文化交流不能依靠单向交流来完成,中印文化在相互“注视”的同时,也在加强内在审视。 D. 在人类历史上,两个大国之间的相遇都会经历“互相认同彼此孤立”的过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西方不肯“参天地,赞化育”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哲人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而西洋人所关注的是科学权力。 B. 西洋人征服自然、役使工具,未曾感受到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暴露出人性的丑恶。 C. 中国人发明火药指南针,是为了让大家感受美丽,让风水先生能够为我们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用于居住。 D. 面对最现实的器具,中国人赋予其
10、崇高的意义和优美的形式,从而去进一步思考探寻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4. 泰戈尔怎么看待中国文化?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垄上垄上 注注 行行 徐向林 修堤进行到紧要关头,快要断炊了。供应给修堤民工的野菜粥越来越稀。 “说好了管干饭的,可粮食呢?”有民工责问管粮食的孙排长。 年轻的孙排长还没答上话,又有一个民工跟着起哄:“没得吃,哪有力气修堤。走,不修了!” 也有人替孙排长说话:“乡亲们,新四军帮我们修筑海堤保卫家园,就是饿着肚子
11、,我们也要干下去。” “要饿肚子你去饿,我可不能饿。”有人撺掇部分民工走下大堤。 下堤时,他们拨开一簇簇高高的茅草,看到几名新四军战士在一口土灶前准备生火做饭。撺掇大伙儿不干的那个民工顿时来了精神,指着新四军战士鼓鼓的粮袋,大声嚷了起来:“你们看,他们的粮袋里倒装满了粮食!” “刚修堤时,他们还跟我们一个大锅吃饭,现在却跟我们说粮食紧张,把我们甩到一边,自己偷着吃!”民工们愤怒了。 有人要上前翻看新四军战士的粮袋,跟着过来的孙排长抢先拦到前面:“乡亲们再忍一忍,粮食明天一早肯定会运到大堤上。 “为什么不让我们翻看粮袋,是不是心里有鬼?”还是那个撺掇的民工,他想上前翻看粮袋。孙排长一使眼色,几名
12、战士把粮袋藏到身后,他们用身子挡住民工,不让民工们翻看。 民工们要翻看,战士们不让看,他们现场对峙起来。 对峙中,民工队的崔队长循声赶来。崔队长脾气火暴,当得知原委后,他朝民工们一瞪眼:“你们这是要干啥?人家的私人物品,你们凭什么翻看?” “他们把粮食藏了起来,我们不想干了。”那个撺掇的民工嘟囔道。 “不干?”崔队长冷笑一声,冲撺掇的民工反问,“刘先旺,你想想,发海啸时,我们哪个人没被冲得倾家荡产?海潮倒灌进来, 哪块被海水泡过的盐碱地还能种庄稼?这海堤修起来, 我们才能重建家园,你以为这海堤是给谁修的?” “对,海堤是给我们自己修的。我们继续干。”有民工回应。 “在堤上至少还有稀饭吃,下了海
13、堤,却连稀饭都吃不上。”另一个民工说道。 民工们没人再去理会那个撺掇他们下堤的刘先旺,一个个回到堤上,继续干活儿。 刘先旺磨磨蹭蹭往堤上走的时候,听到崔队长与孙排长的低声对话:“崔队长,谢谢你帮我们解了围。” “唉,粮食是不多了,堤上有上万的民工,要是没粮吃,闹将起来,可不好收拾。” “师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晚无论如何也会把捐出的军粮送到堤上来。” “鬼子封锁了交通线,能送得上来吗?” “能!我们说到做到!” 对话到这儿告-段落,刘先旺跟着崔队长上了堤,继续挖土抬土去了。 当天夜里,宿在工地草棚的民工们听到远方枪炮声大作,有些民工害怕,崔队长到各个工棚去安抚民工,让他们躲在工棚里,不要随意走动
14、。 上工的民工们看到海堤上多了一座“小山”,刘先旺等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粮袋堆起来的“小山”。炊事员给大伙几分发的粥稠了许多。刘先旺看见炊事员脸色阴沉,轮到他打粥时,好奇地问:“有粮食了,你脸上咋还挂着霜?”超然客公众号 炊事员也是一名年轻的新四军战士,一听刘先旺的问话,他的眼泪咧地就下来了,指着粮袋说:“孙排长还有几名战士,为了把粮食护送到工地,他们中弹牺牲了” 炊事员泣不成声。众人抬头去看那些粮袋,果然,很多粮袋上染着鲜血。 崔队长这时打开了一个从茅草地里找来的粮袋,他用沉痛的声音说:“你们看啦,这就是没粮食时,新四军战士们的口粮。” 大伙儿凑到前面,有人从粮袋里捧出一把黑乎乎像面粉状的“
15、粮食”,放到鼻子前一闻,叫了起来:“这是榆树皮磨的粉,闹饥荒时我也吃过,这东西不好消化,当时就吃得我肚子快胀死了。” 崔队长说:“乡亲们,昨天你们要看的粮袋,就是装的这些,孙排长为了不让大伙儿看着难受,坚决不让大伙儿看” “粮食最紧张时,我们修堤的民工还有米粥吃,而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一粒米都没有,要不是他们不怕牺牲,带领我们修成这道防海大堤,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早被海潮吞没了。”这是事隔多年,我爷爷和我在海堤上说的一番话。 对了,我爷爷就是当年修堤时撺掇民工下堤的那个刘先旺。每到清明,我爷爷就让我推着他的轮椅,到当年他参与修筑的海堤上走一走。他说,当年新四军既要与敌人作战,还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
16、,不少战士为修筑海堤牺牲了,他要祭奠他们。 到了海堤上,我爷爷刘先旺面朝大海,喃喃自语,似与长眠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们对话。堤外,涛声阵阵,海风猎猎,难以计数的海鸟在海天间飞翔 【注】垄上:本文中指海堤。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交代背景,写修堤正处于紧要关头,而粮食供应就要断了,为后来民工与新四军矛盾冲突做了铺垫。 B. 民工与新四军对峙, 民工队的崔队长脾气火暴, 他厉声质问民工, 因民工害怕崔队长的火暴脾气,事态暂时平息了。 C. 对于缺粮这件事,很多民工都误解了新四军,他们认为新四军说话不算数,也有一些民工理解新四军的难处。 D. 崔队
17、长说“鬼子封锁了交通线”体现形势的严峻性,孙排长说“能!我们说到做到!”则表现出新四军的决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整体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事,在故事结尾部分交代主人公是“我”爷爷,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B. 小说的语言既通俗又典雅,如“没得吃” “要饿肚子你去饿”等,很通俗;又如“撺掇” “对峙”等,又很文雅。 C. 小说写刘先旺带领民工起哄,与新四军起了冲突,刻画他鲁莽行事性格,反衬出新四军孙排长的沉着冷静。 D. 结尾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旷远而意犹未尽的氛围,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小说在后面才交代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装
18、的是榆树皮磨的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垄上行”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深层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排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 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战?小人所好者禄利也, 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 或利尽而交疏, 则反相贼害
19、; 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失。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
20、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 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超然客公众号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共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定州市 2021 2022 年高 一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