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1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1什么是能量【课标落实】1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6.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中、高)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6.6.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高)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2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
2、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能对探
3、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
4、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3本课从总体上认识能量,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知道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教材分析】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
5、行观察和认识。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
6、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
7、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教学重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1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生:喇叭里那喇叭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电我们走近教室,看到灯光明亮,那灯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靠电喇叭和灯是靠电工作的,那这
8、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呢?(依次出示:风筝、汽车、热气球、弹吉他的孩子、踢足球的图片)为什么电能让灯发光、风能把风筝送到天上、汽油能让汽车奔跑?他们都拥有?生:能量(板书:能量)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能量存在呢?学生讨论,汇报: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
9、、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感知能量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1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2游戏规则:第一步,确定起点(也就是棋子A的位置)和棋子B的位置;第二步,把棋子A弹向棋子B,看谁能使棋子B移动的距离最远。在做游戏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棋子运动的快慢、远近,并思考:棋子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学生活动汇报:师:棋子为什么会移动?生:有能量。师:能量是怎么传递的?生:手指运动的能量传递给棋子A,棋子A就弹出去了,碰到棋子B,又把能量传递给棋子B,棋子B就接着移动了。师:像手指运动、棋子移动这样,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10、就叫动能。师: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生:用力弹棋子A的时候。师:用力弹棋子A,那棋子A会怎么样?生:移动得很快。师:棋子A移动得越快,能量就越?生:大。师:棋子B就会?生:移动得越远。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叫(动能),棋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你能举一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的例子吗?(出示PPT)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生:泥石流流动有动能,龙卷风运动有动能,潮水涌动有动能,保龄球滚动有动能。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感知动能,并进一步发现动能与速度
11、之间的关系,在认知动能的基础上,来例举、分析生活中存在动能的具体事例,来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3. 学生实验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设计意图:势能包含引力势能(如本实验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在这儿用小玻璃球掉落在沙盘来研究重力势能,通过分析玻
12、璃球掉落的原因,知道玻璃球因为重力而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是储存着的,当释放(松手)时就显现出来了,以此来帮助学生感知重力势能,明确在高处的物体是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砸的坑就越深。5位于高处的物体“储存”了能量,叫做势能,其实不光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筋、弹簧、塑料尺,请你拉一拉、压一压、弯一弯,感受一下,想想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6. 学生活动7. 学生汇报:橡皮筋拉长产生势能,储存在那儿,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压下去产生势能,所以松开会恢复原样;塑料尺被弯曲产生势能,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样。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什么发现?
13、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又具有能量,叫势能。8. 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拉橡皮筋、压弹簧、弯塑料尺等活动,来感知弹性势能,知道形变的物体会储存能量,释放时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来完善势能的概念。四、总结拓展1今天我们研究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移动、发热、发光、生长等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我们还知道了势能和动能,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2. 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
14、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之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 )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 )能。设计意图: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古诗,其实是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既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能量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什么是能量动能能量 势能【知识要点】1. 能量是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2. 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3. 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
15、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能量定义感受动能感受势能总结拓展【课堂流程图】 (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发声等现象,就是能量在起作用)(通过游戏感受动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初步感受能量有大小,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通过游戏感受势能,知道高处的物体、变形的物体都具有势能,下落物体势能大小跟物体高度有关)2各种各样的能量【课标落实】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科学探究: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
16、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时。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
17、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冰块融化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活动二,以交流、分析的形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活动三,通过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了解能量越大,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效果越明显。活动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运用。【学情分析】能量对于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根据经验,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和比较。因此,本课就通过多种方式让学
18、生全面的认识能量,并感悟能量的作用,意识到能量对事物的影响。此外,经过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已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课中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把重点放到对学生控制变量能力的培养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理解热、电、光、核、化学能等能量的作用。2知道能量的大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3懂得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2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3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科学态
19、度:1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乐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初步了解所学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20、】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2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直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各种各样的能量”。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一)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2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3汇报。4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
21、解释吗?5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冷这两种现象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6提问: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这个热能从哪里来?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把现象与热能进行关联,能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而感悟热能的作用。(二)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1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式?2观察图片,学生讨
22、论3汇报4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5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6小结:热能就在我们周围,时刻在为我们服务和工作。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一步了解热能的作用。随后通过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让学生意识到热能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三、认识电能和化学能(一)认识电能1谈话:除了热能外,还有一种能量,它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你知道它是哪种能量?2提问:电能可以用来干什么?3小结:电能是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一种能量,被我们大量地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新苏教版 六年级 科学 教案
文档标签
- 年新苏教版
-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2022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 2022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 2022新教版六年级下科学
- 新昌科学2022
- 2022富阳科学
- 2022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活动手册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 2022年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练习
- 2022年秋新苏教版六年级上科学
- 苏教版六年级上期末20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