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22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导学案(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人类由食品采集者向食品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第 1 1 课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渔猎经济时期 (1)时间: 时期。 (2)生活: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
2、围内过着 的生活。 2.原始农业出现 (1) 原因: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 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 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及影响 食品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的食物生产 新航路开辟后的事物物种交流 人 类早 期的 生产 与生活 不 同地 区的 食品 生产 与社 会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 食品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食 品生 产的 现代化 食 品储 备技 术的 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工业革命革命 新航路路开辟 现代实物的生产、 储备与粮食安全 美 洲物 种的 外传 其 他地 区物 种在 美洲
3、 的推广 历史组历史组 答案要点: 一、远古 迁徙 1 万 二、小麦、大麦 水稻、粟 葡萄、橄榄 玉米、甘薯、马铃薯 第第2 2课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 1、概况: (1)前 6000 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 2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地 区 农业 畜牧业 社会生活 土地制度 影响 西 亚 两河 流 域( 古 巴比 伦 文明) 绵 羊 、 山羊、 (9000年前) 汉谟拉比法典 , 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王室、
4、神庙和贵族拥有许多土地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原 始 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天 文 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社会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上升 私有财产出现 阶级国 家产生 非 洲 尼罗 河 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小麦、 大麦、高粱 绵 羊 、 山羊、牛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崇拜太阳神和尼罗河 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东亚 (古中 国 文明) 猪、狗(7000 年前)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到土地私有 欧 洲 爱琴海 (古希 腊 文明) 小麦、 大麦、葡萄、橄榄 无
5、谷物与蔬菜轮作 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古罗马 无 无 土地公有制,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贵族和商人获得更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中 美 洲( 阿 兹特 克 文明) 骆马(6000年前) 太阳金字塔 贵族占有、土地公有、家庭私有 2、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 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二、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 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玉米 欧洲 由 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6 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 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传遍欧洲。 中国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时传入, 先在边疆或丘陵地
6、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甘薯 欧洲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16 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 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欧洲 由 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18 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 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欧洲 无 世纪传入西班牙 16 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中国 无 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三、其他地区物种在
7、美洲的推广 1.小麦和水稻 小麦后来在美洲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18 世纪中期, 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物种 传入欧洲的欧亚畜禽:牛、驴、骡、马、猪、羊和鸡。 历史影响:改变了美洲的 ,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四、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1. 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 。 2. 丰富人们 ,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3. 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 的发展。 4. 对 造成不良影响。 五、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特点:范围具有 ;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时间具有长期性。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8、 一、彼此邻近 二、西班牙 明朝 明朝 西班牙 光绪 15 16 三、水稻 动物群落 四、人口激增 食物种类 经济和贸易 生态环境 五、全球性 第第 3 3 课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现代化 (1)原因: 工业革命后, 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 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 世纪下半叶,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2)表现: 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
9、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化规模不同:美国以 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 为主;中国 相结合。 杂交育种技新术的突破:1930 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1941 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1960 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1973 年,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014 年,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畜牧业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生产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二、食物储备
10、技术的进步 粮食储存 原始农业社会 在人们利用地窖和 来存储余粮。 古代农业时期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 世纪以来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已经使用 储粮技术。 中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 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食物储藏 古代 人们利用腌制和 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 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0 世纪 20 年代起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
11、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010 年 中国颁布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 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消除饥饿) (1)起因:人口激增; ,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2)解决措施: 各国政府的重视,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 中国措施:1996 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
12、 (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 ,加强惩罚,加强问责。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资本主义机器生产 农业机械化 大型 小型 大、中、小型 袁隆平 二、陶器 机械通风 风干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 加强监管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 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第 4 4 课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 耕作工具 石器 (1
13、)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 (2)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 。 青铜器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北非地区,距今 5000 年左右的 晚期,中国人掌握冶铜技术,但青铜铸造的农具 。 铁制农具 公元前 15前 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 中国在 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 制作的农具。 灌溉工具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制造 ,汲水灌漑。 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利用 原理进行灌溉。 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唐朝出现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灌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在古代,最先出现
14、的手工业之一是 工具的制作。 (2)约 3 万年前,中国的 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使用 作为纺线工具。 (3)汉朝使用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元朝以后,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5)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陶瓷业工具 (1)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陶瓷业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 、支钉等。 (2)表现 坯车: 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 匣钵: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烧制。 支钉:唐宋时期,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3金属冶炼工具 (1) 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属冶炼的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 (2
15、)古人用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土炉、锤、锉等。制作大型金属器具的工具包括坩埚、范等。 (3) 以后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家庭式劳作 (1)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 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2) 的逐步推广, 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的形式逐渐瓦解。 (3)中国 时期, 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4)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 日渐普及。 2庄园式劳作 (1)特点: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 , 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 生产力低下。(2)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 ;中古
16、时期的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古代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 和 作坊。 (2)手工业者世代相传,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打击 磨制 西亚 新石器时代 数量有限 赫梯人 两河流域、 中亚、 北非和欧洲 战国 灌钢法 陶器 杠杆 筒车 二、纺织 山顶洞人 陶纺轮 提花机 纺织机 新石器时代 冶炼金属 战国 三、农业家庭式 铁犁牛耕 集体劳作 战国 家庭式 集中劳作 奴隶制庄园 西欧 坞堡 民营 官营 拓展拓
17、展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2.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
18、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第第 5 5 课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背景: 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_ _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 工厂的出现: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以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 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
19、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 出现:随着 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3.特点: 时间:实行倒班制。 规章: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_ _,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4.影响: 对世界: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 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中国:19 世纪中后期,清朝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 ,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初步发展起来。 二、工
20、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 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 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促进了 的改变。 4.生活节奏加快, 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等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手工工场 生产专业化 蒸汽机 机器大生产 工厂 规章制度 管理形式 洋务派 实业救国 中国民族工业 二、城市化 交通运输业 乡村 时间观念 第第 6 6 课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1、1.原因:第二次大战后, 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具体成就 计算机技术 1946 年,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网络技术 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后演化为互联网,于 20世纪90 年代实现 。 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 人工智能技术 20 世纪 50 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 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 19
22、57 年 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 ,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 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洋技术 世界: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 研究的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 海沟。 中国: 1997 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 6000 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 行列 2012 年,中国的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 成功突破 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 下潜深度。 新材新材料
23、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料技术 重视;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 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_的巨大飞跃, 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 型 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沟通更加方便,大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认识世界。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地球成为 “地球村” 4.现代科技应用不当, 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尖端科技 商业化 智能化 苏联 运载火箭 现代国防 深海 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先进 最大
24、 二、生产力 集约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 20 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第 7 7 课课 古达的商业贸易古达的商业贸易 知识储备: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 2.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商朝 商朝已经出现 。 商业主要掌握在 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 ”的格局被突破
25、。 秦汉时期 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 制度逐步瓦解。 元、明、清时期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兴盛。 (2)古代西方 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 手中;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 十分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 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 非、 欧三洲从事 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3.古代丝绸之路 1)发展演变:唐宋以后, 海上贸易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2 年人教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全册导学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7713.html