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2 认识飞行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2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2 认识飞行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2 认识飞行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下 课题 认识飞行器(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12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了解常见飞行器的飞行动力。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在了解飞行器发明史中,探究常见飞行器的飞行动力。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始终保持对飞行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是飞行器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飞行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
2、常见飞行器的飞行动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提出和1.1.引入引入 谈话:飞向太空,飞出地球,探索浩瀚的宇宙,一直以来就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为此,人类发明、制造出了各种飞行器。 追问:你们知道图片上的飞行器是什么吗? 聚焦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觉得这应该是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或者载人飞船又或者航天站等进入太空的过程。 小结:是的!图片上的是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过程。这些都是人们为了探索宇宙而制造出的飞行器。 2.2.聚焦问题聚焦问题 提问 1:飞行器是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器械或装置,是人类飞离地面,飞向太空的重要工具。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飞行器吗? 【预
3、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知道的飞行器是滑翔机。 学生 2:我知道宇宙飞船。 学生 3:我还知道人造卫星。 学生 4:还有火箭。 学生 5:还有飞机。 提问 2:你们认识这么多的飞行器,那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飞上天的吗?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觉得它们都是通过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将飞行器推送上天的。 学生 2:五年级我们学习反冲力的时候讲过,火箭是在反冲力的作用下飞上天的。 学生 3:我补充一下这位同学的发言。当火箭发射时,燃料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从喷嘴加速后以 8000-16000 千米/小时将火箭向上推。 学生 4:我觉得飞行器能飞上天,首先,他要具备飞行器的基本结构。比如:飞
4、机要有机身、机翼、螺旋桨等适合飞行的结构组成。再有飞行器要解决各种升力和阻力的问题。比如影响升力的原因,我知道的有空气密度、机翼大小等等因素。这样才可以飞行。 谈话:人类是怎样飞上天空的呢?飞行器是如何发展的呢,那么我们一起沿着前人的脚步,认识飞行器发展的历程。 环节意图:聚焦话题,激发探究兴趣。了解学生对飞行器的初始概念。 二二 科学实践活动:飞行简史 1.1.畅想阶段畅想阶段 谈话: 自古以来, 行走于地面的人类一直向往着在天空翱翔。 古代人类在艰难的生活和生产中,只能寄托于神话般的幻想。所以就有了“嫦娥奔月” 、 “蜡制羽翼” 、 “飞车” 、 “飞毯”等神话传说 。可以说人类征服天空的
5、历史是从神话故事开始的。 提问:如果你是古人,你也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吗?怎么会想到这种腾云驾雾的本领?又怎么会想到长出双翼或者自己装上翅膀就可以自由翱翔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想可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刮风的时候,风会把树叶吹落,树叶就会随着风飘舞。于是就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像树叶这样腾风而起。他们把这种想法借助“嫦娥奔月”这样的神话故事表现出来,里面的人物就拥有了腾云驾雾的本领。 学生2: 我想古人经常看到振翅飞行的鸟, 就想自己要是有一双翅膀是不是也可以飞呢于是就想象自己也长出一对翅膀或者给自己装上一对翅膀就可以像鸟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了。 小结: 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
6、想的呢?你们觉得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看来这些神话故事不是古人没有来由的,随意编造出来的。而是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生活,顺应自然规律合理想象出来的。 环节意图:人类的好奇心促进了飞行器的发明。 2.2.模型阶段模型阶段 提问:人类天生没有翅膀,于是就有人开始尝试做出类似翅膀的模型让它飞行。这就出现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你们猜是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风筝! 观察风筝观察风筝鸟类模型鸟类模型 提问:是的,我相信同学们都猜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的风筝!请大家仔细观察,风筝为什么会做成这个样子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看它有头、有躯干、有尾、还有翅膀,就像一只小燕子!我觉得这就是应该模拟小
7、燕子飞翔时的样子。 学生 2:我知道这是北京的沙燕风筝。因为燕子可以飞翔,所以模拟的它振翅高飞时的样子! 学生 3:还有很多模拟其他鸟类的风筝呢,比如老鹰的风筝 (出示图片) 。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准确。风筝就是依靠天然的风力、借自然空气动力原理飞行的飞行器。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最初对飞行的研究就是从模拟鸟类的形态开始的。 孔明灯孔明灯-依靠空气浮力上升依靠空气浮力上升 提问:人类在制造飞行器的初期,除了模拟鸟类的形态,还做了哪些尝试呢?大家请看视频。(播放视频)你知道这是什么飞行器吗?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孔明灯。 追问:孔明灯是怎么飞上天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上学期我们学过,
8、这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相同体积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就会上升。灯内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后,孔明灯依靠空气浮力就升上去了。 模拟实验:放孔明灯 安全提示:加热时注意安全。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塑料袋加热一段时间后,里面的空气膨胀,塑料袋鼓了起来。松开手,就飞上去了。 小结: 聪明的中国古人发明了孔明灯。 这与 500 年后的出现的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几乎完全一样。 环节意图:通过模型,认识初期飞行器及其飞行动力。 3.3. 冒险阶段冒险阶段 导语:像孔明灯、风筝这样的物体飞上了天空。后来人们就想:如果将它们做的够大、够结实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将人带上天了呢?
9、据此,人类就发明了热气球和滑翔机。我们来学习相关资料: 1783 年,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成功制成了可以载人的热气球,同年,罗奇埃乘坐这个热气球在凡尔赛宫上空飞行了 25 分钟,人类真正开始了“空中时代” 。 1849 年,空气动力学之父英国乔治凯利制造了一个三翼滑翔机,并让一个 10 岁小孩坐着它从山顶滑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滑翔系留牵引飞行。 1893 年,德国工程师奥托.李林塔尔发明了自带动力滑翔机。从 1891 年至去世时的 1896年,他用 16 种不同形式的滑翔机进行了差不多 2000 次飞行实验。1896 年 8 月 9 日,当他在进行一架单翼滑翔机试飞时,突然一阵大风将机
10、头高高抬起,滑翔机在 15 米的高度失速了。李林塔尔重重的摔到了地面上,第二天在德国柏林的一家医院不幸去世。 小结:人类这种大胆的冒险行为,因为缺少强大的理论基础,大多落得非死即伤的下场,但确为飞行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环节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早期飞行器及其飞行动力。 4.4.深入研究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1)(1) 飞机(固定翼)飞行动力飞机(固定翼)飞行动力 导语:科学家乔治凯利指出人类飞行器不应该单纯模仿鸟类的飞行动作,而应该用不同装置分别实现升力和动力,这为今后飞机的发明指出了方向。 世界第一架飞机世界第一架飞机 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 【预设学生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2 认识飞行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2 年人教鄂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12 认识 飞行器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