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距离” 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 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 而是指心理的距离, 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 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 这种距离的插入, 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而实现的, 所以叫做 “心理距离” 。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
2、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另是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在这些诗人的眼中,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已彻底改变了,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是否能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
3、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的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 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 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 我们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这样,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一种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 “距离的内在矛盾” 呢? 英
4、国美学家、 心理学家爱德华 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 对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 无论面对多么
5、优秀的艺术品, 也会因 “距离丧失”而想入非非。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诗化原则、陌生化原则、变形原则、程式化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所采取的艺术处理。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 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 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
6、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
7、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嚎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指审美主体与欣赏对象在心理上保持的距离,它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B竹子在古代诗人笔下具有坚韧、淡泊等人格特征,是因为诗人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而获得了美的体验。 C艺术
8、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 D实用态度对于审美而言并无益处,审美者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必须在审美时尽可能减少实用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艺术作品的领会能力跟个人经历有关,可见,经历越丰富的人越容易获得审美体验。 B审美主体如能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就能达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 C农人辛苦耕作所感受到的况味,不像陶诗中的那般闲逸,在于文化水平低和生活阅历少。 D材料二中朱光潜先生提出的“适当的距离”与材料一中的“不即不离”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现象符合审美体验中有
9、“适当的距离”的一项是( ) A明代遗老读了王渔洋悼明亡的秋柳后,不由得自伤身世。 B有些观众对戏剧中秦桧这一角色非常憎恨,继而谩骂其扮演者。 C有人看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后,去考证蒙娜丽莎的身份。 D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仍吟啸徐行,随后写下名篇定风波。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二、文学类阅读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快出嫁时乡下姑娘们的眼泪一样。春雨落后,大小路上烂泥如膏,各处有崩坏的土坎,各处有挨饿太久全身黑区区的老鸦,许多小屋子里,都有面色憔悴的妇人,望到屋檐外的景致发愁。 官路上,这时节正
10、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11、。” 年青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 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 对不起你们, 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 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像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 有许多乡下人,在落春雨时都只梦到天晴,所以这时节,一定也有许多人,在向另一个人说他的梦。 他望着客人把
12、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青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13、”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 他们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金子。 黄昏景致更美丽了,晚晴正如人病后新愈,柔和而十分脆弱,仿佛在微笑,又仿佛有种忧愁,沉默无言。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是在这人死过一天后,老年人背了那个尸身,埋在自己挖掘的土坑里,再为他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做成小坟,留下个标志的。 慢慢地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青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
14、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
15、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到后,商人中那个年长的,提议要睡了,这侄儿却以为时间还太早了一点,托故他还不消化,要再缓一点。因此年长商人睡后,年青商人还坐到那条板凳上,又同老头子谈了许久闲话。 到末了,这年青商人也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叫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不即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
16、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把留给自己吃的干豇豆拿出来待客,既写出了生活的贫苦,也表现了老人因生日有客到的欢喜。 B老人和许多乡下人一样,落雨梦天晴,天晴便高兴,表明老人知足常乐,生活愿望非常简单朴素。 C老人亲手埋葬了儿子,“背了那个尸身”“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平静的叙述写出了老人悲凉的人生。 D年轻的商人询问老人的家人,并陪老人闲谈了许久,表明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善良与同情心。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黔小景”为题,以贵州深山的小人物、小场景展现特定
17、历史时期人们生存境况的大图景。 B小说首段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当地人的生存环境,突出了贵州深山春天雨水多,道路泥泞的特点。 C 小说情节随时间推移展开, 用老人的限知视角讲述故事, 塑造了一个善良、 晚景凄凉的老人形象。 D 小说的语言平常朴素, 含蓄隽永, 在叙事中隐含着作者的孤独和忧思, 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韵味。 7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8商人第二天起来才发现老人在半夜里死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
18、之,天祥曰: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
19、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20、,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深恨于此 恨:遗憾 B南乡拜而死 南乡:面朝南 C舆归营 舆:用车子载送 D绝不饮食 绝:全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B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
21、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C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D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为取士考试的形式。 B德佑,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年号来纪年。 C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D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
22、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不顾朋友劝阻,召集郡中豪杰上万人响应皇帝的诏令,并倾尽家财为军费。 B文天祥逃到南岭时,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他仓皇出逃,后来被王惟义逮捕。 C单于希望苏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斩虞常,又以剑威逼张胜,试图胁迫苏武投降。 D文天祥求死殉国,苏武自杀保全气节,他们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外族首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3)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四、古代诗歌阅读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
23、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徂(c)徕(li):山名,在山东泰安市东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两位诗人在即将离别的日子里痛饮醉别,几乎把池苑楼台登临游览遍了。 B颔联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C尾联以“飞蓬”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即将分离、各自漂泊的境况,含惜别之意。 D诗以“醉别”始,干杯作结,首尾呼应,有豪放不羁的感情,也有离别的缠绵哀伤。 15颈联的 “明”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妙处。 五、情景默
24、写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三十三章的“_,_”说明了解他人和认识自己很重要。 (2)大学之道中,揭示了修身与养性关系的句子是“_ ,_”。 (3) 书愤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的诗句是“_ ,_”。 (4)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同望一轮明月,却远隔万里,只能用“_”寄托思念之情;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 ,_”则写出了思妇和征夫相望而不得,黯然神伤的悲愁。 六、选择六、选择 简答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敦煌艺术就其品类而言,包括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等,内容十分丰富,数量极其巨大。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梅州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